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PRT系统作为现代交通新技术,拥有诸多其它交通系统不具备的优势,比如乘坐舒适、搭乘便捷、大运送能力、较低建设成本、较低运营成本等。文章结合PRT系统现阶段的技术能力和特点,多方面分析可得它尤其适合作为机场片区的客运交通。随着PRT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PRT系统还将有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甚至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人们新的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科学分类是合理选择系统制式的基础,该文针对目前定性分类居多的现状,基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重庆、长沙等城市77条轨道交通线路的预测日均客流量、最高设计速度、线路规划长度、车站设置数量、平均车站间距、单节车厢载客量、车辆宽度7个方面的规划数据,将主成分提取的3个公因子解释为运输能力、最高速度、车辆型号3个主要因子,运用k-means聚类方法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分为地铁、轻轨、市域快轨、市郊铁路、现代有轨电车和城市专用轨道系统6类制式,分类结果与线路实际的功能定位基本吻合.并从服务区域、运量、速度等方面例举了各类制式的技术特征,从定量分析角度验证了运量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区别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的最显著的特征指标.  相似文献   

3.
正长春公交集团成立于2006年8月,目前拥有137条公交线路,运营车辆3025辆,司乘人员3694人。长春公交集团于1999年开始组成了燃气车改造领导小组,逐步在部分线路上开始尝试改造以LNG和CNG为燃料的公交车,对集团车辆改造、设备调试和维护等进行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4.
专用短程通信(DSRC)协议是智能交通系统领域内的重要基础通信协议,已广泛地应用于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城市路桥拥堵收费系统等智能运输系统中.它可为车-路,以及车-车之间提供可靠、高效的数据传输.文中参考欧洲CEN DSRC标准,针对DSRC系统中低速数据延迟响应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了低速数据延迟响应几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以完善国标DSRC标准.同时,该方法可推广应用在基于专用短程通信协议的智能交通系统中.   相似文献   

5.
以公交线路乘客等待公交车辆总延误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一种放车调度的数学模型,将模型投人实际应用。从结果可以看出,该调度方法可以减少乘客总等车时间,调节了线路车辆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6.
正所谓"智能车辆",就是在普通车辆的基础上增加了先进的传感器(雷达、摄像)、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通过车栽传感系统和信息终端实现与人、车、路等的智能信息交换,使车辆具备智能的环境感知能力,能够自动分析车辆行驶的安全及危险状态,并使车辆按照人的意愿到达目的地,最终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目的。智能汽车与一般所说的自动驾驶有所不同,它指的是利用多种传感器和智能公路技术实现的汽车自动驾驶。智能汽车首  相似文献   

7.
以行人早开时相为切入点,尝试让部分行人流能够安全地通过路口之人车冲突区域,以兼顾安全与效率。为了充分了解人车特性,针对行人步行速率,行人起动延滞与车辆右转与行人冲突之特性进行研究调查。另外为了了解在实施行人早开时相之过程中,不同早开长度影响冲突行人敷多寡,故以行人在行人穿越道之扩散模式为基础,推估绿灯时间行人穿越道冲突区冲突行人数之预测模式,以充分掌握行人可能受车辆冲突之状况。在个案研究中,以成本之概念将延滞与冲突统一单位进行比较,发现行人早开时相在行人流每小时1000人以下之情境下,较行人专用时相之成本低。而在车流量接近道路容量的情形下,不适合使用长度较长之行人早开时相或行人专用时相,建议采用较短(4s)之行人早开时相。右转转向比小於0.1时,行人早开时相运作成本较低。当右转比大於0.1时,由於右转车辆将严重与行人流冲突,使得人车冲突成本增高,行人专用时相因无人车冲突成本,故适用於此情境。而在多车道环境下需采用行人早开控制,且右转比小於0.4时,建议可以采用独立之右转专用车道与右转专用号志时相,以减少直行车无谓之延滞。  相似文献   

