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研究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将港口生产所消耗的资源和能源转换成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等四种生态生产性用地,利用生物资源生态足迹、能源生态足迹、建筑生态足迹构建港口生态总足迹模型;同时,基于港口生态赤字和生态盈余构建港口生态承载力模型。最后,以北方某港区为例计算其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算例计算结果表明:2012年该港区生态承载力指数为5.8,出现生态赤字,港区处于生态不可持续状态。该港区化石能源生态足迹占港区总生态足迹的95.3%,是该港区生态足迹的主要来源。该港区生态承载力全部来源于港区水域,港区拥有的水域面积有效提高了自身承载力,使港区生态承载力指数低于港区所在城市的生态承载力指数。  相似文献   

2.
《水道港口》2017,(2):198-201
基于能值理论(emergy theory),在分析港口资源消费和污染等生态足迹的基础上,考虑船舶在港作业期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基于EEF模型(emergy-ecological footprint)的港口生态评价方法,将港口生态承载力分析计算扩展为自然资源生态承载力和社会经济虚拟承载力两类账户。以北方某港区为例计算了2009~2014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港区历年生态承载力指数均大于1,处于生态不可持续状态,能源足迹与污染足迹是港口生态足迹的主要来源。港口经济虚拟生态承载力账户对港区生态承载力的贡献高于自然资源生态承载力账户,可有效控制生态赤字规模。  相似文献   

3.
<正>钦州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连年保持稳定增长,港口航运物流枢纽和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为打造钦州港区域性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夯实基础钦州港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初具中型港口的规模。近年来,钦州港生产经营呈现较快发展态势,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年保持稳定增长,港口航运物流枢纽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为把钦州港打造成区域性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直接影响到区域人口经济的规模及其未来社会的发展。本文采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对吉林省水土资源承载现状及未来承载力进行评价和预测,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合理布局等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当河流兼具发电、供水、防洪和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时,航道承载力如何兼顾多目标协同发展及量化问题成为当前航道建设研究的重要问题。运用改良变异法,并结合航道承载力对生态、经济、河流多功能利用等目标的承载水平评价值,对航道承载力进行协同互适的调控,计算出多目标协同下的最大航道尺度,并通过AE航道作为算例对评价模型与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出的最大航道尺度可缓解当前航道建设与经济、生态和河流多功能利用发展中的矛盾;计算模型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迅速发展下,各个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在水养殖的行业中,养殖户在发展中获得了较大的经济利润,但是在污染方面造成的问题成为现今热议的话题。在这样的发展状况下,对养殖水污染进行合理的治理,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水资源。鉴于这样的状况,本文从分析养殖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成分的角度,对硝化细菌的属性予以应研究,并对影响硝化细菌养殖水污染处理的因素进行相应的论述。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提升水源自身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建立结构-地基相互作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分析软土地基上离岸深水全直桩码头竖向承载特性与失稳模式。通过研究得出,竖向荷载作用下,该结构竖向承载特性及失稳模式与土体强度密切相关。当地基较软时,结构竖向极限承载力由地基土体强度决定;当地基较硬时,结构竖向极限承载力由桩身及土体强度共同控制。为此,在进行该类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软土地基软化效应等可能降低土体强度的不利因素对结构竖向承载特性及失稳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慧  陈浩 《珠江水运》2013,(Z1):169-170
根据钦州港2012年的货物吞吐量数据分析,发现在各种吞吐量预测方法中,三次指数平滑法较为适宜,根据钦州港1999年至2011年吞吐量历史数据进行预测,得到了钦州港2015年和2020年的吞吐量预测值,为钦州港建设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协调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消耗,国家对新时代水运行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要求,基于对我国水运业发展历程的调研与政府相关发展战略及政策的分析,提出我国水运行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包括环境与生态系统污染容量进一步改善、能源利用进一步加强、空间承载力进一步提高、人口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等4个方面。建议:国内外因素影响下水运环境生态保护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应深化相关体制改革并提升全球环境生态治理参与度;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极大改变能源利用模式,应鼓励新能源和新技术在水运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应用;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恶化及港城争地等问题或会加剧我国港口退出、搬迁及整合,应结合各相关要素加强国家港口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信息技术爆炸式发展已深刻改变现代物流体系,进而影响人口资源在水运行业的就业配置,应加强相关发展趋势研判并预作准备。  相似文献   

