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EA/AHP模型在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评价的客观性,采用DEA/AHP两阶段模型对所有参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该评估模型在第一阶段使用DEA方法计算两方案间相对有效系数以构造AHP的判断矩阵,第二阶段是对上一阶段的判断矩阵进行AHP计算并作全排序优选,最后结合例子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乎先分析了道路景观的影响因素,进而采用系统工程学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科学地给出各层次的指标,并客观地确定各自的权重,然后应用模糊集合论的方法,给出综合评判矩阵,最后应用合成规则对各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排序,确定最优方案或对建成的道路景观确定评价等级。  相似文献   

3.
经济圈公路网络适应性评价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经济圈公路网络建设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圈公路网络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加权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方法。该方法综合了DEA和灰色关联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点,以灰色关联分析为中心模型,通过复合DEA模型来确定每一个被评价对象(决策变量)中各点关联系数的权重向量,从而计算出相对最优的关联度,实现对评价对象客观的优先排序,避免了采用单一评价方法易受评价主体主观影响的缺点。最后通过我国长三角经济圈公路网络的适应性评价实例,对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验证,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4.
超效率DEA方法是基于传统DEA方法改进的1种方法,它可以解决传统DEA方法在运输效率评价方面无法对DEA有效(效率值为1)的决策单位进行进一步排序的弊端.以江苏省为例,分别运用DEA方法、超效率DEA方法,从投入、产出的8个效率角度对13个辖市的公路运输业进行了运输效率分析,通过计算得到了各个城市公路运输业的DEA值与超效率DEA值,并按照超效率DEA值对各个城市的公路运输效率进行排序、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公路运输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并对改善江苏省公路运输效率低地区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区域交通网络系统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构建区域交通网络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具有指标偏好性的AHP约束锥提高传统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的判别能力,建立基于AHP约束锥的区域交通网络DEA评价模型。评价模型不仅侧重输入和输出指标属性数据分析,而且考虑了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通过在系统评价过程中引入虚拟评价单元,利用LINGO 9.0软件最终求得评价单元的综合效率值,从而可以得到各评价单元排序结果以及评价单元的等级,使评价结果更具有指导性。最后通过对珠三角区域交通网络系统实例进行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方式评价的客观性,文中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AHP(层次分析)两阶段模型对所有参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该评估模型在第一阶段使用DEA方法计算两方案间相对有效系数以构造AHP的判断矩阵,第二阶段对上一阶段的判断矩阵进行AHP计算并作全排序优选。文中还结合实例对该模型进行了论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可变限速系统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算机对高速公路典型路段可变限速系统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交通量等于或大于2800veh h出现明显的效益。根据行程时间和实际服务流量确定不同交通量情况下可变限速的最佳值,并基于行程时间的节省测度出各交通量条件下实施可变限速货币化的增量效益,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采用DEA方法进行多目标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在DEA的各方案中3200、3400、3600、3800veh h所对应的DMU是DEA有效的。本文还证明了DEA对ITS项目评价是很有适用价值的,它能够描述用货币单位难以测度,但可用某种定量指标表述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信息熵理论的公路网物元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基于信息熵理论的物元评价方法对公路网进行评价,首先将公路网作为待评多维物元,应用物元分析模型量化评价指标,然后运用信息熵理论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最后计算出公路网各项指标的综合关联度以及级别偏向特征值,从而对公路网进行等级评价以及优劣排序.通过对实例的评价分析,表明了该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确定公路网发展水平等级.  相似文献   

9.
主成分分析法在道路设计方案比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道路工程方案比选决策中,要综合很多评价指标。最终方案由评价者和有关专家确定,其中难免存在主观性和离散性。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综合性强、机理明确、计算方便、直观性好的数学方法,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依靠经验”,可为多目标、多属性的决策和措施提供科学根据。本文介绍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公路方案比选中的应用,运用主成份分析原理和无量纲化方法提出综合评价指标,对公路建设方案进行排序解决问题,同时提供了算例。  相似文献   

