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2021年11月19日,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厅、西安市科学技术局主办,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陕西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陕西省汽车行业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应用交流对接会”在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成功召开。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在社会对科技越来越重视,汽车行业也在逐渐进步。现在是讲求科学的时期,汽车维修也是一样的。不同阶段的汽车发展有着一定的特点,现在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比较热门的时候,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不仅仅是制造,还包括维修,只有新产品与维修技术同时进步,汽车行业才能发展更好。现在新兴的电子诊断方法,应用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中,有着不错的远景。  相似文献   

3.
莫崇三 《时代汽车》2022,(10):83-8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社会对于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剧增,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汽车制造更加复杂和精密,同时也对于汽车专业人才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培养汽车专业技能人才的中职院校,在这一时代的变化中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中职院校对汽车维修专业更加重视,不断加大对汽车维修专业的投入,增强汽车维修...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身轻量化要求越来越高,铝合金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铝合金连接技术成为制造及维修铝车身的关键点所在,本文着重介绍了铝合金车身上常用的连接技术及其工艺特点,对铝合金车身的制造及维修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交通部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4亿辆,机动车数量的增长,进一步激发了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由于机动车运行环境比较复杂,在运行过程中,受到路况、汽车工艺性能等方面的影响,汽车可能出现故障。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传统的汽车维修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需求,推动了电子诊断技术在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应用。本文阐述了电子诊断技术在现代汽车维修应用的优势,以及电子诊断技术在发动机维修、内燃机维修、油样检测、底盘输出功率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世强 《时代汽车》2023,(14):177-179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汽车维修技术也随之进入新的阶段。本文在此背景之下,基于电子诊断技术,结合新能源汽车的特点和维修实际,探讨了电子诊断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的应用。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以提高新能源汽车维修质量和效率,希望本文对实际新能源汽车的维修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为我国的汽车行业带来了智能和自动化的大幅发展,在这样的整体大背景之下,汽车的检测技术以及故障维修方面的技术也得到了更新换代,在汽车工业的性能技术方面也越来越注重汽车检测和故障维修预防。本轮将会对汽车检测与故障维修进行简要的概述介绍之后,分析传统的汽车检测和故障维修和现代化的汽车检测维修故障方面的技术,在此基础之上,找出目前汽车检测与故障维修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和策略,在检测和故障报修技术方面为汽车制造工艺行业提供更实际、更前言的理论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朱良武 《时代汽车》2023,(10):158-160
汽车工业的发展受到了汽车电控技术的影响,这不仅使旅行更加安全,也加速了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维修主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使交通更加安全,传统的汽车维修技术主要是机器制造的,但往往侧重于维修程序,而现代的汽车维修方法和设备主要侧重于发动机、电气和流体系统等。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各个领域的发展均趋向于智能化。汽车的生产制造也愈来愈科技化,传统的汽车维修技术已经满足不了现代汽车维修的需求,汽车维修的要求也越高,这也为汽车人工修理带来了诸多不便,但同时也为电子诊断在汽车修理的应用提供了机会。电子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的应用减小了汽车维修的难度,并且提高了汽车故障后的检测效率以及检修质量,使得汽车的使用年限大大加强,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等等,是值得大力推广的技术。文章通过电子诊断技术的论述,探讨与分析它在汽车维修中的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汽车车身在汽车各总成中变化较大,技术含量多,维修技术复杂。现代汽车车身大多数采用了整体式车身结构,重量轻、结构紧凑、安全性好。汽车在设计制造过程中,为了确保乘员的安全,采用了一系列车身防碰撞设置。汽车维修人员应熟悉车身结构和特点,懂得车身结构的防碰撞理念,才能在汽车碰撞修复工作中,采用正确的工艺方法让汽车最大限度恢复防碰撞的功能。为此,本文将从车身结构的变化及其特点、汽车车身防碰撞设置及如何采用正确维修技术进行维修等方面进行重点解析。  相似文献   

11.
汽车维修企业是伴随着汽车制造业的诞生而产生,随着汽车技术不断发展而不断提高。目前,由于电子技术发展及电脑技术日益完善,汽车制造大量引进电子技术,引起了汽车性能划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人世后,大量进口车进入,给我国汽车维修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维修技术,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维修企业需要,汽车维修企业正面临着一场变革;为适应汽车工业飞速发展需要,汽车维修企业开始从传统维修模式向现代维修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2.
2011年3月17日,由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主办,汽车维护与修理杂志社和北京通联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北京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奔腾汽车检测维修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和庞贝捷漆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协办的车身修复和车身涂装技术发展论坛,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成功举办,共有来自全国各地汽车维修行业管理部门、汽车维修企业、维修行业协会、各类职业院校的21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私家车的发展和道路的不断变化,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耗逐渐增加,如何进行节能环保的控制成为热点话题。整车厂在制造技术上达到了欧Ⅰ到欧Ⅴ的标准,但是汽车维修技术却一直延续,这些技术是否能够适应目前的技术发展,大家都在倡导的节能减排与绿色维修对维修企业带来了哪些升值空间呢?在2013年4月1日的节能减排与绿色汽修技术研讨会上,北京祥龙博瑞汽车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魏俊强进行了"节能减排与绿色维修——汽车维修企业如何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升级"的演讲,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4.
动态信息     
关于拟举办2008年全国汽车维修质量控制及维修技术发展学术研讨会及征文的通知;“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汽车制造企业售后服务工作委员会”筹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天津贯彻《天津市机动车维修质量管理规定》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响应我国绿色发展的号召,汽车行业正不断创新汽车制造技术,新能源汽车也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在研发汽车制造新技术的同时,汽车行业还应完善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服务,为新能源汽车的总体质量保驾护航。文章分析了电子诊断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维修方面的具体应用,得出电子诊断技术的现实意义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希望能为我国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该行业的用工缺口也越来越大.作为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汽车制造业,对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能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样的局面,各地高等职业院校纷纷根据本地区汽车制造产业的发展情况开办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汽车装配专业),并配套开发了实训教学项目,力求在技能培养方面满足汽车制造企业的要求.笔者通过调研汇总发现,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汽车装配专业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置上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近乎相同,没有体现出本专业的职业特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汽车制造厂岗位设置,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探求较为适合学生发展的汽车装配专业实训教学项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汽车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其复杂的结构增加了故障诊断与维修的难度,为了提高车辆维修质量,应不断创新和提升汽车动力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从控制系统、电子电路、零部件劳损、软件系统等多个层面分析了现代汽车常见的故障,阐述了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技术要点,并结合智能算法提出了提高汽车故障诊断维修技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当前,非常多的中国家庭开始使用汽车,这无疑对于汽车维修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汽车制造中应用的大量新工艺和新技术都是汽车维修行业需要关注的问题。从实际来看,我国的汽车维修行业发展比较晚,起点比较低,大部分的汽车维修企业还存在技术短板、管理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龙凤凉 《时代汽车》2020,(1):125-126
新的发展环境下,现代企业检修技术不断创新,电子信息技术开始在汽车维修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以电子诊断技术为例,其能够对汽车故障做出准确诊断,帮助维修人员进行故障的定位和处理,提升汽车维修的效率和效果。本文结合电子诊断技术的特点和作用,就其在现代企业维修新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纪奎 《时代汽车》2022,(1):115-116
伴随科技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现代化汽车制造技术下的新兴产物,为人们生活提供较多的便利,并且在环保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因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在制造理念以及制造技术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受使用者使用方法以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新能源汽车故障频发,所以掌握新能源汽车故障维修的关键技术的意义重大.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