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倒计时显示可以提醒驾驶员在信号灯灯色发生改变的时间、在“停止”和“通过”两者间作出合适的选择。驾驶员和行人的问卷调查中超过85%的驾驶员和行人都愿意选择有倒计时显示的信号控制方式,并且认为有倒计时显示的路VI更安全。对北京市方庄某-4支交叉路口进行了倒计时显示安装前后各1周的驾驶行为录像观测。统计分析发现,安装了倒计时显示后,路口的交通量与没安装倒计时的交通量十分接近;相比于没安装倒计时装置驾驶员在黄灯通过行为和闯红灯行为都有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与现场观测的方法对机动车红灯倒计时信号对我国驾驶员的交通心理与驾驶行为进行调查,解析机动车红灯倒计时信号对驾驶员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红灯倒计时能有效减少绿灯初期车辆启动损失时间,还能安抚驾驶员等待红灯时的情绪,降低油耗的功能,但红灯倒计时会影响感应信号控制的灵活性,在红灯末期停车线前无停车时可能诱导部分驾驶员超速通过停车线引发重大交通事故的缺陷,因此建议在交通高峰期间宜设置红灯倒计时信号,并且红灯倒计时的时长应尽可能长;在交通低峰期间宜将红灯倒计时关闭或改为红黄灯信号。  相似文献   

3.
所谓可怕的重型货车"右转弯事故",是指少数机动车重型货车驾驶员在十字路口驾驶车辆右转弯行驶,在直行或左拐弯交通信号灯绿灯亮后车辆放行时,由于未认真观察路面情况、  相似文献   

4.
车辆在有倒计时的信号控制交叉口上“抢绿灯”的安全隐患其实在于未正确设置交叉口绿灯间隔时间,并不在于倒计时本身.通过理论推导与分析,建立了有倒计时条件下信号控制交叉口绿灯间隔时间的计算模型.研究认为,驾驶员在有倒计时的信号控制交叉口上的驾驶行为发生变化,有倒计时的信号控制交叉口上不存在“两难区”,原来根据“两难区”确定绿灯间隔时间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有信号倒计时的情形,有倒计时的信号控制交叉口的绿灯间隔时间应该全部作为全红时间.算例分析表明,有倒计时的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全红时间随着计算车速增加而减少,但不少于3 s.  相似文献   

5.
正驾驶陋习导致事故4月9日8时20分,驾驶人王某驾驶一辆黑色小客车途经黔东南州三穗县灵山南路的交叉路口左转弯时,没有减速让行,与对向由吴某驾驶的三轮车相撞,导致两车受损。民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认定王某承担事故全部责任,吴某无责任。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第(三)项"机动车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也没有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转弯的机动车让直行的车辆先行"之规定。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冬夏两季路面状况下驾驶员在绿灯变红灯过程中停止或通过决策的差异性,选取了沈阳市6个交叉口,在夏季(正常路面)与冬季(路面积雪状态)采用录像方法采集车速、最大减速度、倒计时信号、E-Police和距离停车线的距离等数据,分析了目标车辆的接近速度,停止或通过的比例以及最大减速度制动区域.研究发现,夏季,设有倒计时信号灯的交叉口,最大减速多发生在停车线前60~80 m;而在只有E-Police的交叉口,最大减速往往发生在20~30 m.冬季,交叉口设有倒计时信号灯和E-Police,最大减速多发生在停车线前70~80 m;在只有倒计时信号灯的交叉口,最大减速会在40~60 m制动;而在只有E-Police的交叉口,最大减速多发生在停车线前20~40 m.这表明倒计时信号灯有利于车辆平稳地减速,特别是在冬天结冰的道路上,使驾驶员更早做出停止决策,减少了突然刹车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黄灯、绿闪和倒计时等不同信号过渡方式对驾驶行为选择的影响,通过对驾驶人黄灯期间交叉口驾驶行为决策过程及其因素的分析,采用现场视频摄录观测方法,对苏锡常地区的若干信号交叉口黄灯期间的机动车驾驶行为选择进行深度调查,对比了闯黄灯车辆行驶速度和初始位置,分析了前3辆机动车的驾驶行为选择.结果表明,信号交叉口采用绿闪和倒计时提示对驾驶行为选择影响较大,其闯黄灯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黄灯提示方式,但是倒计时提示会诱发机动车驾驶人加速通过交叉口并增加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城市道路交叉口控制实践中,绿灯信号相位多种切换方式同时存在而未有详细优劣对比的现状开展研究.设计1组驾驶模拟器实验,对绿灯闪烁(GSF)与绿灯倒计时(GSC)2种典型的相位切换模式下的驾驶行为进行对比观测和分析,建立驾驶员在2种切换模式下的"通过/停止"决策行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在不同模式相位切换期间的驾驶行为具有一定复杂性,与驾驶环境(如车速、黄灯启亮时与停车线的距离)和个体特征(如性别、年龄、驾龄)等密切相关.驾驶环境方面,GSC模式对驾驶员有较为强烈的催促作用,驾驶员在GSC模式下的平均通过率提高了10% ~20%,且陷入两难区的概率比GSF模式下提高了7.2%.黄灯通过率和黄灯启亮时车辆与停车线的距离呈负相关关系,且与黄灯启亮时的车速在不同相位切换模式下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在GSC模式下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在GSF模式下呈现负相关关系.驾驶员个体特征方面,男性、20~30岁、3~4年驾龄的驾驶员通过率明显高于其它分组.   相似文献   