10.
刘广宇  刘永  丁振中 《公路》2023,(4):294-297
构建有效的交通诱导局域路网,是大流量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针对大湾区高速公路的特点,采用以某高速公路为主线的并列型通道路网构建方法。进行管理路网的构造,首先,确定若干条与主线高速公路主方向一致的主干线道路,采用距离综合评价方法,评价这些道路与主线高速公路的相对接近程度指标Ci,确定相关性的排序,从而为并列型通道路网构建提供依据。最后以中江为主线的高速公路局域管理路网实例,说明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公路施工招标中的各投标单位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优劣排序数学模型,为确定中标单位提供一种科学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DEA方法在公路网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利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建立公路网综合评价的非均一评价模型,并给出应用实例。评价结果表明,利用DEA评价公路网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灰关联分析与变权排序法在公路网规划方案比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路网规划方案比选具有多指标的特点,且各指标的属性、重要程度和可比性都不相同,方案比选过程带有明显的灰性。运用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各比选方案与理想方案的灰关联度,根据权重的不确定性和灰色性,采用基于区间灰数的变权排序法来确定各属性指标的权重值。根据由灰关联分析法与变权排序法计算得到的加权灰关联度大小对方案进行排序。评价实例表明,灰关联分析法与变权排序法对于公路网规划方案比选问题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姜雨  陆键  项乔君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1):130-135,142
区域ITS项目实施的综合排序主要受到ITS项目实施的需求程度、影响程度、实施效益以及需要实施的ITS项目之间的内在关系的制约。采用DEMATEL方法对ITS项目实施的需求程度进行排序,采用层次分析法对ITS项目实施的影响程度和实施效益分别进行排序,并提出了采用线性综合排序方法对ITS项目的实施进行综合排序,最后分析ITS系统实施的内在发展规律以此对ITS系统实施的综合排序进行调整。此排序方法即考虑了项目实施的外在因素,又兼顾了项目的内在发展关系。同时将该方法用于江苏省公路ITS项目的实施排序中,避免了ITS项目实施的主观臆断性。  相似文献   

15.
城市停车设施规划方案模糊自评判综合决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智勇  陈峻  王炜 《公路交通科技》2004,21(11):105-109
采用模糊数学和自评判模型从综合评价决策的角度研究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备选方案的优劣。先应用模糊聚类的相似系数法确定6项评价指标;对选定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其中难以直接量化者采取模糊相对赋值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以1~9标度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值,使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通过标准化处理各指标的原始数据,定义隶属函数,建立起模糊自评判模型。然后以东莞市为例,对近期停车设施规划方案综合排序决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模型和可能度理论建立了不确定多属性公路建设项目排序模型,以区间形式综合考虑了影响公路建设项目排序各因素,相对于常用的确定型排序方法更多的保留了决策信息,同时,为了消除不同物理量纲对决策结果的影响,根据区间数运算法则,将决策矩阵转变为规范化矩阵,使决策结果更加科学可靠。最后,以西部某省的公路网规划为例,阐述了模型的计算步骤,证明模型的可行性。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地区可根据自己的地域特点,确定不同的排序决策因素及权重。  相似文献   

17.
蒋晓明 《中外公路》2007,27(5):62-64
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其路用性能会逐渐衰退。由于材料、结构、施工、地质和水文条件等差异,路面的病害发展程度也会产生一定差异,该文利用数学规划中的多指标多属性决策排序方法,根据沥青路面的平整度、破损状况及路面抗滑性能进行综合比较,从而确定路面的养护顺序。  相似文献   

18.
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选址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区域内的备选城市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配,然后再采用加权评分法对备选城市者分排序,最后确定选址方案。  相似文献   

19.
将模糊重心决策法应用于软土地基处理方案中,在确定指标权重向量时进行了改进,引入模糊一致矩阵,无须进行检验。同时给出了一个连续的语言标尺,有利于专家充分表达评测意见,指标的重心排序可避免传统模糊综合评判中指标被淹没和信息丢失的现象。该法可利用所有的评价信息,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路堑高边坡锚固后的稳定性评价,基于模糊性与层次性构建锚固路堑高边坡稳定性2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根据不同类评价指标的取值方法及隶属度函数选取原则,建立统一的隶属度确定方法,采用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排序方法确定权向量,以体现评价指标重要程度比较的不确定性。引入非线性模糊算子,以消除个别影响因素不利时对结果的突出影响,使评价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工程实际状况。以京新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为应用实例,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