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潘大庆 《中国电动车》2007,33(8):160-161
本文提出一种三层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简称WSNs)的安全数据通讯结构,该结构使网络能在敌对的环境中正确地工作;为了确保网络的安全性,我们定义一个在整个网络中支持三种类型密钥的管理方案;考虑到能量和传感器节点硬件的限制,提出低复杂度的数据加密和证明法则.这种结构满足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量有效和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悬架振动能量回收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液-电馈能式悬架系统,阐述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基于馈能悬架的数学模型,分析其减振和馈能特性。通过样机试验验证了馈能悬架的可行性,并得到悬架的能量回收率约为42.3%。基于1/4车辆仿真模型,以50km/h的车速和一段C级路面为输入,对馈能悬架和传统被动悬架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馈能悬架可替代传统被动悬架用于车辆减振,在满足车辆行驶平顺性要求的同时,能有效回收悬架振动能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侧围部件对整车侧面碰撞的影响,选取B柱内板、加强板、车门内板和防撞杆的厚度作为设计变量,结合试验设计、响应面模型、可靠性理论及优化算法,构建侧碰侧围结构可靠性优化数学模型,对侧围结构进行确定性与可靠性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优化方法都能提高侧碰安全性,但确定性优化使得B柱最大侵入速度十分接近约束边界,相比于确定性优化,可靠性优化使得B柱最大侵入速度有所减小,吸能量有所增加,车门最大侵入速度减小3.1%,且各输出响应均远离约束边界值,B柱与车门最大侵入速度的可靠度提升了26.6%和10.5%,满足设计要求。故可靠性优化更能满足整车侧碰侧围结构耐撞性及可靠性要求。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传递路径优化方法和能量解耦优化方法,应用这两种优化方法对某轿车的悬置系统进行优化,并从悬置刚度、能量解耦、振动传递率和车内振动4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能量解耦优化方法相比,传递路径优化方法虽然在能量解耦方面相对较差,但在振动传递率和车内振动控制方面都较好,因而是一种可以满足整车要求并能更好地衰减振动的有效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针对悬架振动能量回收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液-电馈能式悬架系统,阐述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基于馈能悬架的数学模型,分析其减振和馈能特性。通过样机试验验证了馈能悬架的可行性,并得到悬架的能量回收率约为42.3%。基于1/4车辆仿真模型,以50km/h的车速和一段C级路面为输入,对馈能悬架和传统被动悬架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馈能悬架可替代传统被动悬架用于车辆减振,在满足车辆行驶平顺性要求的同时,能有效回收悬架振动能量。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某商用车铝合金前下防护依据GB26511-2011对其进行安全性能进行分析,分析借助CAE的仿真手段,通过分析初版数据结果,探究其不满足标准的原因,并进行结构优化,结构优化后其安全性能满足标准要求。前下防护采用铝合金材质既可以实现轻量化目标,同时也能满足其安全性能目标。通过CAE技术可以提高试验通过率,从而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  相似文献   

7.
能量管理系统的优化在整车开发过程中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对提升汽车性能至关重要。文章介绍了整车能量管理在整车厂的现状、从技术水平优化整车的能量管理系统来来监控网络中各控制器的睡眠状态以及预唤醒状态,便于能量的合理分配,节省了部分控制器的唤醒时间。基于CAN总线网络管理技术实现能量管理优化的功能,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率,具有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基于CL30s优化能量管理系统,通过监测CAN总线上所有控制器的网络管理报文,整车是否满足进入睡眠、唤醒条件。提供了一种优化能量分配的系统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控制的并联混合动力车的能量管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分路式并联混合动力四驱车给出了一种能量管理方案。为了优化发动机、电机及电池的工作效率,给出了基于模糊逻辑的能量管理策略。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鉴于用发动机和电机驱动时能量流向的不同,提出了发动机的启停线,使整车的动力性能、油耗和排放得到优化控制。经实际路试,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可满足总体设计的性能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9.
根据燃料电池客车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双动力系统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从回馈制动、双电机转矩分配及单动力系统的能量管理几个方面,针对整车经济性进行了优化设计,并示例性地给出了实车的路况实验结果。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控制策略在满足整车动力性的同时,能有效提高整车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在某轻型车的动力升级过程中,需更改变速器后悬置支架结构,因此要对此结构进行仿真分析。文章首先根据数模搭建CAE分析模型,然后进行此结构件的模态分析,最后根据仿真结果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实验验证,最终优化后的结构满足模态设计要求,使整车的振动噪声性能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各种索力的优化方法,并采用有约束的最小能量法,以梁拱组合桥拱肋和主梁的拉压及弯曲应变能之和为目标函数,以指定节点位移、截面弯矩及吊杆索力上下限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成桥状态下最优吊杆索力的优化模型,基于约束变尺度法的求解理论为基础求解该优化模型。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先用ANSYS建立平面模型提取影响矩阵等数据,然后利用lingo10软件的独特算法,求得满足结构总体线形和受力要求的成桥状态下最优吊杆索力。  相似文献   

12.
