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基于ABAQUS对冷凝器支架进行了模态和强度分析,同时采集试验场实车加速度数据,试验结果表明,搓板路加速度较大,CAE分析结果满足要求,路试考核通过。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某型轿车在车辆路试中出现蓄电池支架的电子元器件振动加速度超出设计目标值的现象,通过仿真方法,提出了车辆蓄电池支架性能优化改进方案,有效地改进了电池支架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路试车辆前机舱内PTC模块安装支架在路试中发生断裂的问题,对PTC支架进行了相关分析与研究。基于Nastran对PTC支架进行了5种行驶工况下的强度分析;基于Nastran对PTC支架进行了模态分析;基于Ncode对PTC支架进行了振动疲劳分析;PTC支架的强度、模态与疲劳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该支架开裂的原因为Y向支撑不足导致的疲劳损伤开裂,基于此原因对结构进行优化并验算;对优化后的支架进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Hyperworks软件对散热器支架进行了仿真分析,判断了散热器支架高强耐久试验时的破坏原因。对散热器支架方案进行了设计改善,通过改进方案的仿真设计,找出了满足强度要求的方案,为今后的汽车散热器支架设计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某款车在进行可靠性试验时,散热器出现开裂渗水。对散热器剖解分析,发现裂纹来自水室安装区域。通过对散热器总成焊接安装尺寸的检具、对散热器相关安装件安装尺寸、对减震垫块从X/Y/Z三个维度的刚度等进行了检测,对散热器支架Y向、Z向刚度及位移进行了分析,找到了由于中冷器置于散热器水室上,左右摇晃拉拽散热器水室,从而造成散热器渗水。据此对散热器支架结构改进优化。改进后的散热器及支架经过了台架和道路试验验证,散热器渗水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某车型散热器冷却液渗漏问题,基于有限元静力分析基础理论,运用Nastran软件对散热器开裂渗漏区域进行问题复现,确定满足虚拟仿真分析中的高应力部位与实车散热器渗漏区域一致性条件的最佳工况方案。借助于该工况方案,对不同优化方案进行强度仿真分析,寻找可行的优化方案,针对虚拟验证无渗漏的优化方案进行试制试验,样车强化坏路耐久路试后散热器冷却液无渗漏问题,仿真分析与试验吻合度高,从而验证了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某型汽车减振器支架在道路试验中发生开裂的问题,通过整车多体动力学分析进行悬架多工况载荷提取,并结合焊缝S/N疲劳曲线进行减振器支架寿命分析。在对优化前后的减振器支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焊缝疲劳和强度对其进行结构改进设计和实车路试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减振器支架在后续路试中未发生失效开裂,说明基于悬架多工况下的结构焊缝疲劳和强度分析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车型副水箱支架在道路耐久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钣金开裂失效问题,采集副水箱支架路试道路载荷谱,计算路试总损伤并根据振动损伤等效原则,合成得到合适加速台架振动试验的驱动功率谱密度(PSD)。在道路耐久性试验中损坏的原状态样件按此PSD进行振动试验验证,样件失效模式、时间与整车路试结果一致,关联性好;利用该PSD对优化后的样件进行加速振动试验验证,通过加速振动试验的优化样件也通过了整车路试验证,该方法为样车开发节省了路试验证时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某电动车低温散热器排气管在路试过程中断裂为例进行故障分析,通过对排气管断口电镜分析确定了裂纹性质及断裂初步原因。然后使用故障树分析法(FTA)工具,通过生产过程排查,确定了外力磕碰风险原因;通过对原材料进行红外光谱检测、灰分检测及电镜分析,确定使用了回用料原因;通过对散热器排气管应力模拟分析、轴向强度检测试验,确定了结构不良原因。针对以上原因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解决了散热器通气管断裂的故障问题。对汽车从业人员在同类尼龙结构在整车上的设计、原材料使用及故障分析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越野车辆分动箱油冷器侧边支架在整车可靠性路试中出现断裂故障,对其结构进行优化,使用CATIA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运用Hypermesh软件创建油冷器和侧边支架的有限元模型,在特定工况下,使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约束模态、静强度和频率响应分析,对比改进方案、原方案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原方案应力较大处与实物断裂位置相同,并且改进方案满足设计要求。最后,在实车路试上对其进行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侧边支架与新增的橡胶软垫组件组合使用通过了道路可靠性试验,满足整车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整车在路试过程中,多次出现发电机支撑螺栓断裂和节气门损坏的情况,通过对发电机和节气门的振动测试发现,发电机与节气门在整车行驶过程中与发动机存在共振现象,发电机的振动位移和节气门的振动加速度超出了设计指标的要求,致使发电机辅助挂脚处螺栓断裂和节气门损坏。