9.
交叉路口因其交通参与者类型复杂、交通行为随机性大等特点成为城市交通事故常发的典型场景。本文总结14种典型交叉路口冲突场景,通过事故案例及自然驾驶数据分析单车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感知技术在交叉路口下的潜在风险,并提出交叉路口自动驾驶感知技术方案构想,为提升城市交叉路口交通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由驾驶员操纵失误或注意力分散等人为因素所导致的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以先进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为代表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可以协助驾驶员提高行车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被认为是提升出行效率、解决交通事故频发问题的有效措施。其中,侧向驾驶辅助系统同时具备辅助制动和转向的功能,成为行业应用热点,并得到加快普及。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交叉路口红灯信号等待时间对驾驶员反应时的影响.采集交叉口实际交通红灯信号时长(从40、60、80、100和120 s),运用E-prime软件模拟驾驶中的等待红灯环境,考察不同时长的红灯等待之后转换成绿灯的驾驶员反应时的变化.研究样本来自30名具有驾驶经验的大学生,实验数据运用SPSS 17.0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的反应在不同时长的红灯等待之后有一定的变化,在红灯时长40 s和60 s驾驶反应时逐渐缩短,尤其是在红灯时长达到80 s之后,驾驶员的反应最快;之后在红灯达到100 s和120 s驾驶员的反应逐渐减慢.驾驶员的红灯等待极限是在80 s附近.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交叉口的闯红灯违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梅 《中南公路工程》2006,31(4):123-126,130
闯红灯冲突比起交叉路口所有冲突占有比较高的伤害百比率。通过对西安部分城市交叉路口机动车辆违规行为的调查分析,对设置有全红灯间隔、没有设置全红灯间隔以及是否安装闯红灯自动检测系统的交叉口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闯红灯违规的特点,研究分析表明在信号灯相位及其间隔设置合理的前提下,实施安装自动闯红灯监测系统可以明显减少闯红灯行为的发生,闯红灯自动检测系统机动车驾驶员的行为规范得到改善。还给出了黄灯信号期通过交叉口车辆的微观仿真建模及其实验结果,初步探讨了减少闯红灯违规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闯红灯冲突比起交叉路口所有冲突占有比较高的伤害百比率.通过对西安部分城市交叉路口机动车辆违规行为的调查分析,对设置有全红灯间隔、没有设置全红灯间隔以及是否安装闯红灯自动检测系统的交叉口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闯红灯违规的特点,研究分析表明在信号灯相位及其间隔设置合理的前提下,实施安装自动闯红灯监测系统可以明显减少闯红灯行为的发生,闯红灯自动检测系统机动车驾驶员的行为规范得到改善.还给出了黄灯信号期通过交叉口车辆的微观仿真建模及其实验结果,初步探讨了减少闯红灯违规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营运车辆事故多是由驾驶员的风险驾驶行为引起的,而交通安全教育对营运驾驶员的风险驾驶行为改善起主要作用。传统的教育方法未考虑不同驾驶员的行为特征,因而效果不佳。基于风险驾驶行为分析的教育方法首先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监控,然后分析驾驶员的风险驾驶行为特征,最后基于特征进行安全教育。该方法具有针对性,并在国外取得较好效果。本研究对基于风险驾驶行为分析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实验,分析了营运驾驶员的风险驾驶行为类型特征和典型事故致因,并对教育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该教育方法能明显减少危险交通事件率。  相似文献   

