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阐明纯电动汽车车身设计的关键技术,探讨了纯电动汽车车身设计的难点和对应的解决措施。首先从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搭载的重要零部件角度出发,揭示纯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的不同点,然后阐述纯电动汽车车身设计区别于燃油汽车车身设计的困难点,进一步对每项难点给出纯电动汽车车身结构设计的解决措施,包括车身底板梁系架构完整连续设计、侧面柱碰撞的结构耐撞性设计、车身前后悬架安装点设计、车身防水设计、铝合金车身设计、整车换电锁止技术和动力总成悬置技术。综上分析表明掌握这些关键技术,纯电动汽车车身结构设计易于达成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纯电动汽车的功能造型,根据纯电动汽车的工程特点,论述其在造型设计上的设计自由度.根据现有纯电动汽车造型内外饰特征与对应品牌内燃机汽车造型的纵向对比以及不同品牌电动汽车造型特征的横向对比,验证纯电动汽车的功能造型与家族特征融合共存的方式,得出纯电动汽车在车身高度、前后悬长度、空气动力学以及车身电子科技、新材料应用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3.
阎秀秀  马钧 《上海汽车》2014,(3):50-52,55
为了研究纯电动汽车的功能造型,根据纯电动汽车的工程特点,论述其在造型设计上的设计自由度。根据现有纯电动汽车造型内外饰特征与对应品牌内燃机汽车造型的纵向对比以及不同品牌电动汽车造型特征的横向对比,验证纯电动汽车的功能造型与家族特征融合共存的方式,得出纯电动汽车在车身高度、前后悬长度、空气动力学以及车身电子科技、新材料应用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区分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车身之间的不同点,对电动汽车车身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从电动汽车与 传统燃油汽车搭载的不同重要零部件的角度出发,电动汽车安装有电机、动力电池、控制器等主要零部件,传统燃油汽车安装有发动机、排气管、燃油箱等主要零部件,总结出电动汽车车身结构特点。电动汽车乘客舱高度尺寸高于燃油汽车,前后悬架尺寸短,车身前纵梁位置可以偏低些,车身底板骨架方案不同于燃油汽车,车身前后悬架固定点强度高于同级别的燃油汽车,碰撞安全策略不同于燃油汽车,快慢充电口多布置在车身前部。实际验证也表明,按此方案设计的纯电 动汽车车身结构较为合理,相对拥有较高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汽车轻量化,是指从汽车整体的安全性能和车身结构强度出发,尽可能减轻汽车车身重量,从而达到提高整车性能、增加续航里程的目的。作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纯电动汽车在生产制造中的轻量化研究迫在眉睫。文章主要阐述了以铝合金为代表的轻量化材料在纯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并介绍了几种新型连接技术的特点,以对国内纯电动汽车轻量化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纯电动汽车是当今前新能源汽车的重要趋势,驱动电机系统作为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也受收到越来越多关注。集成油冷电驱系统以其结构紧凑、低成本、高效率已经成为各大厂商主推的产品之一。文章针对集成电驱系统油冷方案在纯电动汽车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计算分析与实验验证获得油冷方案的相关参数,加快了集成油冷电驱系统在纯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开发。  相似文献   

