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换挡过程出现的噪声会影响整车NVH性能,对出现的换挡噪声进行信号采集,并结合换挡机构的结构特性进行诊断分析,然后制定诊断方案,最终确定影响车内换挡噪声的主要因素是排挡器和拉索的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2.
利用选换挡执行机构在变速箱专用台架上进行的耐久试验及位置传感器、电流传感器、上位机程序采集,对选换挡执行机构换挡位置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换挡位置随耐久次数变化而如何改变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3.
针对装备自动变速器的车辆在油门踏板快速松开时的意外换挡问题,通过采集车速、油门和制动信号并结合2参数换挡规律,找到了该车辆意外换挡的原因.对该车TCU换挡控制策略进行了优化.建立整车纵向动力学仿真模型,以实车采集到的油门、制动信号作为模型的输入量进行了仿真试验,并通过实车试验对优化后策略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中基于驾驶员的生理信号提出一种非接触便携式的驾驶疲劳检测技术。首先通过传感器采集到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的股二头肌的生理信号,经快速独立成分分析分离出肌电信号和心电信号,并采用经验模态分解进行去噪。接着在此基础上,提取出肌电信号复杂度、心电信号复杂度和心电信号样本熵3个特征参数。综合这3个特征参数能明显区分驾驶员的正常和疲劳两种状态。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特征参数进行降维,获得了2个能有效表征疲劳状态的主成分,以此为自变量建立了判定驾驶疲劳的数学模型。经验证,该模型能较准确地判别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正常和疲劳状态,准确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正>1故障现象一辆东风柳汽生产的东风风行S50汽车,在试制阶段出现如下故障现象:整车IGN1上电,未踩下制动踏板,换挡手柄里面的继电器连续答答异响;踩下制动踏板,继电器停止答答响,且换挡正常。2故障分析2.1工作原理东风风行换挡手柄电路原理图见图1。TCU采集制动开关A点硬线信号,同时接收EMS发的制动开关CAN信号,且  相似文献   

6.
自动变速器的自动换挡过程通常是根据发动机的负荷及车速信号来决定换挡时刻的,具体而言,其控制模块TCM(PCM)根据发动机转速、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水温传感器及车速传感器所传递的信号,综合分析之后驱动换挡电磁阀动作,进而使液压系统的换挡阀将变速器切换到所需要的挡位。在常规的维修过程中,对于不能自动换挡的故障,通常只需要确定上述几个传感器的信号是否异常及控制模块所驱动的电磁阀能否正常动作,  相似文献   

7.
张宁宁  王宏  付荣荣 《汽车工程》2013,(12):1139-1142
为寻找衡量驾驶疲劳的可靠的生理指标,通过实验采集了模拟驾驶前、模拟驾驶疲劳后和休息后的脑电信号,并对其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应用小波变换对脑电信号进行降噪;并求得降噪后的脑电信号H和R小波熵比值。结果表明,驾驶疲劳后脑电信号H和R值有增大的趋势;再经充分休息后,脑电信号的H和R值有下降趋势,两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小波熵值是驾驶疲劳脑电特征提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接2018年第4期)五、位置传感器1.换挡拨叉位置传感器换挡拨叉位置传感器Y3/14s1、Y3/14s2、Y3/14s3、Y3/14s4。所有换挡拨叉位置传感器都在机械电子装置内,均为霍尔传感器。传感器与换挡拨叉上的磁铁一起产生一信号,控制单元根据该信号判定挡位调节器的位置。每个位置传感器监控一个挡位调节器/换挡拨叉,用于两  相似文献   

9.
某乘用车配置的自动变速器,其换挡摇臂仅有P挡和非P挡两个物理位置,其他挡位(R/N/D)通过换挡器本体的电信号发出,从整个换挡系统来看,P挡与R挡之间的切换力不仅包含换挡器本体P挡与R挡切换力,还包含变速器P挡与非P挡之间的切换力,而R/N/D之间的挡位切换力仅由换挡器本体提供,换挡器本体换挡力的产生主要由螺旋弹簧和齿形板的配合实现,换挡器换挡力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变速箱P挡和非P挡切换带来的影响,而且要考虑与R/N/D之间切换时主观感受的衔接,本文旨在说明换挡器本体换挡力是如何实现与变速器换挡力进行匹配,以及如何进行局部优化以获得良好主观感受。  相似文献   

10.
根据SAE相关布置标准,针对某A级乘用车,应用Ramsis模拟驾驶员驾驶状态。通过Ramsis舒适性评价功能,对驾驶员周边的关键操作件,包括换挡、手刹进行了布置位置优化。  相似文献   

11.
<正>不用手握转向盘,不用脚踩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只要用"脑"想一想,就能开汽车。7月15日,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副教授段峰研究团队进行了一场"脑控汽车"实验。实验员头戴装有16个采集点的脑电信号采集设备,通过脑电信号对一辆装有计算机处理系统、车载电控单元等装置的汽车"发号施令",汽车在人脑的操控下能够准确执  相似文献   