泡沫铝结构的轻量化与高比吸能的特点,使其成为潜力巨大的汽车吸能材料。本文中探索泡沫铝复合结构在汽车侧面碰撞过程中吸收碰撞能与降低加速度的机理与贡献。首先建立泡沫铝结构的CAE模型,并通过试验获取材料参数,为仿真提供基础数据,接着进行多目标优化,最后以某汽车门槛横梁加装泡沫铝结构来验证其吸能效果。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设计方案明显降低了加速度,减小了侵入量,满足了车身轻量化与高吸能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商用车驾驶室白车身焊点缩减拓扑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某一商用车驾驶室白车身建立了以固有频率为约束条件,焊点体积最小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利用有限元法进行结构拓扑优化,根据灵敏度分析得到的每个单元对结构性能的贡献来决定有限元单元的保留或删除.通过拓扑优化,驾驶室白车身焊点数目大幅度减少,获得了满足设计要求的焊点的重新分布.对比优化前后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所建模型及分析方法是合理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某双前轴车辆的Ⅱ簧前支架进行强度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该支架的强度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应轻量化要求,对原支架进行拓扑优化,优化后的支架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同时,成功减重2kg,达到轻量化目标。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兰新(兰州-乌鲁木齐)铁路第二双线槽形梁的静载试验要求,对静载试验架进行了初步设计;通过有限元分析,对初步设计的结构进行优化,缩小构件尺寸,减少结构自重,优化后的结构满足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再生制动特性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动汽车行驶时对能量的需求以及延长续驶里程要求驱动电机具有再生制动能力,既可以提供制动力,又可以将制动过程中的能量回收。通过对汽车制动模式及其产生的能量进行分析。以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系统在作电动汽车动力时实现电气制动为控制策略,仿真了回馈制动,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再生制动的算法是可行的,能满足能量回收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某满足GB 26512—2011实车试验要求的商用车驾驶室的安全性,使其达到GB 26512—2021的要求,针对该驾驶室在仿真中出现的正面撞击试验纵梁峰值力过大、A柱撞击试验吸能不足、侧面20°撞击试验压溃严重等问题,进行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序列二次优化(SQP)算法改进,并通过设置弯梁、填充发泡聚丙烯(EPP)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纵梁峰值力由92.3 kN降至72.4 kN,结构吸能提高36.9%,驾驶员生存空间充足,满足新标准要求,驾驶室安全性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8.
纯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是影响整车的NVH性能主要激励源之一,通过对驱动电机定子的分析与优化,能有效降低电机谐频激励,减小电机振动,从而提高整车NVH舒适性。文章以一款纯电动车型为例,重点讲述通过测试排查减速能量回收车内啸叫问题,确认驱动电机24阶、48阶激励通过结构和空气传递到车内,引起车内中高频啸叫声,最终优化驱动电机定子绕组得以改善,达到优化车内噪声的目的,为纯电动汽车NVH性能开发和优化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洛塘河双层高架特大桥为我国首座双层高架特大桥,需要设计一种高防撞等级桥梁护栏以满足其安全防护要求。结合现场交通条件调查和现行标准规范确定出护栏的碰撞条件和安全性能评价标准,综合考虑安全防护、景观以及经济性等因素,提出一种上部采用耐冲击钢材、下部采用钢筋混凝土墙体的组合式桥梁护栏,采用经过实车足尺碰撞试验校核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对护栏结构进行安全性能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护栏可对碰撞能量520kJ的大客车、碰撞能量650kJ的整体式大货车以及碰撞能量894kJ的拖挂式货车均进行有效防护。护栏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评价标准要求,碰撞能量高于现行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0.
某车型中排座椅安装点结构在做安全带拉力试验时,后内侧座椅安装螺栓发生拉脱,无法满足试验要求,试验失败。文章通过研究中地板座椅安装强度失效原因,利用CAE仿真软件,对中地板座椅安装点结构以及焊点进行优化。优化后的结构,在试验中未出现问题,满足试验法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