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我们是否了解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职业教育最终如何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笔者认为能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专业并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就是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评价学生和教育教学出现的一些现象,有如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1汽车专业教学现状《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确保学生真正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学生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必须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有机融合,将学生评价有机嵌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改进“一张成绩单”等终结性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3.
岳丽  逯海燕  王素梅 《专用汽车》2022,(11):105-107
以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程模块化教学为基础,在模块化教学中整合搜集互联网相关知识点教学资源,提出“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方法。重点阐述了“互联网+模块化”教学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评价中的充分应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角色转变,优化授课方式,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层次、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王宁 《时代汽车》2022,(7):78-80
在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培养模式的背景下,OBE教育理念强调成果导向,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设计.本文依托智慧职教线上平台,在OBE教育模式下从确定成果(目标)、课程教学、教学考核、教学评价与修正等方面探索《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为培养符合企业需求具...  相似文献   

5.
正《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要扎实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扩大行业企业参与评价,引导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主要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制定,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评价过程缺乏行业企业参与。在国家推行教育评价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融合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把行业企业评价纳入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完善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必然举措,落实行业企业参与教学评价对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1引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中都明确提出: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持续更新并推进专业教学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实施等。这些要求的落脚点是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7.
肖华  刘锋 《中国电动车》2007,(11):17-18
现代职业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就业为终极目标,以行动为导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中之中。本文阐述了以行动为导向的思‘想,并利用这一思想指导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正建设现代职业教育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而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要素包含课程、教学与教师,其中课程是现代教育的基石,是教育活动的基础,教学则是教师通过其活动使课程为学生所掌握的过程。本文从实际出发,研究如何在新课程体系中构建更好的教学过程,提出以思维为导向的思维建模教学模式,通过"一四四"多元组合展开教学,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的自主化学习,提高中职学生思维灵活性,在做的过程中落实工匠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钟玉灵 《时代汽车》2024,(4):125-127
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上其关注度却低于理论教学。为此,笔者针对高职院校三二分段学生课程存在的评价方法单一、企业参与度不足、实训师资队伍结构单薄问题。从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方面提出改革:通过培养目标、评价体系多元化--课岗证赛融合、混合式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保证职业教育学校实训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的、技术性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是实现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各职业院校在积极探索不同的劳动教育路径,针对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劳动教育缺乏顶层设计、与专业教学内容关联性不足、“双师型”教师缺乏、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系列问题,文章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与劳动教育融合实践为例,探讨了劳动教育与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的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就业能力培养,创新突破劳动教育困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越来越普遍,甚至正在逐步成为主流趋势。互联网+教学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切实提升学生实操能力,符合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方向。该文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权衡课程项目比重,依托智慧职教云课堂,建立基于"智慧职教云课堂"的"3+X"课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实现学生的动态考核,切实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实现职业教育课程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类职业教育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职业教育以培养相应的专业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为各行业提供大批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和传统的高等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教学方面职业教育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与企业要求的学生?这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元在职业学校,另一元在企业完成的。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学习的同时,又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我国在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推出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以实践能力为本位,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思路,实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融合贯通的职业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与传统职业教学模式相比有两个  相似文献   

14.
正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指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环节,是教育教学的核心部分,应当科学组织、依法实施,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应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将职业精神养成教育贯穿学生实习全过程,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丽娟 《时代汽车》2024,(4):110-112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为德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指导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认知与实践过程进行合理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职业关键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手脑并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1]这种教学方式适应职业教育中学生知识与技能训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知识体系为主,限制了汽车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知识的热情,大量实践证明,让学生投入到实际工作情境中去学习专业课,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此同时课堂的改革存在两面性,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与改进。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通过深化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实训研发中心,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研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强了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了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校企联动"的实践探索,促进了校企的深度融合,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切实推动劳动育人任务实施,部署好专业课堂这一主战场,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主力军效应,以高职汽车核心专业课程为载体设计劳动育人教学,紧紧围绕这一育人目标,科学构建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全方位体系化的专业课程劳动育人教学全过程,并依托汽车专业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侧重学生多维多主体的过程性的精准开展教学评价,实现了汽车专业技能培养与劳动意识、劳动行为、劳动感悟培育的同向同步培育。  相似文献   

18.
正职业技能大赛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引导中等职业学校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各职业学校通过多层次的技能比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但影响比赛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参赛选手的选拔和训练是决定比赛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如何从众多的学生中挑选出优秀的选手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相关教育政策相继出台,引入第三方评价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汽修专业为例,探索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模式,有助于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职业教育需求的变化,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面临着教学方法更新的挑战。5E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一种全面的教学和评估方法,旨在通过吸引、探究、解释、延伸应用和评价等环节,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本文旨在探讨5E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应用价值和实施策略,为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