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对在航船舶使用燃油硫含量的监管,提高海事执法效率,研究基于无人机的船舶尾气移动监测平台,使用无人机搭载嗅探技术尾气监测吊舱,监测船舶尾气中SO_2和CO_2浓度,从而推算出船舶使用燃油硫含量。通过对航行于上海港的多艘船舶进行实测和推算,比对实际燃油硫含量数据,分析该移动监测平台的实用性以及该平台在船舶尾气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无人机因灵活性高、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已逐步应用于船舶大气污染监测领域,通过对无人机搭载嗅探设备监测船舶尾气数据研究及应用分析,指出无人机搭载嗅探设备在船舶尾气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6年,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SECA正式启用,要求在"十三五"期间逐步实现排放控制区内的船用油硫含量不得高于0.5%的控制目标。欧美排放控制区十余年的研究和应用经验表明,通过监测尾气估算船用燃油硫含量(嗅探法)是一种有效的远程监管手段。文章开展了三天跟船嗅探法实验,第一天实验船舶使用低硫油,其余两天使用高硫油。嗅探法测得的低硫油硫含量为0.026%±0.007%(油样检测值0.03%),两天测得的高硫油硫含量分别为2.10%±0.26%和2.25%±0.29%(油样检测值2.23%)。实验证实了嗅探法的有效性,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展嗅探法远距离监测实验的建议,例如在航道的上跨桥梁或者近岸处。  相似文献   

4.
《世界海运》2019,(12):23-27
2019年1月1日起,进入船舶排放控制区的海船应使用硫含量不大于0.50%(m/m)的燃油,如何对在航船舶使用的燃油进行监管,最大限度地发挥排放控制区设立的意义,是当前一段时期内面临的重要难题。结合使用嗅探设备查处的全国首起在航船舶使用燃油硫含量超标案件,详细论述嗅探设备在船舶尾气监测方面的优势,以及使用嗅探设备监测在航船舶过程中的体会和建议,探索排放控制区监管的新方式、新方法,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海事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远程测量,初步筛选出高排放船舶,提高船舶排放监管的针对性和效率,设计一种基于嗅探式传感器的岸基监测设备和配套的软件平台系统。系统通过采集船舶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ndentification System,AIS)数据和气象数据等实时信息,基于船舶尾气排放量在线估算方法、船舶尾气排放扩散数值模拟、观测数据的模式识别算法等,实现船舶尾气排放特征的在线识别和疑似高排放船舶的粗筛。对比在相同环境条件下CALPUFF模型计算得到的气体污染物模拟理论浓度,验证岸基嗅探式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目前市场上无人机机载的船舶尾气嗅探传感器体积大、重量大、成本高的难题,设计了一款微型嗅探传感器,提供了一种低成本、轻量化、适配性强的船舶尾气嗅探无人机解决方案,并经过大量现场测试,已成功查实多起多艘违规使用高硫燃油的船舶,验证了微型船舶尾气遥测无人机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2020"限硫令"的实施对航运业产生了重大影响,部分船舶采取安装尾气脱硫装置作为替代措施.为推动解决海事部门对安装脱硫装置船舶尾气排放合规性的监管难题,通过研究大型集装箱船舶"C"轮的脱硫装置和船舶尾气排放在线监测数据,验证了尾气在线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规律性,发现脱硫装置存在脱硫滞后性.因此,可用船舶尾气在线监测数据验...  相似文献   

8.
为打好船舶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陆海空天"一体化海事监管体系建设方向,提升我国海洋、内河及环境情况复杂水域中在航船舶尾气监测的自动化水平,研究了小型化的船舶尾气嗅探传感器,利用无人机搭载嗅探传感器实时监测在航船舶尾气中的SO2和CO2浓度,依此反推船舶燃油的硫含量。选择对上海(排放控制区)关键水域的在航船舶开展实验测试,统计不同船长、不同水域的海船尾气监测结果,综合分析船舶的燃油行为,为海事执法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总结可推广应用船舶尾气遥测无人机先进技术监管模式,为我国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高效及精准监管树立样板。  相似文献   

9.
分析钠碱法脱硫在船舶尾气治理方面的主要化学反应过程和原理;详细设计废气清洗系统中洗涤液供应系统的工艺流程,包括主要设备、阀门及仪表,同时提出洗涤液pH的控制要点及适宜范围;总结在最新国际公约下,钠碱法船舶脱硫尾气技术的连续在线监测要点和燃油硫含量转化。  相似文献   

