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银 《汽车文摘》2020,(5):60-62
主要针对汽车车门玻璃在下降过程中由于内水切"咕噜咕噜"异响问题的研究,结合实车案例分析影响内水切升降过程中异响的原因,并通过不断的设计优化断面和调整CLD值效果验证,最终解决异响问题;弥补了设计阶段需注意控制的相关设计参数,为以后新项目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玻璃升降系统是整车车身系统中最大和最复杂的附件系统,其性能的好坏对整车的舒适性、NVH (Noise Vibration Harshness,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等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整车玻璃升降系统异响问题,提出玻璃升降过程中Y向偏移量对异响问题影响的研究思路,从摩擦学角度对升降系统的振动异响原因进行分析,确定车门钣金焊接工艺的优化与内水切绒毛改善方案,改善了玻璃升降过程中Y向偏移量大的问题并调整优化了摩擦系数等,使玻璃升降系统异响的故障率从50.8%降至0.  相似文献   

3.
高丹 《汽车实用技术》2022,47(3):109-111
车内水切设计不合理,不仅影响装配性能,还会对车门玻璃升降性能造成影响。文章通过对车辆内水切研究,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内水切结构进行辅助设计,以满足车辆对内水切外观及功能需求,为以后内水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车门在颠簸路面行驶过程中的异响问题,对异响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从车门振动响应及摩擦原理等角度出发,识别影响异响的主要动力学参数及控制指标。通过进行材料匹配试验,优化材料间的摩擦特性和降低摩擦噪声,解决异响问题。在整车产品开发前期,利用CAE仿真分析手段,首先模拟真实路面对车身的激励,并分析识别异响风险点,然后对车身结构进行优化,最终实现对异响的提前判断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汽车空调管路振动异响问题,运用主观评价、横向对比、频谱分析等方法对故障车进行诊断,并基于实车空调系统台架模拟及脉动数据分析确定了"水击"是导致管路振动异响的原因,然后通过对膨胀阀、管路等关键零部件的有限元仿真分析进一步确定该振动异响产生机理。最后,根据"源-路径-响应"的NVH控制方法逐一分析拟定改进措施,并利用实车验证确认了其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加大膨胀阀内摩力和在管路中增加扩张消声器可有效控制"水击"导致的汽车空调管路振动异响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商用车中滑门下铰链异响问题,文章从下铰链结构入手,通过分析其滚动方向和运动方向的不一致性,找到异响的根本原因,从而提出降低异响的思路,并对下铰链进行结构优化,经实车验证后异响消除。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某款混动车型搭载1.5L增程式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发现该混动车型在怠速充电工况下产生有节奏的"咕噜音"异响.通过对异响源进行特征频率和传递路径测试分析,确定了"咕噜音"异响来自于进气系统,为歧管前端驻波共振引起的气流敲击异响,其特征频率为"300-500Hz".通过对进气系统的噪声频率分析优化,针对异响特征频率设计...  相似文献   

8.
为了消除某自动变速器油泵异响,文章从激励源、振动传递、隔音以及油泵本体结构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试验分析,掌握了异响的机理,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试验分析表明,控制发动机的转速波动、降低激励输入、调整传动轴的刚性以及改变系统的固有频率等措施都可以改善异响。最终通过优化内、外转子与月牙形隔板的配合间隙,彻底消除了变速器油泵异响。  相似文献   

