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城市乘用车实际行驶工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孟良  张建伟  张富兴  赵春明 《汽车工程》2006,28(6):554-557,529
分析了中国3个典型城市(北京、上海和广州)车辆行驶的速度、怠速、最大速度、加速度以及行程等特征及其分布特征;结合交通特性研究了车辆行驶运动学水平。研究表明,现行采用ECE15工况与实际行驶工况相比,车辆燃油消耗被低估约10%;覆盖的车辆工况范围远远小于实际行驶工况,不适用于车辆设计开发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高密度交通流状态下,车辆行驶的自由度下降,相互影响逐渐增大,主要以跟驰行驶和换车道行驶为主。事故统计表明,高密度交通流状态是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行车动力学原理和车辆运行特征,分别构建了跟驰行驶和换车道行驶的安全约束条件。根据不同交通状态下车辆安全制动的加速度,初步建立非线性的行车风险评价模型。借助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对某山区高速公路路段进行模拟实例分析,能有效地反映高密度交通流状态下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公路运输碳达峰与碳中和测算中关键的农村公路行驶量估计问题,提出一种通过卫星遥感影像与自动化公路交通调查数据融合的行驶量估计方法。使用卫星遥感影像获得农村公路车辆密度与高等级公路车辆密度的比值。使用自动化交通调查获取的县道车辆行驶速度,以及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设计速度的比例关系,估计农村公路车辆平均速度,进而获得农村公路与高等级公路车辆速度的比值。以自动化交通调查获取的高等级公路交通量为基准,根据农村公路与高等级公路的车辆密度比及车辆速度比,估计农村公路平均断面交通量及行驶量。在31个省级行政区随机抽样的基础上开展测算。农村公路日均断面交通量估计结果为182辆/d,行驶量为8.11×108车·km/d。为广域农村公路的行驶量估计问题提供了简易的工程解决方案,同时探索了静态影像数据与动态交通检测数据融合推算公路交通运行情况的技术方法。提出的方法不依赖影像比例尺信息,同样适用于无人机航拍数据。  相似文献   

4.
医院前临时停车会影响正常行驶的过境车辆和进入停车场的到达性车辆的通行,是引起周边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本文对医院前交通特性以及临时停车对交通的影响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措施,探讨了临时上下客停车通道的长度与车道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测和评估在复杂交通运行状况下机动车的排放,并解决试验测试法耗时费力的问题,建立了城市交通微观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武汉市某典型交叉路口进行了案例研究,获得交通高峰期车辆的仿真瞬态行驶工况,将仿真的公交车行驶工况与实测的行驶工况进行对比分析,证明该模型能较真实地反映实际的车辆行驶工况.同时还开发了一个接口,使微观交通仿真模型与IVE排放模型耦合,计算交叉路口机动车的多种尾气排放.针对在不同信号灯控制条件下和不同类型公交站点布置对交叉口车辆排放的影响进行评估和比较,为改善交叉口机动车排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车辆的行驶速度对道路交通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很多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就是车辆超速行驶。驾驶人的偏好、车辆因素、道路环境、交通环境,甚至是其他车辆的速度以及乘客都会不同程度地对车辆的行驶速度产生影响。分析车辆超速原因,是为更好地防范此行为,最终达到降低事故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隔离栏侵入内侧车道建筑限界,导致车辆横向偏移,增加行车风险。为了解城市平面交叉口交通隔离栏对左转车辆规避行为的影响,通过无人机采集3个设有交通隔离栏的平面交叉口车辆视频,提取车辆轨迹、速度、加速度等参数。分析交叉口出口不同车道车辆偏移和速度的分布特性,研究左转车辆规避特性。结果表明:(1)两侧车道上行驶的车辆更倾向于向中间车道偏移,中间车道行驶轨迹则较为稳定;(2)20 m的行程可供驾驶人稳定行驶方向,保持与交通隔离栏的安全横向距离;(3)左侧车道上85%以上车辆远离交通隔离栏行驶,平均偏移距离为0.278 m;右侧车道上60%左右车辆远离右侧行驶,平均偏移距离为0.116 m。(4)左转车辆在出口不同车道的速度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左侧车道和右侧车道上左转车辆速度分布峰值、横向加速度均值、纵向加速度均值均小于中间车道。以此提出城市道路交叉口的改善方法:(1)增加中分带宽度,提升路侧净距,实现左侧车道名义路权宽度与实际路权宽度一致;(2)增大硬质设施与驾驶人的横向距离;(3)开口段硬质设施优化为柔性,减弱设施心理冲击,降低驾驶负荷;(4)增设路面导流线和反光设施,保证...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速公路上车流量的增多,车辆超车和跟驰现象明显,单一的断面参数无法准确表征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状况。新型的区域检测器可以追踪车辆,检测范围为100m,得到车辆在检测区域内连续的速度变化和行驶轨迹;同时可以分不同车型检测交通量,分车道统计交通流区间平均速度、时间占用率。根据区域检测器所能得到的关于车辆在检测区间内速度变化的交通参数数据,建立高速公路交通状态判定模型。新型的区域检测器对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状态可以更加准确的表征,为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状态分析提供了更可靠的数据来源,可以更加准确,实时地确定公路交通状况,为公路管理部门提供进一步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悬架系统是车辆行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吸收和缓冲车辆行驶过程中来自车轮和路面接触产生的振动,车辆行驶的平顺性主要靠悬架系统来保证。本文采用两自由度四分之一车辆模型对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建模,结合状态空间分析法分析不同悬架等效刚度和阻尼、不同轮胎等效刚度、不同车辆载重等情况下对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影响,为悬架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用于车辆自主导航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自主导航的多传感器数据磁合方法.首先分析了车辆自主导航过程的态势与威胁,建立了车辆行驶某时刻场景模型.然后综合现有各数据融合模型的优势,运用混合、分层的融合结构改进自主行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最后将该方法集成到湖南大学自主研制的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平台上.在城市道路的实际场景中,初步实现了基于路线和交通锥形标的自主导航和行驶任务,车辆自主行驶的融合决策准确率可达到97.5%,表明该方法具有可接受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刘军  陈岚磊  李汉冰 《汽车工程》2021,43(1):50-58,67
针对复杂交通场景下单个模型无法同时对可行驶区域和交通目标进行统一检测和检测实时性较差的问题,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类人视觉的多任务交通目标单阶段检测模型,实现了可行驶区域和车辆、行人的实时统一检测.首先建立类人视觉注意力机制进行监督,采用轻量化模型MobileNetV3作为骨架,接着利用特征金字塔的思想对可行驶区域进行检...  相似文献   