10.
《江苏船舶》2015,(4):22-24
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我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南水北调工程和节能减排国策的实施,紧迫性与日俱增,这就需要整合一个地区水上行政管理和船舶科研人才、设施及技术资料,实行各方面资源的集成优化,共同组建具有地方内河标准化船型工程领域资源共享功能和公共技术服务功能的综合性船舶工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并对其构架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1.
彭陈 《船舶工程》2022,(1):23-26+63
分析船舶脱硝原理与方法,重点介绍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工作原理、尿素系统设计、催化剂使用以及SCR系统的吹灰,并提出改进方案,即增加尿素系统日用药剂泵、在排烟管路正确安装尿素喷射器以及为SCR系统配备NOX传感器等,使脱硝效果更加显著。此外,还分析了船舶脱硫方法及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并介绍了当前船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提出目前无论脱硫还是脱硝技术都存在污染海洋的可能,液化天然气(LNG)才是未来船舶尾气减排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船舶柴油机尾气检测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船舶柴油机排放废气中的SOx和NOx对大气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开发设计船舶尾气检测系统。介绍差分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分析该方法相对于其它检测手段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构建船舶尾气检测系统,并通过实验平台,初步完成了温度对NO气体差分吸收特征影响的实验。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对传统综合导航平台的技术实现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多平台信息融合的导航技术实现方案。在对船用雷达导航系统(Radar Navigation System,RN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罗经和计程仪的导航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以数据融合为支撑的船舶导航系统架构,并以实例验证该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技术可有效发挥不同平台的导航信息优势,对船舶综合导航系统的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解海水法制备具有强氧化性的有效氯溶液,基于鼓泡反应器开展模拟船舶尾气湿法脱硝试验,分别研究了电解海水溶液初始pH值、有效氯浓度、用量及NO浓度和SO_2浓度等参数对脱硝性能的影响,并探讨相关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电解溶液初始pH值的大小影响其氧化性的强弱;当电解溶液初始pH值为4~6时,电解溶液的ORP在1 000 mV以上,其氧化性较强,NO_X脱除率可达48%;当电解溶液初始pH值超过6时,其氧化性变弱,NO_X脱除率随着pH值的增大而急剧下降。随着电解溶液有效氯浓度和用量的增大,NO_X脱除率呈线性增大。NO浓度的增加有利于增大气液传质推动力,进而提高NO_X脱除率。SO_2浓度的变化对NO_X脱除率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表明,电解海水溶液具有良好的脱硝效果,在船舶柴油机尾气脱硝方面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施挺  沈斌 《水运工程》2013,(10):7-11
开敞式海上固定转载平台无引桥与陆地或海岛相连。结合工程实例,从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装卸工艺、平 台结构方案及配套设施等设计方面,总结开敞式海上固定转载平台工程的设计技术特点和设计技术要点,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船舶航行过程中常见的数据融合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船舶数据融合平台架构优化方法。基于物联网技术和云平台对船舶运行数据处理框架进行改善,并结合蚁群算法对舶数据融合步骤进行优化处理,以提高船舶数据融合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实验证实,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船舶数据融合平台架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充分满足研究要求。  相似文献   

17.
船舶综合平台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船舶综合平台管理系统(IPMS)的功能及组成,分析IPMS的网络体系结构,研究IPMS的技术内容,提出基于多Agent技术的综合平台管理系统,对IPMS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分析了基于多学科的大型船舶概念设计平台的四层体系构架,然后对平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平台的构建,实现设计流程化和自动化,对于分析船舶概念设计中复杂的耦合关系、优化制约总体方案的强影响参数、对比概念设计多方案、最终确定整体较优的方案、减少返工,以及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代船舶可靠性和维修性工程的不断发展,对船舶进行故障诊断和工况监测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利用铁谱技术对“育美”轮柴油机进行油液分析的结果,推论该技术在航运界的故障诊断中具有广阔运用前景,为今后进行船舶的技术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魏雄标  高瑞力 《中国造船》2007,48(B11):92-97
过渡段作为连接海洋桩基平台上部结构与导管架的关键构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进行海洋石油开发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其安装过程中钢桩跨距的测量都是采用在钢桩上盘尺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往往会导致较大的误差,甚至有可能导致上部组块难以安装。随着技术的进步,一种通过AUTOCAD与先进的测量仪器相结合的测量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多个项目,这种科学、准确、高效的方法把过渡段安装的技术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为平台上部结构的成功安装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以位于南海北部湾海域的涠洲WZ12-IB平台的工程实践为例来介绍了过渡段安装过程中采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