8.
作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与碳排放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智能网联系统在提升城市路网通行能力与交通出行效率、减少车辆出行能耗与碳排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定量评估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的实际碳减排效益,文中通过分析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的基本特征与碳减排基本原理,分别对信号交叉口与道路路段两个城市路网重要组成场景建立碳排放测算模型;根据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的实际交通运行状况数据,对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实施前后碳减排效益进行定量测算与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城市快速公交系统中实现低成本的自动驾驶,提出一种基于位置感知的自动快速公交系统。该自动快速公交系统由感知层、决策层、控制层、执行层构成。其中感知层利用视觉和GPS可分别实现宿主车辆在道路上的横向、纵向的全局定位。利用车-车(V-V)和车-路(V-I)的超宽带通信及测距可得到周边车辆和设施相对本车的精确位置。详细介绍了车辆的横向定位方法以及在横向定位基础上的GPS/DGPS全局定位、V-V相对定位和V-I相对定位算法。列举了该系统中车辆利用位置感知实现自动跟随、泊车、换道超车等关键过程的方法,最后分析了自动快速公交系统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自动快速公交系统利用相对廉价的硬件设备和简单的定位算法,能够对自身、周边车辆及设施进行精确的位置感知,据此可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控制,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该系统中车辆位置感知方法相比传统方法具有较好的成本优势,在典型工况下能够取得较高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0.
信号交叉口是影响交通系统运行安全和效率的关键。在国家新基建战略的提出以及车路协同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合理设置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CAV)专用进口道,对信号交叉口进口道处不同网联类型的车辆进行科学的交通组织,能够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降低行车延误,促进城市交通系统效率与安全的双提升。建立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跟驰模型和GM (General Motor)模型分别描述混行环境下网联车辆与非网联车的跟驰行为,以提高进口道通行能力、降低延误和油耗为优化目标,采取敏感度分析方法,提出不同CAV比例、进口道车道数、交通量和信号配时方案组合情况下CAV专用进口道的动态设置条件,适用于不同交通状况的信号交叉口,具有较强的普适性。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设置CAV专用进口道能够提高混行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降低延误和车均油耗;在实际应用时,可视交叉口类型和交通智能化程度灵活选取CAV专用进口道设置方式,为混行交通流环境下交叉口进口道的交通组织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模型支持,对车路协同系统的相关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谦 《上海汽车》2023,(4):27-30
随着车辆智能化的发展,V2X功能在车辆应用中越来越重要,对其功能成熟度测试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文章介绍了一套车辆V2X功能硬件在环仿真测试的系统方案,包含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实现原理等,并通过对FCW功能的实际仿真,验证了本硬件在环仿真测试系统方案的实用性,为量产之后的实车道路测试提前发现风险,降低测试成本,提高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12.
工程车辆智能换挡规律的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装载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工程车辆自动变速系统的结构及原理,建立了工程车辆电控自动变速系统组成原理图。针对工程车辆的作业特点,以适应性和在线实时性等综合性能最优为控制目标,确定了工程车辆智能换挡规律控制原则。基于仿人智能模糊控制方法,对换挡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装载机动力传动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并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将仿人智能模糊控制方法应用于工程车辆智能变速系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车辆行驶安全评价模型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交通系统四大要素的基础上加入车辆行驶状态,构成"人-车-环境-路-车辆行驶状态"五要素."人-车-环境-路"因素采用打分的形式确定参数的分值,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参数权重来构建模型;"车辆行驶状态"因素则是引入加速度干扰的定义,建立了基于道路结构的加速度干扰模型.运用层级分析法建立了总的车辆行驶安全评价模型.在SuperMap软件平台上进行GIS仿真.实现了将评价模型运用到实际车辆行驶过程的安全性评价中,该评价系统可以实时地对车辆当前的行驶安全性进行评价,并根据当前的安全状况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提示.  相似文献   

14.
在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中,频繁的起步-停车过程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的油耗.起动/停止技术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特别适用于城市交通. 起动/停止系统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当车辆停止时,发动机自动熄火.再次起动车辆时,仅需踩离合器踏板起动发动机.如果是自动档车辆,松掉制动踏板即可起动发动机.热起动的耗油量仅相当于空转0.7s的耗油量,因此每次停车可为用户节省成本并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5.
环保、安全是交通运输领域备受关注的两大重要问题,智能交通系统(ITS)是解决这两大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公路列车(Road Train)系统作为车用自组织网络(VANETs)在ITS领域的一个特殊应用,通过车车协同,整个公路列车队中,除头车由驾驶员驾驶,其他车辆都受头车发送的控制数据控制其自动驾驶。该系统集成了微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传感器集成技术以及车辆自动控制技术,旨在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以及减少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增加驾驶舒适性,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车车通信的方式实现车辆之间的列队协同列队行驶。首先介绍了公路列车系统的概念,分析了公路列车系统的优点,提出了公路列车系统的体系框架结构,深入讨论了公路列车系统中所包含的关键技术,最后对公路列车系统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在自动栏杆后置的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车道系统中,由于天线通信区域与自动栏杆之间的距离较远,其间有可能形成过车队列,再加上车辆行驶行为本身的复杂性,能否实时地、准确地获取过车队列信息,成为确保自动栏杆后置的ETC车道系统正常控制逻辑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此问题采用在收费车道前端铺设双线圈的方法,实时检测车辆运动轨迹,使车道系统准确获取过车队列信息,避免ETC车道控制逻辑发生混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动栏杆后置的ETC车道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启事     
<正>智能车辆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目前对智能车辆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提供优良的人车交互界面。近年来,智能车辆己经成为世界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汽车工业增长的新动力,很多发达国家都将其纳入到各自重点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当中。  相似文献   

18.
人、车、路(交通环境)构成了交通系统的三要素。为确保行车安全,必须把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做到“知人”、“知车”和“知路”。一、知人。人是交通系统三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要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必须充分发挥人在交通系统中的主观能动性。作为一名驾驶员,  相似文献   

19.
肖雄建 《商用汽车》2011,(23):100-102
在北京庞大的公交车体系中,有单机车、双层车、三轴车、铰接车(通道车)、旅游车等诸多车型,线路设置上也有"3字头"、"9字头"、"运通系列"、"八方达系列"等不同的分类。在往期的文章中,我们对这些各有特点的公交线路及车辆已分别作了介绍,在这一期的调查中,我们将向大家介绍  相似文献   

20.
1大容量快速公交BRT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现代都市交通问题的重要环节,而BRT是公交优先和公交优秀的具体体现,主要表现在:投资小、见效快;专用路权、快速正点;方便换乘、全面服务。2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运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来解决道路交通堵塞、改善环境污染、减少交通事故、提高运输质量等问题的系统,是人与道路及车辆之间接收和发送信息的系统。是运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来解决道路交通堵塞、改善环境污染、减少交通事故、提高运输质量等问题的系统,是人与道路及车辆之间接收和发送信息的系统。它综合考虑人、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