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氢燃料汽车与氢燃料电池汽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世界汽车每天消耗石油1600万升,这样下去,人们担心地球上原油会很快用光。因此汽车界人士近年来投入大量精力,开发和研制各种借用燃料汽车。在众多代用燃料中,氢气燃料和氢燃料电池是目前较有生命力的新汽车能源。本文介绍了氢气储存和使用的关键技术及存在的问题,综述了氢燃料轿车和氢燃料电池轿车研制、开发以及实际使用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可以实现零污染排放,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由于氢气具有易燃、易爆的化学性质,在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进程中,氢泄漏安全问题也必须得到重视.围绕受限空间内燃料电池汽车氢泄漏这一主题,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将氢泄漏安全保障问题拆解为燃料电池车辆、场景设置及应对氢泄漏措施3个方面的约束,系统探讨了燃料电池汽车在受限空间内的氢泄漏安全保障问题.该研究有助于受限空间内燃料电池汽车氢泄漏安全问题的解决,并可为燃料电池汽车运行安全相关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赵燕  张敏 《时代汽车》2021,(9):103-104
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和汽车尾气的过度排放迫使汽车行业需要寻找新出路.各国都在致力于研发能够替代传统燃油的清洁燃料,以减少对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和汽车尾气的过度排放.新能源汽车的出现给学者们的研究带来了新希望.而新能源汽车中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动力足、无污染的一类电动汽车,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氢燃料电池汽车...  相似文献   

4.
为了面对能源与环境问题,国家与地方政府正在大力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国内主流的汽车生产企业基本上都已经启动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工作.然而,受限于我国加氢站建设周期长,成本高,流程复杂等问题,使得全国的加氢站数量十分稀少,许多汽车生产企业研发出来的氢燃料电池汽车面临着加氢的巨大挑战,一些偏远地方的汽车生产企...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氢燃料电池汽车散热的难点,并说明了散热部件多导致各散热部件串并联连接,需要进行流量分配。重点介绍了冷却系统中流量分配的台架测试方法,对氢燃料电池车冷却系统的设计和测试分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碰撞安全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代表,近几年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广泛关注和发展。针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结构特点,提出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存在的碰撞安全性问题,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碰撞安全标准,给出了解决氢燃料电池汽车碰撞安全性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燃料电池汽车车载氢系统国内外测试标准的现状及差异,提出我国未来车载氢系统测试标准的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8.
马丽  孙鹏  张秋 《专用汽车》2021,(8):83-85,90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探索清洁低碳能源汽车发展的新路径,是面向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促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平衡发展、推进大气污染深度治理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已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竞争新的制高点.本文概述了世界上主要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现状及战略布局,我国应积极探索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强化研...  相似文献   

9.
李晨 《时代汽车》2022,(7):125-127
当前,全球已就“碳中和”达成共识,提高了对能源问题的关注度,而统能源未来形势严峻,转型遭遇“阵痛期”。同时,动力机械对传统能源的消耗所引发的环境污染,给人们健康生活带来不小威胁,温室气体排放等都与传统燃料使用密不可分,故而人们将目光转移至清洁可持续燃料。基于此,清洁能源氢气被开发出并用于燃料电池汽车,以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作为动力,不仅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且反应只产生水这一排放物,不会污染环境。但氢气本身特性使得燃料电池汽车安全性受到质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基于此,本文在简要阐述车载氢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氢系统的安全问题,以期能够助力燃料电池车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推动汽车工业进步、降低汽车排放的众多方案中,多数是发动机与电子动力单元的组合。其难点是只能局部减轻排放,故改善排放是这种混合动力车辆的发展重点。为达到降低排放的目的,应当用电子驱动系统来完全取代传统的发动机。过去,电动汽车一般依靠蓄电池供应电能,但是电动汽车行驶距离较短,不能满足驾驶员要求。只有燃料电池能将低排放与必要的行驶距离结合,满足人们日常  相似文献   

11.
燃料电池汽车氢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文生  李磊  王宇新 《汽车工程》2003,25(4):415-417,388
从直接储氢和间接制氢两方面来阐述燃料电池汽车氢源;重点介绍气态、液态、金属氢化物、纳米碳材料储氢方式以及硼氢化物制氢方式和甲醇或汽油催化重整制氢方式。  相似文献   

