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转变观念,用保结合 各级装备业务部门应对口加强对保障车辆及随车维修机工具的检查指导力度,以促进其机动维修保障水平的提高。修理分队主官应严格按照“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标准抓好保障车辆的管理,将保障车辆的使用与维护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出其维修保障效能。车勤人员应强化责任心意识,加强保障车辆及随车维修机工具的维护保养,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相似文献   

2.
转变观念,用保结合各级车辆装备业务部门应加大对保障车辆的检查、指导力度,以促进维修保障水平的提高。修理分队主官应严格按照“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标准抓好保障车辆的管理,将其使用与维护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出维修保障效能。车勤人员应强化责任意识,加强保障车  相似文献   

3.
转变观念,用保结合各级车辆装备业务部门应加大对保障车辆的检查、指导力度,以促进维修保障水平的提高。修理分队主官应严格按照“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标准抓好保障车辆的管理,将其使用与维护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出维修保障效能。车勤人员应强化责任意识,加强保障车辆的维修保养,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相似文献   

4.
加强早期规划和建设,实现维修保障力量与新型车辆装备保障建设同步发展 一要做好新型车辆装备维修保障力量建设规划。部队车辆业务部门应参与新型车辆装备的保障性论证工作,协助装备论证部门提出维修保障方案。通过了解新型车辆装备的保障要求,结合维修保障的环境条件、资源条件和经费条件,制定新型车辆装备维修保障力量建设规划。其主要内容为:确定新型车辆装备的维修级别和各级别的任务,确定新型车辆装备维修设备和维修设施的种类,确定新型车辆装备使用维修人员的培训计划,确定新型车辆装备维修备件的数量和货源,确定新型车辆装备维修保障详细的技术资料和来源。  相似文献   

5.
更新观念,在加强装备基础建设上下功夫。一是着眼发展,加快车辆更新的速度。司训大队担任着驾驶员新训和战时保障的双重任务,但目前司训大队的车辆装备仅仅能够适应新训工作需要,若要遂行战时应急保障任务,车辆装备现状必须得到改善,要有重点、分批次地加快装备更新速度,在组织新训科目上,把握“需要什么就训什么”的原则,优先保障作战部队需要。二是加强保障,发挥现有装备的作战效能。针对队训练车辆性能老化、车况不好的实际,应加大车辆维修保养的力度,严格落实车辆维修制度,做到对车辆勤检查、勤保养和及时维修,严格控制车辆失保、失修问…  相似文献   

6.
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车辆维修装备体系。外军非常重视对战损装备的战场抢修,制定了一系列的维修措施,包括增加维修人员数量、加强战场抢修训练、更新野战维修装备等,以提高野战维修综合保障能力。我军应提高对野战维修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通过重视车辆维修装备的规划与发展,提升我军车辆维修保障能力特别是战场抢修能力。目前,我军车辆维修装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应确立以提高维修装备的综合保障效能为目标,加快紧缺装备研发速度,早日实现维修装备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  相似文献   

7.
认清形势,增强在职训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修理分队应结合面上的工作,在加强经常性战备职能教育的同时,使修理工认识到,社会化保障只是部队车辆装备保障工作的一种形式,并不能完成代替修理分队单独遂行部队的车辆维修保障任  相似文献   

8.
一、训练模式上应突出“三个结合” (一)突出训保结合。认真分析训练与保障的关系,按照训练为保障、保障促训练的要求,采取以保促训、训保结合的方法,坚持把部队实兵演习、演练以及长距离摩托化机动等活动作为检验训练的大好机会。组织车辆装备保障人员积极参加重大行动车辆装备保障工作,在保障中找出训练的不足,并通过训练提高保障能力,实现训保“双赢”。  相似文献   

9.
强制维护、定期检测是我国道路运输车辆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其目的是消除营运车辆故障隐患、确保车辆良好的技术状况,保障行车安全。但目前营运车辆二级维护送检集中在少数维修企业(占整车维修企业总量的11%),难免存在维护作业漏保、失保、以修代保、维护作业项目不到位等现象;个别维修企业送检员存在代送检行为,造成无法确切追溯车辆维护责任主体,这些都不利于提高车辆维护质量,影  相似文献   

10.
杨宏礼 《汽车运用》2005,(11):23-23
建立区域化的维修保障配置模式 战区现行车辆维修实行的是以建制保障为主的保障体制,保障力量分散管理,指挥关系和应对渠道不顺畅,部队相互支援能力差,独立保障能力弱,战区缺乏向下加强的车辆装备保障力量,更没有考虑对其它军、兵种参战部队的车辆保障问题。按照《战役装备保障纲要》的规范要求,战时无论是军区装备部,还是各级装备部所属的修理力量,都要承担起战区区域内各军、兵种的车辆装备维修保障任务。因此,应本着“突出一线,区域保障”的原则,在加强现有车辆维修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把担负战区保障的车辆维修力量建成划区分工保障的实体,变建制保障为依托基地的区域联合保障,  相似文献   

