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制定合理的传动系统台架耐久规范,对用户道路行驶负荷谱进行实际采集,结合用户调研结果获得了符合95%用户使用情况的目标负荷数据。结合档位,传动轴扭矩及其转速3个测试参数,利用数理统计获得各档位各负荷等级下的旋转圈数及转速,以此编制程序加载谱。加载循环充分考虑换档频次,使台架试验贴近用户实际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制定某乘用车传动系总成台架可靠性试验的输入载荷谱,在用户实际使用的典型工况下,利用非接触式转矩遥测仪测量试验目标车辆左右半轴转矩、转速和发动机转速、车速等与传动系相关的数据。应用TecWare软件的Process Builder模块建立挡位分割批处理模型,将用户数据处理成目标旋转雨流计数循环矩阵,同时剔除对疲劳寿命影响较小的小幅值循环载荷。结合实际用户调查获得的路面比例与车辆载重数据,根据疲劳累积损伤的威布尔分布方程和传动系损伤计算模型,计算累积失效概率为90%的用户总累积损伤并对其概率分布函数进行K-S(Kolmogorov-Smirnov)检验。考虑台架试验输入的载荷谱格式,基于疲劳损伤等效原理将用户数据压缩成台架可靠性试验可识别的块状载荷谱,实现传动系总成台架试验与用户使用寿命的统一。以传动系台架试验代替整车道路试验,有效降低试验成本、缩短试验周期。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前置前驱动变速器台架疲劳试验的结果与零部件在其服役载荷条件下的疲劳性能具有某种确定的相似性,因而能根据台架疲劳试验结果推断零部件的疲劳寿命,使定扭矩、定转速的台架疲劳寿命试验具有实际的意义,结合道路试验的结果,利用相似性原理,提出了前置前驱为速器台架疲劳寿命试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车身台架疲劳强度试验方案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胡玉梅  陶丽芳  邓兆祥  王攀  冯刚 《汽车工程》2006,28(3):300-303,228
综合运用多体动力学、有限元结构强度和疲劳寿命预测等计算机仿真技术,预测了汽车车身在台架疲劳强度试验载荷作用下各点的应力分布,对车身高应力区域进行了疲劳寿命估计,为实际试验中应变片贴片的布置提供了指导。经试验验证,计算机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该研究对车身台架疲劳强度试验方案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变速器道路载荷谱采集系统,实车采集了试验场整车耐久试验载荷谱,根据齿轮材料的S-N曲线和疲劳累积Miners理论,得到对变速器各个档位的考核强度。根据整车载荷谱的强度,以及可靠性理论,设计了双离合变速器的台架加载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依据发动机台架考核规范,运用疲劳强度理论,对某铸铁气缸盖进行高周疲劳强度评估。明确温度和应力随考核工况改变的变化行为,研究气缸盖各区域受工作载荷的影响状况,为缸盖寿命评估模型提供载荷边界。结合疲劳理论,在考虑材料修正的基础上进行了疲劳特性分析和损伤状况分析。分析表明,气缸盖各区域的疲劳安全系数均大于1,视为安全,但冷却钻孔区域的安全裕度较小。  相似文献   

7.
车辆驱动桥随机疲劳可靠性室内快速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了室内模拟道路试验的随机疲劳可靠性试验系统。采用4m直径大转鼓并在表面安装高程凸块模拟低等级路面的不平特征,并配以油气悬架产生垂向作用于车桥的随机动载荷,再通过功率吸收装置增大车桥传动部件的旋转扭矩,可以在室内快速完成疲劳可靠性台架试验。对试验系统设计思想、结构特点、试验原理及试验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试验载荷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了克服斗杆各铰点力分别编制成载荷谱进行疲劳试验加载时各力之间关联特性无法再现的问题,即为了获得能够反映实际工况,且能用于编制台架疲劳试验程序谱的基础载荷数据,提出一种复杂载荷等效方法。首先分别采用三维销轴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应变片,实测挖掘机工作过程中斗杆与铲斗的铰点力、油缸力、摇杆力、工作姿态及斗杆疲劳关键点应力时间历程;其次根据各铰点力的规律和斗杆的运动特征,确定在斗杆局部坐标系下进行台架疲劳试验的加载方案;再根据斗杆截面应力状态,提出以斗杆最大弯矩截面上应力最大点的应力一致为载荷等效基准,将斗杆上的各铰点力等效为斗杆局部坐标系下的1个单向载荷,最后将该等效载荷加载下斗杆结构上3个疲劳关键点的应力-时间历程与对应测点实测应力-时间历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条应力曲线相关程度在1#测点处达到97.21%,在2#测点处为91.54%,在3#测点处,相关程度略低,但也达到88.6%;各疲劳关键点处由等效载荷引起的损伤均与实测应力产生的损伤十分接近,从而验证了载荷等效方法的有效性;按该等效方法求得的等效载荷是编制斗杆疲劳计算载荷谱和台架疲劳试验程序谱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增压器涡轮轮毂疲劳可靠性分析与寿命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增压器涡轮由离心载荷所引起的轮毂疲劳失效模式,基于装甲车辆柴油机耐久性台架考核试验剖面,分析了增压器在不同工况下运行时涡轮转速的变化规律,计算了涡轮轮毂疲劳危险部位的应力历程.通过对涡轮轮毂疲劳强度模拟试验样件的疲劳性能测试,建立了涡轮轮毂疲劳寿命与应力之间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涡轮轮毂的疲劳可靠性分析与寿...  相似文献   

