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NVH性能是影响车辆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某SUV车型加速过程中在发动机转速为2600 r/min时存在明显轰鸣声,严重影响车内乘员舒适性。通过道路上车内噪声的测试与分析、模态分析、CAE分析等方法对轰鸣声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确定该轰鸣声是由车身风挡横梁下板的局部结构振动和空腔声学模态耦合引起的。通过提高车身风挡横梁下板局部刚度改变结构振动的固有频率,避免了风挡横梁下板振动与声腔模态耦合。对风挡横梁下板进行局部改进后,道路试验结果表明车内轰鸣声得到明显改善,噪声降低5d B(A)左右。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轿车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加速车内轰鸣声问题,通过ODS试验和模态试验,找出支撑梁和后悬置支架共振是造成加速车内轰鸣声的主要原因。在支撑梁上加装动力吸振器,同时提高后悬置支架的模态,然后将支撑梁和后悬置支架装到轿车上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发动机转速为2 150 r/min和3 500 r/min时,驾驶员右耳的噪声处分别下降了2 dB和4 dB,加速车内轰鸣声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某车型在加速工况、车速90~110 km/h、发动机转速1 600~1 900 r/min范围内,存在60 Hz左右的后排低频轰鸣声问题。通过模态分析、面板贡献量分析及NTF(Noise Transfer Function,噪声传递函数)分析等仿真分析及试验手段,从传递路径方面,提出车身后轮罩处声腔填充隔断材料方案,有效地降低了车内后排轰鸣声。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款智能四驱车型在全油门加速时发动机转速为2 500 r/min左右时,车内出现的轰鸣声开展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传动系统扭振引起的车内低频轰鸣声,一直是汽车NVH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针对某型三缸机中型多用途汽车的中油门加速,在1 400-2 000 r/min发动机转速时的车内低频轰鸣声问题,基于半消声室转鼓试验研究,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锁定了传动系扭振为该问题的激励源,并通过传递路径分析,识别了前风挡玻璃与一阶空腔模态的受迫...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款车在加速工况下,发动机转速在3 600 r/min左右车内出现轰鸣噪声,文章利用试验和CAE相结合的方法,明确进气系统存在120 Hz声模态和空滤支架安装点动刚度不足是产生车内轰鸣声的要因。通过提升空滤支架安装点动刚度,出气管设计120 Hz谐振腔,降低了问题转速的噪声峰值,主观评价轰鸣声改善明显。另外,针对出气管隔振波纹的隔振方向对车内噪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验证隔振波纹解耦对车内噪声峰值有2 dB(A)的优化效果,此优化方向为工程化控制和解决进气系统噪声问题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车内低频轰鸣声的控制,一直是汽车NVH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文章针对某车型的喇叭工作时引起的车内低频轰鸣声,运用传递路径分析和模态试验的方法,识别出车辆右前大灯为噪声源。通过对前大灯车身定位/安装孔位置的分析、优化和调整,有效避免了前大灯的安装模态偏移,从而完全消除了喇叭工作时引起的车内低频轰鸣声问题的复现。本研究对车内异响问题的激励源识别和问题解决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8.
在汽车怠速加速过程中,会产生轰鸣声引起乘员人耳不适。某款SUV在2500rpm和3000-4000rpm加速情况下产生轰鸣,引起人耳不适,为了提升整体NVH水平,文章通过对比其车身动刚度以及NTF,查找车身结构对轰鸣声的影响,进而对车身结构进行优化,从而改善了车身轰鸣声。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某车型车内NVH异响问题,文章采取3挡节气门全开工况,发动机转速从1 000 r/min加速到4 500 r/min,对车内噪声进行测试。经对比分析发现,车内各位置在2 000~3 000 r/min存在均值为7.5 dB的峰值噪声,均由2阶噪声引起;通过分析进排气噪声对车内异响的贡献,得到车内异响是由进气噪声引起的。对产生异响的进气系统进行优化,在进气道上安装一个谐振腔,消除了车内噪声,整车车内NVH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车内噪声识别方法及与CAE结合的手段可以为相似问题提供很好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轻型客车噪声评估过程中车内噪声水平未达到目标样车水平的问题进行研究。根据该车整车及进气系统噪声测试结果改进空气滤清器结构,在其壳体内部增加加强筋以提高壳体刚度。进气系统优化后,整车怠速工况下50 Hz的峰值频率下降2 d B,总声压级也降低2 d B;全油门加速工况时,2 100 r/min处噪声峰值消除;全油门加速工况和匀速工况时车内轰鸣声降低。  相似文献   

11.