15.
简述当前开展面向安全预警的机动车驾驶意图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得出从驾驶员行为及驾驶动作序列角度开展驾驶意图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介绍了 2种基于概率与数理统计的机动车驾驶意图建模方法.结合驾驶员在直线封闭路段实施驾驶行为特征,阐述使用隐马尔科夫模型(HMM)理论建立驾驶意图模型的步骤以及模型参数学习和系统在线优化算法等内容.对驾驶意图模型网络结构、动态性能方面相关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加强我国机动车驾驶员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已进入高发时期。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对道路交通事故肇事原因的分析表明,交通事故高发与机动车驾驶员整体素质不高、交通安全法规意识淡薄、违章现象严重密切相关。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机动车驾驶员的素质状况及驾驶员队伍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对机动车驾驶员的奖励、准入与强制退出机制建设、针对驾驶员队伍构成特点实施科学化分类管理、改进新训驾驶员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汽车“安全驾驶”普及教育活动等加强机动车驾驶员管理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分析驾驶心理对交通安全造成的影响,并总结其中的主要因素.通过文献调研,综述了驾驶心理的主要过程和关键特征对交通安全的不同影响,并分析了驾驶心理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方式.驾驶心理已经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驾驶心理通过影响驾驶员的行为,间接地对交通安全产生影响,其中知觉、注意、态度、驾驶疲劳等是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了解驾驶人行为的心理机制,有助于找到改善交通安全的方法,研究发现通过改变驾驶人态度是1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国内城市道路交叉口大量使用倒计时信号控制,而国外在试验探索阶段发现倒计时信号灯可能导致“加速抢灯”的安全隐患,因此没有广泛应用.对于倒计时信号灯的利弊,目前缺乏充分科学的论证.文中基于驾驶犹豫区理论,选择2个相似的分别有无倒计时信号灯的交叉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摄像法测得在黄灯开始时刻车辆距离停车线的位置和车速,判别车辆是否处于犹豫区中,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倒计时信号灯对减少犹豫区的产生是有显著性的影响的.   相似文献   

19.
驾驶员的记忆影响视觉搜索及路径规划等驾驶行为,进而影响道路通行效率与交通安全.为了描述重复驾驶条件下驾驶员记忆变化的特征,设计模拟驾驶实验,研究同一场景下重复驾驶对驾驶员记忆的累积刺激.通过场景记忆量表衡量驾驶员的记忆程度,分析了驾驶员记忆增长与重复驾驶次数的动态变化关系,分别采用单分子式、修正Weibull方程及Richards方程建立累积刺激作用下驾驶员记忆增长模型,并以误差平方和、均方根误差和调整 R2为评价指标对模型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能对驾驶员记忆增长特性进行描述,其中 Richards模型精度最高,其平均调整R2为0.9884.Richards模型揭示了记忆的同化与异化作用的本质,更适合建立重复驾驶条件下驾驶员对场景的记忆增长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不同道路交通标志的服务功能和对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文章选择具有行为约束性的限速标志和警告标志,研究这两类交通标志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机理。基于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了限速标志影响下的速度选择模型,建立了警告交通标志影响下的驾驶行为模型,并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分析。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理解驾驶员在限速和警告交通标志影响下的驾驶行为特性,为交通标志的合理设计设置和交通安全行为的管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