12.
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是推动氢能应用的聚焦点,而设计高效可靠的氢循环系统对其性能至关重要.本文中以200 kW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为例,研究分析了4种氢循环系统方案,基于理论分析和CFD模拟结果,建立了氢循环装置性能评价指标,从不同方面分析总结了各氢循环方案的特点.结果 表明,引射器和氢泵联合使用可以显著减小氢泵的功率消...  相似文献   

13.
针对燃油车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源于某型号汽油车的整车结构参数和动力性能指标,设计了一套适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系统,给出动力系统控制策略方案,完成总体布置和整体结构的设计,在对相关部件进行选型计算的基础上,确定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设计参数。在MATLAB/Advisor平台上搭建氢燃料电池模型、驱动电机模型、动力蓄电池模型及整车模型,采用中国城市工况对所设计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性能进行仿真测试,并与原汽油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性能完全符合实际工况要求;燃油经济性、加速性能和爬坡性能都得到较大提升,燃油经济性提高了17.5%,加速时间提高了11.7%,最大爬坡度提高了1.3%。  相似文献   

14.
15.
车用燃料电池的燃料出现多样化燃料电池是以氢气和氧气为原料,利用它们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原理制成的装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目前汽车领域呼声较高的一代动力装置。燃料电池所需的氧气可以从空气中获得,较大的技术难点在于怎样获得所需的燃料——氢气。燃料电池汽车将以多快的速度在全世界普及,取决于所使用的氢燃料的类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目前主要包括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甲醇重整燃料电池和天然气或汽油重整燃料电池等类型(见表2)。氢:从环保角度来看,理想的解决方案是使用纯净的氢气,然而,尽管氢的比能量最高可达到120.7kJ/g,但是由于氢在常温下为气体,而且单位体积的能量密度小,若使燃料电池汽车行驶里程达到500km,则在常温常压下需要约36m~3的氢气,若用在小轿车上,这将需要很大的存储空间,显然这是不现实的,并且还要以很大的成本在世界各地建立一套新的燃料供应系统。目前解决办法主要有压缩氢气、液化氢气以及合金储氢。压缩氢气就是将氢气比正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介绍了适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燃料消耗量测量的试验平台,对系统原理、硬件结构及软件设计进行了详细地描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对能源、大气污染的重视,燃料电池成为公认的替代汽、柴油的远期能量来源,同时由于用于燃料电池的燃料的特殊性,其公用工程也受到广泛关注。本对氢、甲醇、天然气、汽油等潜在的燃料电池燃料在生产、运输、储存、加注等一系列环节进行了比较,指出甲醇、液氢分别是近期和远期内最有竞争力的供氢方式。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在满足动力性需求并且以氢燃料电池堆作为主要能源的前提下,能有效延长电堆使用寿命的能量管理策略。提出将需求功率 SG滤波后再进行规则控制的能量管理策略,将多种循环工况的结果进行手动优化后作为训练数据集,设计三输入一输出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控制器,根据其输出结果再进行一次滤波最终形成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优化的能量管理策略。使用CLTC-P循环工况对能量管理策略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优化的能量管理策略能有效延长氢燃料电池剩余使用寿命,相比滤波加规则策略剩余使用寿命增加了33%,并能保持动力电池SOC处于适宜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前,汽车行业燃料电池发动机普遍实现了-30℃启动,且燃料电池汽车冷启动能耗低于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冷起动能耗。为实现低能耗的快速启动燃料电池汽车,总结和梳理了冷启动技术理论和大量的试验和优化方案。从部件设计布置、管道设计、开关机与吹扫策略、冷启动故障诊断策略和辅助加热方面开展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有利于冷启动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并通过台架和车辆测试进行了验证。立足工程应用,通过结构优化、策略开发和故障诊断及保护机制,提升燃料电池发动机可靠性和低温冷启动成功率,降低冷启动失败风险和对系统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蒋怡 《汽车生活》2008,(9):84-87
从2002年第一代HONDA FCX上市至今,这台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多次改进,日本HONDA汽车社长福并威夫表示,最新一代的FCX Clarity预计从2008年开始年产20至30台,并在美国和日本销售。从其生产成本1亿日元来估算,每部车的制造成本大约在25万人民币左右,排除加氢站的因素,车辆成本已经具有普及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