某SU V在加速过程中当发动机转速在1880rpm时存在明显轰鸣声,该转速段附近为常用转速段,严重影响乘客主观感受及车辆品质,通过试验与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噪声源及传递路径(空气和结构方面)对轰鸣声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验证,确认该轰鸣声受排气系统、车身侧围钣金件和后背门模态共同影响,综合考虑可实施性与成本,逐一解决,达到消除轰鸣声的效果。通过试验与仿真分析,为低转速车内轰鸣声的解决提供实际的有限措施,具有较大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微型车在发动机转速1 500~2000 r/min时,空调开启导致车内存在强烈异响的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近场测量、分别运转和阶次分析等方法,确定空调开启时车内异响主要是由于空调系统高压管与车身刚性连接导致振动传递引起.通过采取高压铝管改成橡胶软管、改变高压管与车身连接方式等措施,使异响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车型加速过程中的低频轰鸣声,对噪声信号和车身板件的振动信号进行了互相关分析,确认后盖振动是引起驾驶员位置轰鸣声的根源.经过对传递途径的减振处理,即采用弹性锁扣板代替刚性锁扣板,使得1 250r/min时轰鸣噪声的峰值下降了7dB(A),提升了乘坐舒适性.研究结果表明,互相关分析是车辆噪声诊断中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4.
故障现象一辆2002年产雷克萨斯ES300车,搭载1MZ-FE发动机,行驶里程约为26.3万km。据驾驶人反映,该车最近在加速时车身有共振现象,为此已更换过多个配件,但仍然没有找到故障原因。故障诊断试车验证故障,发现发动机在怠速运转时,驾驶室内有"嗡嗡"声,原地缓慢加速到1 000 r/min,"嗡嗡"声增大,并且加速踏板也能感觉到有振动;当发动机转速超过1 000 r/min时"嗡嗡"声消失;继续踩下加速踏板使发动机转速达到1 600 r/min,驾驶室内再次出现"嗡嗡"声,且加速踏板又开始振动,整个车身都有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国产某轿车在加速行驶时车内噪声过大的问题,诊断出该车进气噪声对车内加速噪声贡献较大.基于赫尔姆兹共振消声原理对该车的进气系统进行了优化,并校验了进气管各谐振腔的消声效果.结果表明,调整进气管NO.3谐振腔后,转速为2 000r/min和3 300r/min时的车内噪声比优化前降低了2~3 dB(A);转速为1 500~4500r/min时,车内噪声曲线线性度较好,优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明了乘用车车内轰鸣声的产生机理,并介绍了轰鸣声的分析与控制方法。文中按照"激励源-传递路径-响应"的分析思路,对某SUV车型的车内轰鸣声进行了详细的试验与分析,找出了该车车内轰鸣声的主要问题。针对该车高转速车内轰鸣声过大的问题,重点分析了前减振塔及加强横梁、前围防火墙、前风挡玻璃对其车内轰鸣声的影响程度。通过优化前围与前风挡玻璃支撑刚度,降低车身振动,有效地缓解了高转速段的车内轰鸣声问题。通过本文的试验与分析,为高转速段车内轰鸣声的改善提供了成功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具有较大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某SUV四驱车加速过程中在发动机转速为3800 r/min时车身前地板振动明显,严重影响车内乘坐舒适性。基于车身模态的频率响应,本文着重对车身动力总成悬置安装点进行了频响特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找出车身局部动刚度不足的原因,对安装点局部结构进行优化,消除了频响曲线中峰值,解决了车身动力总成悬置安装点动刚度不足的问题,对车身动力总成悬置安装点或其它局部的动刚度优化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某轻卡加速至3600rpm时,车内出现明显的轰鸣声,严重影响驾乘舒适性。利用LMS数据采集系统对样车进行NVH试验,分析出进气噪声的突变和发动机悬置被动端支架的共振是引起车内轰鸣声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进气系统谐振腔结构、提高发动机悬置支架的模态,车内噪声在3600rpm时降低了6dB(A)左右,轰鸣声消除,主观评价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9.
某SUV量产车型售后客户抱怨发动机转速3000~4000rpm时车内加速噪声大,通过主观评价及客观数据分析发现该转速段内存在轰鸣声。借助模态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轰鸣声的形成原因,识别了轰鸣声的主要传递路径,确认了副车架模态对车内轰鸣声的影响。通过采用在前挡板和纵梁连接处增加支架的优化方案,有效解决客户抱怨的车内加速噪声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故障现象一辆2016年产福特锐界车,搭载Eco Boost2.0T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累计行驶里程约为1.1万km,因加速时车身共振而进厂检修。故障诊断陪同客户对车辆进行路试,踩下加速踏板加速行驶,当发动机转速达到约2 500 r/min时,车内能听到"呜呜呜"的异响,根据维修经验判断这种低频的异响是因共振产生的。将车辆靠边停车,原地踩下加速踏板进行测试,当发动机转速达到约2 500 r/min时,共振产生的异响依然存在。这说明异响与发动机转速相关,与车辆是否行驶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