7.
基于纯电动汽车的质量特性,分析指出顶部抗压强度性能提升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的困难与挑战。根据CFRP(CarbonFibreReinforcedPlastics,碳纤维增强复合塑料)制零部件的机械性能特点,阐述了其对纯电动汽车整车轻量化及性能提升的重要意义,建立了应用CFRP制上边梁结构的顶部抗压强度分析有限元模型,并对装有CFRP制上边梁的白车身总成进行顶部抗压试验,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在宏观现象和载荷趋势上一致。通过分析仿真与试验的差别,指出应用准静态材料特性和降低仿真分析中载荷加载速度可以使仿真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并分析了这两种因素对仿真分析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增程式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在保证其正面碰撞安全性的前提下,对其车身与关键零部件进行轻量化设计,设定了优化目标函数。对整车一阶模态对主要零部件厚度的敏感性进行分析,选取对于一阶模态影响较大的车身零部件进行轻量化设计,并建立车辆正面碰撞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对比轻量化设计前后白车身的弯曲模态和扭转模态,预测轻量化设计后的增程式纯电动汽车的正面碰撞安全性能。经实车碰撞试验,验证了轻量化设计后的增程式纯电动汽车具有良好的正面碰撞安全性,轻量化水平在同类车型中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9.
电动汽车的无毒、无噪音再加上大多数城市运输都是短途运输等特点,确定了采用电动汽车的合理性和现实性。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小吨位电动厢式车的结构并不完善,经济效益低,因为它们大多数是在皮卡基础上开发的,车身容积小、布置不合理、产量低、成本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轻量化车身材料成为电动汽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介绍了高强度钢板、铝合金、镁合金、金属泡沫等轻型材料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并例举了国内外的应用发展情况,指出塑料、复合材料是未来轻型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设计开发一种新型电动汽车车身,给出该小型电动汽车车身设计过程的架构方案,提出设计过程中实现尺寸、性能、重量等目标的管控方法。为确保汽车车身各项性能目标的实现,采用CAE仿真技术进行多维度分析评估,将车身性能立体化呈现,及时发现风险点,并进行同步修正设计,得到良好的车身结构。在重量控制方面,通过多材料、多工艺的应用实现车身的轻量化,初步完成该型电动汽车的钢铝混合车身设计,为该新型电动汽车车型量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锂离子动力电池包系统在纯电动汽车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动力电池包是利用1个封闭盒形结构将BMS、热管理系统、模组架以及动力电芯等组件组合在一起。纯电动汽车的重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力电池包的重量。因此,电池包的轻量化对于纯电动汽车的轻量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对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包轻量化的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的应用给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助力.电动汽车的使用更具精确性,所以以物联网平台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种智能化系统都争先恐后的应用到电动汽车的发展中.纯电动汽车的应用基础为物联网平台,也正是因为应用了物联网平台,所以纯电动车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其出现、应用和发展也更加符合汽车驾驶人的期望.本文全面的探索并介绍了物联网...  相似文献   

14.
正纯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利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纯电动汽车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及使用成本低,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无污染,噪声小等优点,其应用前景被广泛看好。相对与传统的燃油车而言,纯电动汽车采用了大容量、高电压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汽车产销量的高速平稳增长,能源紧缺、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问题也随之而来,新能源汽车因其耗能低、排污少等优点,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掀起了汽车产业的新一轮革命。与成熟的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续驶里程短、购置成本高、维修售后不易,成为制约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化前景的两大重要因素。因此,本课题在充分剖析纯电动汽车技术构成的基础上,从产品特性本身、购买使用成本、售后服务质量等环节建立纯电动汽车的客户满意度评价体系,是对纯电动汽车客户满意度的深入探索与研究,具有前沿性与创新性。  相似文献   

16.
PACK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泉,PACK性能安全决定整车安全。由于PACK在纯电动汽车的布置于下车身,特别在汽车泡水的情况下,必须能够承受一定水压,若PACK进水,严重影响其使用功能,甚至造成短路、起火风险。因此,电池包密封性是纯电动汽车至关重要安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翟慧颖  胡新 《时代汽车》2023,(10):107-109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纯电动车在取消发动机及部分附件的同时,增加了“三电系统”,按行业统计数据,其质量较传统车增加一般为15%~40%。因其质量明显增加,对车辆电耗、续驶里程、动力性、制动性、被动安全、车辆可靠和耐久均带来不利影响,而轻量化则是消除这些影响的重要应对手段之一。着重对如何实现电动汽车车身的轻量化的问题探讨,以轻量化意义、轻量化发展现状及趋势为切入点,提出电动汽车车身轻量化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8.
汽车正朝着电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AI技术的融入使纯电动汽车座椅更加智能,并朝着智能网联化、人机交互化、娱乐舒适化的方向迈进。纯电动汽车相比燃油车车身结构不同,座椅边界环境有着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对纯电动汽车座椅的结构与参数、材料选择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从而对未来汽车座椅设计提供指导依据,将汽车打造成一个更加安全、舒适、智能的移动之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乘用车为分析对象,立足于传统汽车总装线以及纯电动汽车总装线发展现状,对纯电动汽车总装工艺展开分析思考,对比分析纯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的主要结构组成、总装线布置等关键要点,得出了纯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总装工艺的差异性,解决了纯电动汽车的电动机分装、电机与悬置总成、电池包分装和充电桩工位,以及绝缘检测工位在总装线上合理的工艺布置等问题,为纯电动汽车总装工艺技术的快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纯电动汽车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包系统作为汽车上全部能源的供给装置,其在纯电动汽车上的应用显得格外重要。文中围绕动力电池包系统的构成、安全防护、功能要求和技术难点分析,结合一款纯电动汽车的开发,对动力电池包系统的设计及应用进行了阐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