10.
钦州港作为我国南方极富潜力的集装箱港之一,具有高收益特性的烟花爆竹对于钦州港是一个极好的发展契机。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与模糊评价方法确定在安全因素的影响下,钦州港烟花爆竹出口对港口及腹地的综合经济影响。通过建立影响因素集,分析专家调研结果,最终得出钦州港烟花爆竹水运出口对其港口及腹地具有积极的经济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以国家号召发展长江航道为背景,在生态航道建设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以满足生态效益需求为核心,兼顾经济社会发展、长江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多种目标,实现长江航道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长江航道承载力概念。借鉴资源承载力理论体系,运用系统理论、协同理论等理论对航道承载力系统的结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航道承载力的定义、内涵、特征及航道承载力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2.
选择不同尺寸吸力锚,在位移控制模式下进行多向吸力锚承载力模型试验,分析加载方向、长径比对其破坏模式以及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吸力锚受荷角的增大,极限承载力在减小;当吸力锚的受荷角、贯入深度相同时,长径比越小,则极限承载力越大。利用ABAQUS创建吸力锚仿真模型。探究吸力锚周边土体冲刷程度对其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层冲刷深度的增加,吸力锚剩余承载力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3.
采用以生态适宜性分析为基础的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在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定量获取各评价指标的信息,研究港口工程建设对湿地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方法是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的有效补充,弥补了生态承载力评价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工程特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聪 《中国港湾建设》2000,(6):49-52,69
通过对某工程水泥搅拌柱复合地基试验,分析室内水泥土强度的发展规律,探讨复合地基桩土共同作用下的承载情况和地基对承台的反力模式。分析表明,不同水泥土随掺入比和龄期的变化,其强度差异较大;复合地基的承载力随确定方法的不同而有不同结果;桩顶存在较大的集中反力,桩土应力分担比在不同荷重下在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徐雪蛟 《水道港口》2020,41(2):226-230
海域水环境质量与承载力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针对大连太平湾近岸海域,文章采用集对分析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云理论方法,以研究海域32个站位的COD、无机氮、磷酸盐和石油类4个污染因子为承载力评价指标,重点分析太平湾近岸海域的水环境质量和承载力状况;并以不同时期实测资料,分析了太平湾港区工程建设与环境质量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6.
以ABAQUS有限元软件为平台,采用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模拟了浅基础及周围土体,建立了梯形浅基础的二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不排水饱和软黏土中不同尺寸的梯形浅基础在竖向荷载、水平荷载和弯矩荷载单独作用模式下的地基承载特性,分析了基础侧面倾斜角度和深宽比两个变量对承载力的影响,针对25组模型的地基极限承载力进行无量纲和归一化处...  相似文献   

17.
天津滨海新区中央大道海河沉管隧道的沉管管段需要在干坞内预制完成,干坞内土体在卸荷状态下的承载与变形特性将发生变化,影响干坞基底承载力。根据干坞开挖的卸荷应力路径,通过室内试验,对卸荷状态下干坞基底土承载与变形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了不同深度土层卸荷后强度的变化情况,同时对卸荷影响深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由于开挖对不同土层不同深度土体强度影响不同,很难用传统的极限承载力公式计算基底承载力,根据试验得出的卸荷后土体强度指标,对干坞基底承载和变形特性进行了有限元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干坞基底在沉管管段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安全系数,为以后的干坞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多规合一”的背景下,以港口经济理论为基础,论证以港、产、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临港经济区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探讨临港经济区规划的编制框架和规划重点,并结合规划实践,对临港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临港经济区资源评价与承载力分析、临港经济区多规合一等技术难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讨论嵌岩桩在基岩强度变化和桩底沉渣厚度影响下的承载性状,得到嵌岩桩垂直承载力与基岩强度成指数关系的结论,并强调桩底沉渣不仅增加嵌岩桩的平均侧阻力和桩身沉降,而且将显著提高桩侧岩层的局部应力。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功能单一、效益不理想的传统渔港模式逐渐向多功能现代化渔港模式演变。面对近海渔业资源枯竭及海洋环境恶化的状况,功能多元化兼具生态环保的现代渔港建设已成为我国渔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主流趋势。渔港的水域、岸线、陆域三大组成部分除了满足渔业基本功能外,还可实现功能多元化扩展及技术现代化延伸。多功能环保生态现代渔港,首要满足的仍是渔船避风停泊、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及渔业生产正常运行等基本功能要求,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进行功能多元化的扩展,在先进科技支撑下进行渔港现代化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