9.
对某车型车内加速噪声的异响问题进行分析和控制,运用CAE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系统性的NVH问题诊断流程,找出车内异响问题是由发动机右悬置动刚度在390 Hz频段较弱引起。对发动机右悬置支架改进设计,并进行主观评价和试验验证,最终选取一种性价比较高、能够快速工程化的改进方案,车内加速异响被很好抑制,整车的NVH性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发动机液压悬置内部结构的高精度CAE模型,获得悬置受冲击时刻解耦膜的拍击力特性,进而通过分析异响和非异响悬置拍击力特性与试验异响的关联,确定了以拍击力判断异响的设计指标值、建立了液压悬置异响的正向设计方法。基于此方法的优化设计方案经试验验证异响较小,证明此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对某款4缸汽油发动机正时系统的噪声与异响进行研究,并开发出了诊断流程.对正时皮带引发的异响抱怨进行了分析,优化了其背部厚度.对相位调节器引发的异响抱怨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内部机油泄漏会导致正时系统的异响.对凸轮轴引发的异响抱怨进行了分析,发现其轮廓尺寸超差.对外界激励引发的异响进行了分析,使用静音惰轮和减振器降低噪声,发现减振器对外界激励引发的噪声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叉车柴油机齿轮室总成在常用工作转速条件下产生异响的实际问题,给出了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谱分析技术与有限元计算模态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异响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台架试验分析,提取了齿轮室总成异响与其激励源响应的时频相关特征,找到了引起异响的原因:齿轮室总成固有频率与柴油机宽带激励频率相吻合,产生了结构共振;通过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识别了不同装配条件下齿轮室总成的固有特性,确定了导致结构系统共振的薄弱环节。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增加齿轮室总成局部结构刚度,提高其固有频率,能消除齿轮室总成异响。  相似文献   

13.
振动异响是汽车内饰件开发过程中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某车型副仪表板进行模态数值分析、模态物理试验、台架子系统振动异响试验、整车振动异响路试,总结出汽车内饰件开发过程中振动异响的探测方法:模态分析初步判断结构弱点(数值模拟和模态试验);零部件和子系统振动异响试验找出异响源;整车振动异响验证。从早期预防、中期试验到后期验证,每一环节都要做到才能真正解决异响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异响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影响汽车感知质量品质的重要因素,而发动机异响又是整车异响的主要来源之一。发动机异响问题不仅影响整车品质,还可能是发动机存在可靠性风险的表现,需要即发现即解决。针对某小型汽油机出现的运动系统异响问题进行了系统解析,通过异响频率分析以及失效样件对比分析,确定异响来源为活塞销与连杆小头衬套之间出现异常磨损,以至于配合间隙过大,进而在活塞换向过程,产生敲击异响。通过完善衬套与连杆的压装工艺,提高衬套贴合率,解决了异常磨损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实车底盘异响问题,运用零件核查和拆解方法确定异响发生在副车架与右下摆臂连接处,采用系统图分析造成异响的影响因素,并明确副车架槽口尺寸超差为产生异响的要因。通过关联图,进一步分析确定冲压成形镶块定位销缺失、整形镶块磨损及出厂检查不合理等为主要末端因素。通过改善冲压模具镶块、焊接模具定位及优化检查方法等手段,能有效改善前副车架异响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使用LMS TEST.LAB工程软件中的噪声诊断模块和小波变换模块对异响噪声信号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到异响噪声信号的频率成分和异响发生频次。之后结合异响所属系统旋转部件工作基频进行对比和分析,最终找出异响零件。异响诊断结果显示,该机舱异响频率成分覆盖500~1 000 Hz,异响发生频次与发动机曲轴旋转的0.5阶基频相关,异响由凸轮轴驱动的制动真空机械泵产生。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车型右后减振器异响问题,分别从源和传递路径做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确定了减振器低温下异常振动和轮罩刚度弱是减振器异响根本原因。为了从工程设计和产品管控上彻底规避减振器异响问题,制定减振器单体台架试验方法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同时对传递路径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结构设计建议及目标。  相似文献   

18.
汽车异响问题严重影响用户的驾乘体验,文章从一个车门钣金异响的实例入手,对其异响来源,产生原因,解决措施及验证进行了深入的介绍。主要探讨了钣金间隙中电泳涂层玻璃化转变温度(Tg)对异响形成的影响,建立了振动力学模型,并对其从材料机理上做出了解释。最终通过烘烤温度和时间的提升,提高了电泳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彻底消除了此类异响。文章提出的异响分析方法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某车型的转向系统存在异响,采集产生异响的路面的道路载荷谱,并在5通道转向系统试验台进行台架测试,将试验结果与正常样件的振动加速度限值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发现,转向异响主要由蜗轮蜗杆异常配合造成,为后续部件优化改进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台架试验,对比分析转向系统的振动加速度,可以有效解决异响故障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刘钦帅  闯超 《时代汽车》2024,(2):149-151
本文通过对钣金异响发生机理进行说明,结合整车生产工艺以及实际的案例,分析产生的原因,制定异响消除对策,阐述整个钣金异响处理的一般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