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吴淞口警戒区通航管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吴淞口警戒区的通航环境为切入点,通过对船舶交通流、船舶类型、气象海况的分析,结合笔者的一些工作实践,对吴淞口警戒区的通航管理难点和重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航经吴淞口警戒区进出黄浦江船舶交通流客观规律,梳理吴淞警戒区内事故数量和种类,并对其中典型案例进行剖析,结合海事管理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深挖矛盾根源,以"保峰控流、错峰分流"的船舶交通流管控理念为指导,以"人防、技防、机防"为管控路径,从"陆、海、空"多维度发力,为提高吴淞口警戒区进出黄浦江船舶的通航安全度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在航运经济及海事管理模式快速优化的当下提升我国海事船舶动态监管体系效能,分析我国海事船舶动态监管体系内各子系统的功能及优劣势,得出目前无一船舶动态监控手段能完全满足海事动态监管及应急管理需要,海事船舶动态监管体系也越来越难以有效应对航运转型升级、海事管理变革及新增的相关风险。建议海事部门从管理机制、技术应用及管理创新等方面加快推动和完善海事船舶动态监管体系,全面提升船舶动态监管及应急管理效能,确保我国水上交通安全及海洋环境清洁。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罗源湾口外水域的船舶通航安全、水域利用率问题,对罗源湾口外水域2017年第二季度进出港的船舶交通量、船舶种类分布以及船舶长度分布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参考IMO《船舶定线制的一般规定》和罗源湾口外水域实际情况,找出罗源湾口外水域船舶定线制应考虑的因素、罗源湾口外水域习惯航线存在的不足之处,为该水域制定出船舶定线制总体规划方案设计出船舶定线制的8个通航分道和3个警戒区。该方案可为有关海事部门缓解罗源湾口外水域通航压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朔、望月,上、下弦月潮期间潮汐的变化、套尔河拦门沙浅区对船舶通航影响等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多年管理经验和实地调研的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应对船舶通过套尔河拦门沙浅区通航影响的举措,降低了套尔河拦门沙浅区对船舶通航的影响,提升了辖区船舶通航效率,对海事高效服务地方港航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船舶通航和海事交通组织管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长江航运发展迅速,船舶对通航条件要求越来越高,长江下游江心洲河段支汊多、水流复杂、航道弯曲、船舶密度大,通航条件较差,本文通过同步闪航标灯技术在江心洲河段黄洲新滩航行警戒区的应用,提升了航标夜间助航效能,提高了船舶航行安全系数,对改善航道通航条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赵仓龙 《水运工程》2014,(7):127-131
我国内河水域新建桥梁在对主墩进行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船舶正常通航,海事部门要求实行单向通航。因此,主墩施工期间桥区水域可能出现船舶排队等候过桥的现象,船舶等候过桥势必增加桥区水域复杂的通航环境,目前海事部门规定桥区水域(单向通航)航行的船舶之间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通过建立数学计算模型对桥区水域(单向通航)通航船舶之间安全距离进行量化研究,探讨出桥区水域船舶之间安全距离计算方法。为海事部门制定桥区水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维护桥区水域良好的通航秩序和船舶过桥安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紧跟新技术,利用AIS/VHF助航系统,加强桥梁安全警戒,提高通航效能,促进海事监管能力和航保服务能力建设。增强船舶、民众安全意识,树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交通安全观,推动我国水运交通安全、快速、可持续发展,铸造高效通航管理要素,抑制恶性安全事故,建设平安水域辖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9.
正吴淞海事局立足上海吴淞口,曾被誉为"三千里长江第一哨"。辖区覆盖上海港最重要的"两口一线"——长江口、吴淞口和长江口深水航道,主要通航面积约4 500平方公里,日通航船舶约3 300艘次,是世界上通航密度最大、船舶流最复杂、监管任务最繁重的通航水域之一。日新月异的社会形势、不断变化的民生诉求,对海事服务能力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钱船长创新服务工作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长江干线小型船舶较多,此类船舶船员素质不高,船况较差,违章、险情时发生,加强对它们的监管,是海事部门更好地保障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要一环。本文针对小型船舶监管中常见问题及其对策做一探讨,以期有利于提高海事部门对小型船舶的监管效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