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根据越野汽车机械自动变速系统的特点和液力变矩器滑差与闭锁离合器的控制原理,设计了换挡、滑差和闭锁液压控制系统,并确定了滑差和闭锁控制区域。利用功率键合图法,建立了液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对原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极点配置法对极点进行配置,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对液压控制系统进行动态仿真,同时对闭锁、滑差过程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2.
自动变速器(三):—液力变矩器的闭锁与滑差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概述液力变矩器(TC)的性能优越,但最大的缺陷是效率低,为了降低装用液力变矩器汽车的油耗,而采用了闭锁(LU),它是指在液力变矩器的泵轮与涡轮之间,安装一个可控制的离合器,当汽车的行驶工况达到设定目标时,控制离合器将泵轮与涡轮锁成一体,液力变矩器随之变为刚性机械传动,其目的是:a. 提高传动效率。闭锁后消除了液力变矩器高速比工况时效率的下降,理论上闭锁工况效率为1,从而使高速比工况效率大大提高(见图1阴线区)。图1 液力变矩器特性与闭锁b. 闭锁后功率利用好,也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c. 由于效率的提高,液力变矩器…  相似文献   

3.
根据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及闭锁条件,制定液力变矩器控制策略。利用Simulink建立液力变矩器控制模型,并利用Cruise和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验证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液力变矩器控制模型正确,闭锁离合器能够准确按照闭锁条件闭锁,并且可以显著改善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液力变矩器的闭锁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双状态无级变速车辆起步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台架试验,采用拟合的方法得到发动机及变矩器模型,建立了用变矩器作起步装置的双状态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串联式双状态无级变速车辆起步控制策略和液力变矩器锁止离合器闭锁解锁控制规律,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相似文献   

5.
本文中针对无级变速器车辆液力变矩器起步过程存在的加速性能差、发动机转速偏高和转速波动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发动机恒转速控制的闭锁离合器起步滑差分段控制策略,并基于Amesim和MATLAB/Simulink搭建整车联合仿真平台,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50%油门开度下,本文中提出的控制策略可将液力变矩器的闭锁时间提前1.2s左右,同时也可将50%油门开度起步阶段的燃油消耗节省5.385%,为进一步挖掘动力传动系统节油潜力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液力变矩器的动量矩分析及电控闭锁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忠会 《陕西汽车》1999,(2):9-13,18
本文对液力变矩器变矩过程中的动量变化及力矩平衡进行了剖析;同时又对电脑控制闭锁离合器的闭锁油路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小军  陈晶  郝文洋 《上海汽车》2023,(4):10-15+20
由于发动机的恢复供油以及传动系的扭矩换向,传统燃油车在滑行再加速工况下比较容易出现冲击抖动问题。借助液力变矩器良好的液力隔振性能,文章在分析液力变矩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针对上述问题工况提出一种锁止离合器滑摩控制的优化策略。实车测试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改善再加速工况的驾驶平顺性,提升驾驶体验。  相似文献   

8.
具有双离合器的液力变矩器的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液力变矩器与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合理匹配可组成一种新型自动变速系统,其性能接近自动变速器,但成本降低。为该系统设计了具有双离合器(闭锁离合器,换档离合器)的液力变矩器。阐述了该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液力变矩器可支持新型自动变速系统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文章详细描述了变矩器闭锁离合器的摩擦片失效故障,从液力变矩器的结构上进行了分析,校核了原始设计,确定了失效的根本原因,设计了新的改进方案,并实施了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10.
按照结构及原理,自动变速器可以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液力自动变速器(AT)、无级自动变速器(CVT)、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AMT)、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液力自动变速器(AT)液力自动变速器的传动部分主要由液力变矩器和多排行星齿轮组成,它仍然分多档、几速,实际上是能实现局部无级变速的有级变速器。液力变矩器除了起离合器的作用,还具有无级连续变  相似文献   