12.
"畅通工程",顾名思义,就是指使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有序畅通的工程.这里说的车辆,是指一切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当然也包括军车在内.虽说军车有其特殊性,但在遵守交通法规、保持交通有序畅通方面却不能特殊.  相似文献   

13.
智能网联车的无人驾驶分为感知、规划、执行三个部分,行为决策是无人驾驶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复杂的交通路口,车辆行驶路线难以预测,通过分析车辆在路口行为发生条件统计,设计出合理和安全的驾驶行为。文章以智能网联车为研究对象,使车辆行驶到十字路口的换道、转弯、调头等行为对应行驶场景,能够保证智能网联车安全、合理的在一定可控范围下行驶在复杂的十字路口。无人驾驶车辆在十字路口的通行中提高了行驶效率和减少了运营成本,带给人们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服务,推动智能网联车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交通示意线共有16种.其式样、颜色和作用分别是: 车道中心线为白色或黄色,其作用是用来分隔对向行驶车辆的交通流. 车道分界线为白色虚线,其作用是分隔同向行驶车辆的交通流.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基础交通尾气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涛  于雷  余柳  宋国华 《交通与计算机》2006,24(5):28-30,34
OEM是最新的基于车辆实际行驶路况的车载尾气检测系统,介绍了利用OEM测试北京市公路交通车辆尾气排放数据,开发了北京市基础交通尾气数据库系统(BFTEDS)。叙述了系统的开发思想、基本结构及实现功能,提出了北京市基础交通尾气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传统最优轨迹生成算法进行优化,提出"安全域"这一新概念,旨在客观表征车辆行驶过程中车、人、路等交通要素对行驶安全的影响.提出量化安全域参数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传统最优轨迹生成算法的优化,优化方法是在传统最优轨迹生成算法代价函数的基础上,考虑主控车辆周围动态环境的安全因素,把轨迹控制周期内每一时刻主控车辆与其他交通参...  相似文献   

17.
对车辆直道行驶时障碍物突现和弯道路面状况紧急变化时的车辆操作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一种新型的交通环境驾驶模拟装置,研究紧急避障时的操作方式和反应时间及弯道行驶时的转向回避模式。结果表明,在直道行驶紧急避障操作时,年轻被试者比年长被试者的制动反应时间少约0.25 s,且制动操作比转向操作要早,车辆转向共振频率对紧急避障操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车路协同系统在不同车间信息交互水平下对快速路交通流的影响,采集并提取北京市四方桥快速路段早高峰交通流轨迹,同时分析车路协同场景下快速路车辆运行特征,实现对常规驾驶场景和信息交互场景的车辆行驶模型标定。选取期望速度行驶车辆占比、横向车距收缩比、纵向车距收缩比、通行能力拓展比对车辆运行效率进行评价,提出车辆横向偏移距离缩小比用以评价车辆空间占用状况;搭建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试验,分析不同信息交互水平对交通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车辆运行效率随信息交互水平的提升而提升,其中通行能力的提升幅度最为显著,车路协同场景下信息交互水平从4级提高到1级,道路通行能力较常规驾驶场景分别拓展了19.42%,28.06%,46.48%,74.62%,仿真时段内其余指标值提升幅度较小。车间信息交互场景下车辆行驶的横向偏移幅度缩小,且在高水平信息交互下缩小比例达到17.33%,表明相同车道宽度下车辆行驶的横向安全性提升。   相似文献   

19.
军事交通学院汽车教练大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抓好车辆行驶安全管理工作,圆满完成了学院汽车驾驶教学、汽车技术  相似文献   

20.
车辆型号:HFC6505瑞风彩色之旅 发动机型号:G4JS 行驶里程:158000km 故障现象:该车由于交通追尾事故造成发动机舱严重受损,钣金修复后车辆行驶正常,但开大灯远光时总是烧远光保险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