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在分析城市常规公交与慢行交通系统特点的基础上,为解决从出行起点到公交车站“最后一公里”问题,利用慢行交通系统衔接常规公交,汇集城市道路网末梢的客流,缩短“最后一公里”的换乘时间;通过对“最后一公里”换乘时间的分析,建立乘客平均候车时间模型,为确定公交车发车间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慢行交通主要是满足居民短距离出行需求,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必经换乘方式,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问题成为影响居民绿色出行方式选择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慢行交通与常规公交、快速公交及轨道交通3种公共交通方式的换乘停车场规划设计,使得"慢行+公交"换乘停车设施在建设中有理可依,供设计者视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使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轨道与地面公交换乘效率常规评价指标——换乘步行时间,优化考虑乘客在不同换乘设施处的时间感知差异倍数。通过问卷调查,将乘客实际换乘时间与乘客感知换乘时间进行对比,建立差异模型,修正实际换乘时间。  相似文献   

4.
《人民公交》2023,(11):52-53
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慢行交通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需求、提高城市出行品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资源环境压力方面具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发挥市郊铁路作为连接中心城与卫星城的快速交通纽带作用,以上海市金山支线站点客流接驳调查为数据基础,分析金山铁路接驳方式的构成,并与上海市11号线嘉定地区对比,探究两者差异形成的原因,运用软件分析乘客选择各接驳方式的影响因素,探讨论证了未来定制公交作为市郊铁路接驳方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给出了完善市郊轨道接驳交通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客运枢纽换乘设施配置合理性评估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客运枢纽换乘走行服务水平研究.选取走行时间作为走行服务水平评判的指标,将走行服务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并给出了基于连续类别评判法的走行服务水平等级阈值确定方法.利用体验-响应的换乘走行服务水平评判调查数据,标定了走行服务水平等级的阈值.结果显示,当乘客换乘走行时间低于10 min时,乘客普遍认为走行时间不长,可以接受;当时间大于18 min时,乘客普遍认为时间很长,不能接受.研究表明,连续类别评判法与乘客评判服务水平的心理过程相吻合,适合换乘走行服务水平等级阈值的标定.   相似文献   

7.
依托长春市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系统,本文对影响换乘站效率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换乘效率评价指标,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对系统(选取临河街换乘站)进行综合评价,调研数据和评价结果对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换乘效率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9.
针对城市复杂功能区如何实现慢行交通规划进行分析研究.以某城市非通过性道路进行慢行交通理念下的重新规划改进为例,采用车流量数学模型理论,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通过能力进行计算,通过压缩机动车道宽度、增加潮汐车道、拓宽非机动车道等方式优化非机动车挤占人行道的状况.改进完成后,该道路的实际通过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社会调研发现,民众对该道路的交通状况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的慢行交通发展案例可为我国慢行交通发展提供参考.国外以哥本哈根、荷兰、日本、巴黎、纽约为典型,分别从自行车系统、结合站点的自行车停车设施、公共自行车以及步行街道设计导则方面为侧重点进行分析;国内以杭州、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为典型城市,从公共自行车带动、设计导则与系统规划指引、新型公共自行车模式、绿道模式、站点发达的步行系统为侧重点进行介绍.得出需要立足自身特色、进行慢行交通政策评估、重视慢行交通对公共交通补充功能以及与城市设计导则相结合的四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郭帅 《车时代》2021,(1):103-103
随着经济的发展,铁路、高铁运输成为城市旅行最主要的交通方式。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将会对几种常见的换乘方式进行分析,并探讨选择换乘方式时需要考量的主要应用因素,给出综合建议。  相似文献   

12.
候车时间的可靠度可直接反映公交运输系统的运营状态和服务水平,是影响公交运输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文中通过建立公交站点乘客候车时间的可靠度模型,计算出公交线路中各个站点乘客的候车时间可靠度,为公交站点布置和发车频率制定提供参考;并以成都市某公交线路为例,运用该模型对其站点早高峰乘客候车时间可靠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The river-crossing passage is a key point in the urban road network system along the river, and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daily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urban areas on both sides of the river. In the study of river-crossing traffic, it is usually aimed at motor vehicle traffic, and the right to cross the river for non-motorized traffic is often considered to be a high-cost investment, and the resulting benefit is lower, which is in a secondary position or even ignored. The non-motorized traffic crossing river is not only a display window of city style, but also the direct embodiment of urban life quality.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n-motorized traffic crossing river and the main river-crossing modes, and combined with the case of non-motorized traffic river-crossing passage of Ziyun Bridge in Fengcheng, the problem of non-motored traffic crossing river is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公共交通换乘时间可靠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国内公共交通换乘进行了分析,根据其存在问题,基于可靠度理论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公共交通系统的换乘时间可靠度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零距离换乘时间可靠度模型及非零距离换乘时间可靠度模型。最后,运用算例对换乘时间的变化对可靠度的影响规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平均换乘时间一定时,随着实际换乘时间的增加,换乘可靠度是降低的;而实际换乘时间是一定时,随着平均换乘时间的降低,换乘时间可靠度递增,且增幅加大。  相似文献   

15.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7):158-158
<正>近日,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工程开工仪式在长春北站广场举行。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项目是由长春市政府组织,由深圳设计院和铁三院共同开展前期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自21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有强烈的去汽车化倾向,自行车重受欢迎,成为时尚。在这方面,欧洲城市进展很快。相比之下,作为世界第一汽车王国的美国,2010年每千人拥有769辆汽车,对汽车的依赖程度难以改变。不过在环保意识愈来愈强新风的形势下,慢行交通在不少城市开始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慢行交通系统指的是把步行和自行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除对交通带来的影响之外,慢行这一理念对于城市公共生活、空间环境质量也有了更高程度的要求。慢行交通的驱动主体是人。相对快速的汽车而言,人作为主体的慢行交通对于构建整个城市的友好环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的城市正在进入慢行时代。一方面,是慢的新体现: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日益加剧的交通拥堵,导致城市道路平均车速不断下降,直观的感受就是堵得开不动。与之相伴的,还有空气污染、能源消耗、安全事故等一系列问题叠加交织,严重影响着城市生活的美好程度。另一方面,是慢的新思考:慢行交通的优越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并认同,更被视为破解新时代城市交通难题的一把金钥匙,承载着城市生活返璞归真的希望——为骑车人、徒步者提供舒适便利的城市,才更宜居。  相似文献   

19.
慢行交通是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体的绿色交通。以常州市为例,解读了常州市慢行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常州市慢行交通的发展战略目标。分析了常州市慢行交通的实施案例,希望通过实践来引导城市慢行空间及慢行网络的建设,满足居民安全慢行、舒适慢行、健康慢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地铁往往无法满足乘客“点对点”出行需求,需借助与地面公交换乘,打通“最后一公里”,提升出行便捷性和幸福感。本文以北京地铁代表性站点为研究对象,对其地面公交与地铁换乘路线的空间接驳和乘客换乘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北京地面公交与地铁换乘问题的改进措施,为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的线路接驳和乘客换乘问题研究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