分别通过对节气门和发电机及其支架进行振动-噪声-平顺性(NVH)振动测试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分析后,为了能够解决上述共振问题,通过增加发电机支架辅助支撑来增强发电机系统的强度和刚度,提升了系统的固有模态,避免了发动机转速范围内的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后置发动机商用车的多风扇-冷却模块匹配问题,以路试满足散热要求的中冷器、散热器和单个风扇串联布置的冷却模块为基础,利用散热器和风扇的风洞测试数据,对中冷器、散热器和多个风扇组成的不同冷却模块方案进行匹配分析。结果表明:在传统中冷器-散热器串联布置方案中,依靠增加电动风扇数量对散热性能提升的空间有限,难以满足散热需求;中冷器-多风扇,散热器-多风扇的分布式布置方案满足发动机标定转矩点的散热需求;在标定功率工况时,中冷器-风扇模块能满足散热需求;而通过进一步改进散热器和增加电动风扇的数量,散热器-风扇模块也可以满足散热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后置发动机商用车的多风扇-冷却模块匹配问题,以路试满足散热要求的中冷器、散热器和单个风扇串联布置的冷却模块为基础,利用散热器和风扇的风洞测试数据,对中冷器、散热器和多个风扇组成的不同冷却模块方案进行匹配分析。结果表明:在传统中冷器-散热器串联布置方案中,依靠增加电动风扇数量对散热性能提升的空间有限,难以满足散热需求;中冷器-多风扇,散热器-多风扇的分布式布置方案满足发动机标定转矩点的散热需求;在标定功率工况时,中冷器-风扇模块能满足散热需求;而通过进一步改进散热器和增加电动风扇的数量,散热器-风扇模块也可以满足散热需求。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提高某款乘用车排气一级消声器固定支架使用寿命为例,通过对支架的材料、厚度、槽型梁结构的分析;结合实车具体情况进行优化,提升支架的使用寿命。通过Hyper Works验证支架的应力集中情况和位移大小,理论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通过路试试验,实车验证了该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排气系统一级消声器支架优化有效。  相似文献   

15.
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的结构设计及其第一阶、二阶弯曲模态大小对动力总成怠速工况下的NVH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避免悬置支架与动力总成一阶、二阶模态发生共振,在前期设计时,必须进行弯曲模态分析及极限工况下的强度分析,同时进行结构工艺可行性分析,文章以某车型后悬置支架为例,利用ADAMS、HYPERMESH分析软件进行理论分析,同时对此支架失效件,进行金相组织失效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经路试验证满足要求。对今后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的结构设计提供方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充电是电动汽车的必备功能,作为经常插拔的充电座,其支架的布置要综合考虑操作性、可靠性、性价比等多项因素。本文分析了充电座支架的法规要求,通过对比多种产品的充电座支架布置,选定了充电座支架位置,通过CAE辅助分析,初步确定了布置位置的可行性,最后,通过可靠性19000km的强化路试验,验证了充电座支架布置位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商用车传统硫化橡胶结构挡泥板支架生产效率低,笨重的问题,提出将摩擦焊技术应用于商用车挡泥板支架。经过CAE结构强度分析、振动疲劳寿命分析、台架振动试验以及零部件搭载路试试验,证明应用摩擦焊工艺生产的挡泥板支架具有生产效率高、结构强度好、质量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某轻卡ECU支架共振问题,文章基于Nastran有限元法对ECU支架共振问题进行了共振问题原因分析及性能优化研究,通过对ECU基础状态方案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出了其一阶频率与发动机怠速频率存在共振,并给出了ECU支架优化方案,经CAE模态分析,同时通过振动加速度测试试验验证,共振问题得到优化解决。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某轻卡车架在强化路试期间出现的局部强度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试验场实车应力应变及加速度测试,确定了货柜U型螺栓力矩衰减松脱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导致车架受力局部产生了急剧突变,造成了应力集中现象,并进行了拓扑结构优化设计,通过CAE分析验证了车架结构强度性能优化设计,在保证车架力学性能提升的前提条件下,同步实现了轻量化目标,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一辆行驶了7万km的本田雅阁轿车。装备2.0 L发动机。在行驶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发动机过热的现象。检查分析用故障检测仪对发动机电控系统进行诊断,无故障代码储存。检查点火系统,正常。检查各缸气缸压力,也正常。检查冷却系统,发现储液罐内已无冷却液,但散热器内冷却液液面正常。更换冷却液后路试,发动机仍然会出现过热现象,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