12.
电驱动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装备电驱动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为研究对象,将换挡控制过程分为5个阶段,分析各阶段的换挡影响因素,阐述各阶段的控制方法。通过ADAMS软件对换挡过程控制方法进行仿真,搭建换挡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台架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所述换挡控制方法可行,整个换挡过程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且达到了较高的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13.
研究疲劳驾驶状态下驾驶员脑电信号的特征。结合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方法和近似熵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脑电信号处理方法:HHT近似熵方法,首先用HHT方法把脑电信号分解为多个内在的模式分量,然后求取各个模式分量的近似熵值,探讨疲劳驾驶时脑电信号的非线性特征。在汽车模拟驾驶仪上进行疲劳驾驶,同时用脑电测量仪器测量驾驶员脑电,用HHT近似熵方法对正常静坐、正常驾驶、疲劳静坐、疲劳驾驶4种脑电信号进行具体的分析处理,结果表明d_2、d_4近似熵比值可以区分4种脑电信号,可以作为疲劳驾驶时的脑电特征。为疲劳驾驶的预警系统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一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中通过采用颈腰部生物力学和表面肌电信号相结合的方式,对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疲劳状态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生物力学的计算与分析,合理地选择了能有效反映驾驶疲劳状态的生理信号采集位置,即颈6左右两侧上斜方肌和腰4左右两侧竖脊肌。然后,在利用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对测得的肌电信号进行去噪的基础上,找出能表征驾驶员疲劳状态的颈腰部肌电特性参数,并对提取的特征参数(颈部复杂度、腰部复杂度和腰部近似熵)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了两个主成分,有效保留有用信息,去除冗余信息,实现了特征参数的降维。最后,以此为自变量建立疲劳驾驶评价模型,有效提高了模型的正确率,加快了模型的运算速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对驾驶员正常与疲劳状态的区分上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正确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乘用车换挡操纵拉索性能与结构和布置因素的影响,分两个阶段对选换挡操纵推拉索性能提升进行试验设计,拉通性能与因素之间的客观联系。第一个阶段采用析因法进行试验设计,将拉索结构影响因素(护管材料、芯线结构、内衬管材料、间隙润滑脂、总长度)制作成"样件编码表",再结合空间布置影响因素(总弯曲角度、曲率半径),设计出"试验矩阵表"。按照一定的试验参数进行试验并分析试验数据,获得每个影响因素对拉索性能的影响客观数值,再对影响因素进行权重分析。得出结构可以通过组合分成性能好和性能差两种状态,结构方面内衬管材料和润滑脂加注量,布置方面曲率半径、弯曲角度对性能影响权重大。第二阶段,通过结构优化和布置优化两个维度对拉索性能提升进行研究,获得R70/438°和R150/176°两种极限状态的负载效率分别为63.1%和92%,并进一步得到R90/360°、 R110/270°和R130/227°几种中间状态的负载效率分别为69.6%、76.2%和86.6%。结果表明,常用的单独某一项的影响因素,对性能的最终结果影响不大,但因素组合后变化就变得很明显,特别是弯曲角度和曲率半径的组合。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某中型卡车1/2挡难挂问题,对离合器系统、发动机转速、变速器换挡力、操纵系统阻力、软轴性能及其布置形式进行了实验分析,发现换挡困难的根本原因为软轴布置不合理和软轴性能低。据此,提出了优化软轴的结构和布置的改善方法,并对所提出的优化方案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法解决了该车型1/2挡难挂的问题,提升了整车的换挡性能,并为以后的换挡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驾驶员的肌电信号与心电信号的研究,检测驾驶员驾车过程中的疲劳状态。对8名被试者进行2h的驾驶模拟实验。利用可穿戴式传感器采集被试者股二头肌部位的生理信号,采用快速独立成分分析和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对测得的信号进行分离和去噪处理,得到肌电、心电信号,并找出能表征驾驶员疲劳的肌电和心电特性参数,运用统计分析SPSS软件进行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最终选取肌电信号峰值因数和肌心电信号互相关峰值(P<0.001)作为组合特征,并采用马氏距离作为判别疲劳的准则。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对驾驶员正常状态与疲劳状态的区分上有良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发动机悬置系统对汽车原地换挡振动的影响,建立了包含悬置系统的整车13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模型计算得到了汽车原地换挡时整车的瞬态响应。把换挡时动力总成X向加速度幅值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悬置刚度、下拉杆安装位置等参数对原地换挡时动力总成振动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动力总成刚体模态和解耦率的设计要求提出了改善汽车原地换挡振动的发动机悬置系统优化方法。结果表明:降低3个悬置的X向刚度,调整下拉杆Y、Z向安装位置可以有效改善动力总成在换挡时的振动。  相似文献   

19.
针对驾驶员在异常情绪下更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问题,研究一种用于智能座舱的驾驶员异常情绪正向调控方法。招募 30 名被试者进行试验,利用视频素材诱发驾驶员愤怒等负向情绪,利用 E-prime 软件控制的嗅觉体验测试仪释放薰衣草、甜橙、沉香木气味对驾驶员负向情绪进行正向调节,采用 ErgoLab 多通道生理仪检测记录在气味刺激下被试者的心电信号 (ECG)、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 (PPG)、呼吸信号 (RESP) 等生理特征信号;采用问卷调查获取被试者的主观感受;使用面部表情识别软件对驾驶员情绪进行分析,联合主客观数据分析驾驶员的情绪调节效果,通过 30组对照试验研究3种嗅觉刺激气体对负向情绪的调节效果,结果表明,沉香木调节效果最好,甜橙其次,薰衣草最差。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快速检测驾驶员的疲劳状态,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脑网络特征的疲劳检测方法。首先选取真实驾驶实验环境,实时采集驾驶员的脑电信号,对其进行小波包分解与重构,提取各个节律信号。接着通过计算各导联间的相位迟滞指数,构建连接矩阵,并提取各个节律的脑网络特征。最后通过对驾驶员主观疲劳度与所提取特征的人工神经网络回归分析,得到二者间的复杂关系,相关性系数R为90.27%。结果验证了基于功能连接的精神疲劳评估方法的可行性,为不同精神状态下建立脑动态模型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中提出的方法利用较少电极可穿戴EEG设备检测疲劳简便、经济,对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