11.
强制维护、定期检测是我国道路运输车辆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其目的是消除营运车辆的故障隐患、确保车辆良好的技术状况,保障行车安全。由于驾驶人意识不强,少数维修企业作业不规范和管理手段薄弱等众多因素造成车辆漏保、失保、以修代保和维护作业项目不到位等现象屡屡发生,严重地影响了车辆维护质量,车辆行车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研究并制定适应发展需要的营运车辆维护制度的管理方法,尤其是二级维护,是广大车主的呼声,也是完善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熊定辉 《汽车运用》2005,(12):23-23
结合任务,选好培训企业当前,部队车辆装备更新快,种类多,各单位在利用地方企业培养车辆维修人才时,应本着部队车辆维修保障力量与车辆装备更新同步的思路,做到“新型车辆提前学、主战车辆重点学、常用车辆经常学”。瞄准部队当前列装车辆与即将列装车辆维修任务的需要,选择与部  相似文献   

13.
黎建良 《汽车运用》2005,(12):22-22
强化汽车维修分队在职业务训练,大力开展科技练兵活动,使广大官兵尽快掌握新装车辆的维修保养技能,在实践岗位的磨练中加快成才步伐。维修分队应将在职业务训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制定详细的学习和训练计划,严格落实新大纲“训战一致、官兵分训、统放结合、加强质量调控”的要求,确保训练取得实效。同时,上级业务部门应加强部队业务训练的组织指导,抓好所属维修分队信息化建设,及时掌握部队车辆装备及维修技术人才配备情况,深入开展科技练兵活动,促进部队车辆维修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成建制保障力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在职训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修理分队应结合面上工作,在加强经常性战备职能教育的同时,使修理工认识到,社会化保障只是部队车辆装备保障工作的一种形式,并不能完全代替修理分队遂行部队的车辆维修保障任务。因此,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练为战”意识,练  相似文献   

15.
结合任务,选好培训企业当前,部队车辆装备更新快,种类多,各单位在利用地方企业培养车辆维修人才时,应本着部队车辆维修保障力量与车辆装备更新同步的思路,做到"新型车辆提前学、主战车辆重点学、常用车辆经常学".瞄准部队当前列装车辆与即将列装车辆维修任务的需要,选择与部队任务匹配的地方维修企业,同时要考虑到企业的规模、专业化程度、维修技术力量等.  相似文献   

16.
一、信息化条件下车辆装备维修保障应把握的原则 (一)高度集成。一是指挥体系集成。构建作战指挥、联勤保障、装备保障高度集成的智慧信息系统,建立起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指挥体系;积极探索三军一体、军民一体的扁平化新型保障指挥模式和车辆装备“管、供、修、保、训”一体化维修保障模式。二是信息平台集成。依托军队指挥自动化网,  相似文献   

17.
<正>伴随着11月初几场大雪的提前而至,迅速跌破冰点的低温宣告了冬季的正式到来。各地公交企业在车辆、运营、服务、安全、维修等方面相继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全方位保障一年一度冬运工作的正常进行,确保在寒冷冬季为乘客提供安全、温暖、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做好车辆维保工作是公交企业保障冬运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各企业重点加强车辆质量检查,全面提高车辆技术保障能力。加强车辆保养质量,确保冬季车辆安全可靠运营。此外,还未雨绸缪,对车辆机械性能进行检修,重点排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全方位做好冬运保障  相似文献   

18.
官尧军 《汽车运用》2006,(12):27-27
平时为主,全力保障首先,要加强车辆维修力量建设,加强设施设备建设,抓紧技术人才培养,储备足额的器材配件,为战时车辆维修保障打下较为雄厚的基础,使之与战时保障需要和车辆发展要求相适应。其次,要适当加大车辆维修经费的投入,扭转车辆严重失修局面,保证有较高的车辆完好率,使  相似文献   

19.
纪光  王亮 《汽车运用》2004,(11):21-21
基本要求维修保障高效化部队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快速机动能力,而快速机动能力又取决于车辆装备的完好程度。维修保障高效化,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机动作战中的车辆装备的完好率和再生率,有效保持和恢复部队的战斗力。战争打响前,就应组织好战时车辆技术保障工作,把发动机等必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73061部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车辆装备维修保障能力为目标,着眼专业特点,突出质量管理,完善法规制度,规范运行机制,部队车辆维修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车辆维修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