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借助GREET软件,深入剖析GREET2的计算原理,构建单位质量原生与再生材料能耗、排放差异模型。通过调整再生材料比例,发现随着再生材料比例的增加,能耗与排放逐渐降低。在此基础上,从汽车全生命周期角度研究轻量化设计、新能源汽车对节能减排的影响。通过分析计算表明,轻量化汽车、新能源汽车固然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减少了能源消耗、降低了排放,但在汽车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排放更多的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2.
正轻量化作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一项关键核心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燃油汽车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并能够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受到了国内外汽车产业各界的重视。为促进我国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分享国内外汽车轻量化技术开发和应用的经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轻量化联盟")定于2018年8月29-31日在苏州举办"2018(第十二届)中国汽车轻量化技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正轻量化作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一项关键核心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燃油汽车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并能够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受到了国内外汽车产业各界的重视。为促进我国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分享国内外汽车轻量化技术开发和应用的经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轻量化联盟")定于2018年8月29-31日在苏州举办"2018(第十二届)中国汽车轻量化技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的持续深化,我国越来越重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当前汽车结构轻量化是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途径。将轻量化技术用于新能源汽车整车结构设计,有助于降低车身的整备质量,提高汽车续航里程和动力利用效率,进而降低能源损耗,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基于此,从轻量化概念出发,分析新能源汽车整车结构轻量化的作用,重点探讨轻量化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汽车油耗压力越来越大,新能源续驶里程短板亟待补齐,轻量化已逐渐成为汽车产品的重要标签。对于汽车轻量化,一方面要在保证安全和性能的前提下给汽车"减肥",另一方面要降低油耗和排量,实现节能减排。因此,在诸多政策的指引和市场的驱动下,汽车轻量化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春天。随着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政府对汽车能耗及尾气排放标准日趋严格,在诸多节能减排路径中,汽车轻量化是降低汽车燃油消耗和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此外,  相似文献   

6.
整车轻量化技术对于整个汽车产业节能减排、满足国家法规和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汽车轻量化技术涉及汽车材料技术、设计开发技术、工艺制造技术等多个学科,需要多产业的联合突破。文章研究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论证新能源汽车开展轻量化的战略意义以及轻量化技术路线,从技术层面分析了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对整车性能的影响,总结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路线和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7.
1引言 汽车轻量化是人们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燃料和原材料成本的节约要求及环保法规对废气排放的严格限制,汽车自身的轻量化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和保有量双双提升,先进复合材料作为轻量化效果最明显和可靠性最佳的轻量化材料之一,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进程中将扮演重要角色。汽车用复合材料随着汽车轻量化的推进和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汽车用复合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比例逐步提升,所以文章将结合车用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和情况,从整车开发和应用的角度探讨车用复合材料应用与开发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汽车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造出"低能耗、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汽车是汽车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而轻量化是降低能耗、减少排放的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和汽车行业将其研究工作的重点放在汽车轻量化上。而使用轻量化材料成为一大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汽车车身使用超高强度钢和铝合金材料。汽车车身是由各钣金件通过铆接、焊接以及螺栓连接等方法组成的一个整体,为了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行,促使新能源汽车在整个汽车领域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能源的节约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目前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工作中还有着比较多的问题,如何进行轻量化技术的合理应用,保障新能源汽车的运行效果,也就成为了各研究人员所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目前的技术应用条件进行分析,采用铝合金材料冲压技术能够有效满足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要求,对于汽车节能减排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还需要加强对铝合金冲压轻量化技术的研究跟应用力度,来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就新能源汽车铝合金冲压轻量化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刘锋 《时代汽车》2021,(8):93-94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如今为了减少汽车的污染,新能源汽车进入了市场,而进一步的减排措施就是汽车轻量化目标的发展,但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也是需要重视的。根据相关的证明,利用汽车轻量化技术中的纤维增强热塑性材料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构造,不仅可以降低车辆的重量,而且也能提高整个汽车的质量,加上电池和性能的改造,这样一来就极大地提高汽车的整体稳定性和科技性能。本文从集成化超轻新能源汽车、复合材料的车身、集成纤维增强热塑性地板以及大型全塑车身模块化旋塑模具这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并对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途径及其评价的角度出发,对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必要性、实现途径、可替代材料进行分析,旨在重点阐述新能源汽车的整车轻量化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并从车身轻量化的角度说明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前景,希望通过此类专题研究可以启发新能源汽车的从业人员,在车身轻量化的基础上达成节能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新能源汽车早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而汽车轻量化对降低能源消耗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以新能源客车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车身结构优化、轻质材料应用、先进制造工艺和电池系统优化四个途径来对新能源客车轻量化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现在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发展的进步,人们现在出行大都使用汽车进行代步出行。随着汽车越来越多,人们日常出行也越来越频繁,对于汽车排放的污气,对城市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所以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我国又制造出了新能源汽车,既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又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是现在新能源汽车的故障问题和维修技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前轻量化和新能源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两大重要战略方向,有学者指出,欧洲的汽车界认为实现欧洲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的基础在于小型化加轻量化,而非电动车,因为轻量化也是电动车发展的技术积累的必经阶段,没有轻量化地发展,很难真正意义上实现电动车的产业化发展。但国内有些观点认为轻量化会牺牲部分的安全性,因为既往观点认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底,朗盛委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对绿色轮胎、轻量化材料、空气动力学技术和新能源汽车四项创新技术以及它们的节能效益进行调研,报告显示了这四项创新技术都能达到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其中绿色轮胎和轻量化材料在可操作性方面更具优势。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对驱动能量的消耗和排放产生重大影响,不仅涉及常规燃料发动机汽车,而且对于新能源汽车更有减轻自重、降低能耗的特殊意义。相比其  相似文献   

17.
相较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目前存在质量大、续航里程不足、稳定性和制动性差等问题。因此,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极其重要,但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仍存在问题,无法进行推广。目前轻量化技术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车辆的差异性和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使得该技术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研究发现,汽车在使用轻量化材料及进行结构优化后,整车质量显著减小,在满足了汽车性能要求的同时达到了轻量化目的。  相似文献   

18.
汽车轻量化和绿色制造技术是实现汽车轻量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伴随中国汽车工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车用轻量化塑料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同时也给汽车轻量化塑料技术应用提出更高革新要求。汽车材料制造  相似文献   

19.
汽车自从问世以来,其技术就一直处于不断升级和完善之中。尤其是当前随着油耗法规越来越严格,要求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要达到法律规定的值,汽车的关键技术不断发展和突破。比如当前发展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由于动力的提供来源是电池,行驶里程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研究电池储存容量方面做研究以外,新能源汽车通过自身的轻量化来增加行驶阻力,达到提高行驶里程的延长,也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就此相关问题和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周斌 《时代汽车》2022,(2):114-1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渐凸显,燃油车尾气排放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量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排放是解决排放污染的重要途径。动力电池是新能源型汽车的技术核心之一,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新能源汽车一跃成为当前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趋势。因此,本文首先提出需要探究的主要内容和背景,之后结合不同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针对性的探究合理的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