11.
1前言 液力自动变速器的基本形式是液力变矩器与动力换档的旋转轴式机械变速器串联.因它具有对外负载良好的自动调节和适应性,使车辆起步平稳,加速均匀,其减振作用降低了传动系的动载和扭振,延长了传动系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乘坐舒适性、行驶安全性、通过性以及车辆的平均速度.自动变速器的效率低于机械变速器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为解决这个问题,液力自动变速器历经采用多元件工作轮液力变矩器、闭锁离合器、增加行星齿轮变速器档位、电子控制等多种方法,使之综合经济性能得到了提高.其中最有效的是最近十年来,在控制方面大量应用电子技术,使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性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方面的主要工作有:换档点控制,变矩器闭锁离合器控制,换档质量控制等.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汽车自动变速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为了提高传动效率,改善经济性能,轿车用自动变速器普遍采用了带锁止离合器的液力变矩器,并进行电子控制以保持其换挡的平顺性。带锁止离合器的液力变矩器克服了液力变矩器输出轴与输入轴之间存在滑动而使液力变矩器传动效率降低的缺点。(接上期)二、带锁止离合器变矩器1.锁止离合器的结构及作用为了提高传动效率,现代汽车的液力变矩器中都装有锁止离合器(TCC),其结构如图5所示。在需  相似文献   

13.
对液力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中充油阶段、转矩交换阶段和速度同步阶段的离合器滑差控制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在3个控制阶段内,采用带前馈的PID控制算法,通过对离合器转矩容量和油压的闭环控制,获得了准确的离合器目标滑差.在速度同步阶段采取了EMS辅助转矩控制的方法,获得了平滑的速度同步过程,进而降低了车辆在换挡过程中的冲击.为便于离合器滑差的计算,本文中还提出了一种离合器的位置等效迁移方法,并给出了等效转换系数计算公式.实车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离合器滑差控制后,车辆在有动力升挡的过程中发动机转矩传递平顺、离合器速度同步过程平滑,减弱了换挡冲击,冲击度低于20m/s3.另外,离合器的油压传感器也可取消以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4.
2001年总目次     
自动变速器(一)——自动变速器综述……………………………………………葛安林(5—1)自动变速器(二)——液力变矩器……………………………………………葛安林(6—1)自动变速器(三)——液力变矩器的闭锁与滑差控制……………………………………………葛安林 (7—1)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液力变矩器结合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对闭锁离合器接合过程分阶段控制策略.以装用美国Allison公司生产的大功率HD4070PR自动变速器的北方奔驰2627K型自卸车进行道路试验,结果表明,在闭锁过程中变速器输出轴转速变化平稳,发动机的动载系数约为1.85,闭锁离合器控制效果较好,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液力变矩器的闭锁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介绍了液力变矩器闭锁的由来、闭锁控制的方式以及闭锁的工作原理等 ,重点对目前研究最多的滑转控制闭锁方式进行了探讨 ,给出了系统控制框图 ,对具体的控制器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4T45-E是全自动前轮驱动式电控自动变速器,提供包括超速档在内的4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自动变速器控制模块利用2个换档电磁阀控制换档点;叶片泵提供油路压力,自动变速器控制模块利用压力控制电磁阀调节主油路压力。液力变矩器电控容量离合器的压盘未完全锁定在液力变矩器盖上,相反,压盘在2档、3档和4档保持轻微打滑(约20r/min),打滑视车辆的具体情况而定,采用电控容量离合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因液力变矩器离合器接合而引起的噪声、振动。  相似文献   

18.
液力变矩器闭锁过程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自动变速器液力变矩器闭锁过程的分析,得到闭锁过程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对液力变矩器闭锁过程的初始充油、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3个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可改善闭锁过程的品质.通过试验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AT由液力变矩器、行星变速器以及自动变速控制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它利用电液换档控制系统取代了手动变速器中的拨叉和连杆等机构,利用闭锁控制机构实现液力变矩器的闭、解锁操作,具有简化操纵、起步平稳、乘坐舒适、动力换档等一系列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轿车、公共汽车、重型车辆和商用车上。但是AT也有一些缺点: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加工量大,制造难度大,成本高,相应的维修技术也较复杂,传动效率低,一般液力传动效率最高可达80%-90%。  相似文献   

20.
为兼顾液力变矩器闭锁过程冲击度和滑摩功的要求,建立了闭锁过程整车动力学模型,并推导了闭锁过程冲击度、滑摩时间和滑摩功等公式。接着以某重型车辆为例,通过仿真得到了发动机转速按等斜率下降时的闭锁过程冲击度曲线。结果表明,冲击度远小于标准限值。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发动机转速按等斜率下降闭锁过程中闭锁离合器压力系数的合理取值范围在1. 05~1. 2之间,滑摩时间控制在1s左右。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基于发动机转速目标轨迹的闭锁过程控制策略,并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其可行性。本研究为兼顾冲击度和滑摩功要求的离合器接合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