10.
车用柴油机变工况下排气微粒的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忠长  刘巽俊 《汽车工程》1997,19(6):342-346
研制了一种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柴油机变工况下排气微粒测量的测试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普通测功机和微粒稀释取样袋等组成。用此系统可进行柴油机恒转速扭矩、恒扭矩变转速和转速与扭矩成比例变化等模式变工况的微粒测量。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机在不同变工况模式下的微粒和有各自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汽车发动机正时链可靠性的评价方法和新型试验台的工作原理,设计了试验台的驱动系统、传动系统、凸轮轴转矩加载系统、凸轮轴位置调节机构和测控系统。该试验台符合发动机双顶置凸轮轴正时链传动系统的结构,用变频电机驱动正时链条,通过调节测功器的制动力矩来改变凸轮轴的负载转矩,通过调节供油油泵的供油压力来改变张紧器的张紧力,能模拟发动机的实际运行工况,从而考核正时链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以一款增压直喷汽油机燃烧系统开发为例,从低速及高速两种工况,研究了气道及燃烧室形状、油束布置方案等因素对缸内混合气形成过程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改变进气道及燃烧室屋脊形状、增加缸盖排气侧挤气面积以及调整油束喷射角度,可以提高缸内滚流运动强度、加强油气混合过程,从而有效改善了点火前缸内混合气的分布情况。研究了高转速下喷油时刻对混合气形成及燃油湿壁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喷油起始角为390°CA时综合效果较好。采用较优方案组合进行的初步性能试验表明,外特性及部分负荷工况下的燃烧效率较高,动力性及经济性基本达到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3.
对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THYL-80发动机台架试验系统实施技术升级的设计开发.构建自主研制的发动机台架试验测控装置,设计数字标定接口电路提高扭矩、转速、油耗测量精度,增加变工况自动循环试验功能,通过技术升级拓展了该发动机台架试验系统的技术性能.满足国Ⅲ~国Ⅳ排放法规动态循环工况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新型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切换动态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对基于行星齿轮机构的新型混合动力系统由纯电动驱动切换至发动机驱动过程中的转矩波动进行研究,建立了新型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动力切换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过程的转矩协调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和台架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转矩协调控制策略能有效减小纯电动驱动切换至发动机驱动过程中的转矩波动和对整车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叉车柴油机齿轮室总成在常用工作转速条件下产生异响的实际问题,给出了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谱分析技术与有限元计算模态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异响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台架试验分析,提取了齿轮室总成异响与其激励源响应的时频相关特征,找到了引起异响的原因:齿轮室总成固有频率与柴油机宽带激励频率相吻合,产生了结构共振;通过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识别了不同装配条件下齿轮室总成的固有特性,确定了导致结构系统共振的薄弱环节。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增加齿轮室总成局部结构刚度,提高其固有频率,能消除齿轮室总成异响。  相似文献   

16.
5.92速比的16吨MAN铸造桥常用于矿用车上,为满足实际使用中的超载现象,在桥总成试验过程中常选用较大输入扭矩。本文通过试验,得出在9291N·m的较大输入扭矩下,20CrMnTi渗碳淬火处理的内齿圈,其桥总成疲劳寿命优于40Cr氮碳共渗内齿圈的,并对结果进行了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柴油机高压共轨控制系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对电控高压共轨发动机进行试验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对某高压共轨电控系统进行台架试验,测试发动机转速、扭矩以及凸轮信号、曲轴信号、喷油器电磁阀驱动信号、高压泵PCV阀驱动信号、轨压信号,掌握其主要控制参数。在此基础上自行完成电控单元的设计,并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对比试验,起动、稳定性控制和标定点排放指标都达到原机电控单元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基于转速感应的液压旋挖钻机功率匹配模糊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液压旋挖钻机负荷多变条件下的节能降耗要求,提出转速感应控制的负荷极限控制匹配方法。利用负荷变化引起的转速偏差的检测反馈,调节变量泵的排量,改变泵的吸收扭矩,控制发动机输出转速工作在能耗较低的转速范围,实现发动机与变量泵间的功率匹配;通过模糊自适应在线自整定调节PID参数,优化变量泵在不同工况下的变量调节性能,提高系统对负荷变化的适应性,实现发动机-变量泵系统的最佳效率匹配。经过在液压旋挖钻机平台上的试验论证,该方法达到了优化的目的,功率匹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