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道路车间时距分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合理分析交通流现象基础上,针对车间时距分布特性,应用γ分布函数建立适用广泛的车间时距分布模型,并利用矩法对其参数进行无偏估计。然后,讨论模型的几种特殊情况,最后结合高速公路实际的车间时距观测资料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可为交叉口设计、控制及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提高更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人口密集的日本,总长度达一万公里的收费公路网对日常经济活动须臾不可或缺。但是,由于运量逐渐增加,交通堵塞每天总持续不断。根据日本道路公团(JH)的一项调查,近30%的交通堵塞发生在收费站附近。为缓解堵塞,日本国土交通省(MLIT)长期与四大道路公团合作,推广开发的电子收费系统(EFC)。这四大道路公团包括:道路公团.首都高速道路公团.阪神高速道路公团以及本州四国联接桥公团。这套已经启用的EFC系统是以路边天线与车载设备之间的无线通讯为基础的。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日本的EFC系统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并且极大地提高了日本公路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在合理分析交通流现象基础上 ,针对车间时距分布特性 ,应用γ分布函数建立适用广泛的车间时距分布模型 ,并利用矩法对其参数进行无偏估计 ,然后 ,讨论模型的几种特殊情况 .最后结合高速公路实际的车间时距观测资料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 ,可为交叉口设计、控制及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提高更为可靠的依据 .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模拟驾驶人跟车行为,提出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的驾驶人“感知-决策-操控”行为模型。建立描述驾驶意愿的HMM模型,模拟驾驶人感知过程,获得期望的车间距;预测模块模拟驾驶人根据交通环境和自身生理、心理状态预测车辆未来轨迹,即决策过程;优化模块描述驾驶人为使预测的车辆轨迹跟踪上期望的车辆间距而采取的操控汽车的执行动作,即操控过程。上述3个模块的滚动过程实现了对驾驶人跟车行为的模拟。利用自然驾驶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模型预测车间距平均误差仅为1.47%,证明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及准确性。本文为驾驶行为建模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日本宇都宫市民间·政府·大学联合推进对LRT的理解近年日本各核心城市的中心区域均在关注城市治理与一体化新型公共交通系统LRT(Light Rail Transit)的导入。宇都宫市的“新型交通系统”便是其中的一例。在对缓解交通堵塞所进行的调查和研究中,欧美的成功案例与该系统颇为相似。尤其在导入过程中,包括中心区域的经济衰退在内,对于50万人口的地方城市今天需要面对的各类课题,将会是一副引爆剂。宇都宫大学工学部建设学科的准教授森本先生(左图),对此给予了高度期待。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对全省各地主干公路道路交通情况的掌握,春运期间,省政府飞行队的两架警用直升机在省内重点的广深、广佛、京珠等高速公路线上实行“地空联勤”模式,即直升机在距路面100多米的空中,对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车辆进行巡逻监控,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指挥中心,协助地面巡逻警车及时发现并处理因交通事故等原因造成的交通堵塞、车辆超速、长期占用超车道.  相似文献   

7.
基于美国I 880高速公路交通流数据,对由交通堵塞或事故诱发的二次交通事件的各项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并建立概率模型.运用这一模型可对I 880高速公路进行实时交通流监测,发现有安全隐患的路段并向控制中心发出警报,以减少交通事件的发生与相应的人员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8.
全纯 《交通标准化》2010,(12):91-94
针对公路台后搭板的脱空现象,对竖直灌浆和水平灌浆两种方法的灌浆参数和工艺特点进行试验的结果表明,水平灌浆法作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方法,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避免因封闭车道带来的交通堵塞的困扰。  相似文献   

9.
日本对以交通安全为首的交通堵塞缓解,以及相关联的二氧化碳排量的抑制和削减等问题.一直在寻求解决方法。除了以往新建道路的方法外,还致力于最大限度有效利用现有道路,通过运用最尖端的信息通讯技术(ICT)解决道路交通的课题。日本国土交通省国土技术政策综合研究所(国综研)ITS研究室的室长岛中秀人先生对国综研运用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上的交通堵塞造成了道路利用效率低下,并伴随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各种各样的高速公路控制方法应用于缓解交通堵塞。本文提出强化学习型匝道控制模型,该模型以交通流模拟为预测工具,以人工智能的强化学习为最优化选择模型,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有记忆功能和性能反馈功能,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应用JAVA针对不同的交通状态进行模拟再现,模拟结果表明匝道控制模型对于减少交通堵塞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ITS发展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尤其是在ITS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商业化运作领域独树一帜,以VICS为基础的车辆导航系统和ETC更是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商业化步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其在减缓交通堵塞,提高道路利用率,减少道路负担,增强道路安全性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利用车间时距的方法确定安全车距,设计一种基于双模模糊控制的起停控制系统车距控制器,并对模糊控制器的权值分配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双模模糊控制器能高效地控制车距,使车辆大部分时间平稳地运行于高权值的细调模糊控制器中.最后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该起停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数量的增加,交通堵塞问题越来越严重。文中在空间句法理论、城市通达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哈尔滨市区交通站点的立体交通通达性模型。对地铁站点、公交站点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分析,进行地面交通通达性和地下交通通达性计算与分析,组合算出立体交通通达性值。通过对数据分析,得出主要站点的通达性,为哈尔滨市区交通规划、站点设置等提供理论和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交通堵塞治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邵祖峰 《城市交通》2005,3(1):71-74
城市道路交通堵塞是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分析了交通堵塞的概念及其附属特征,指出造成城市道路交通堵塞的原因在于,城市道路交通的供需矛盾突出、道路交通管理不善以及城市道路交通的结构性失衡。结合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OV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混合车流个体车辆对前方不同感知程度,建立了多车间距跟驰模型,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单一车队中混入考虑多车间距跟驰特性的车辆,可以显著提高车流稳定性,改善OV模型的加速度过大等缺点;将模型应用于混合车流的驾驶行为及交通流建模,就不同混合比和交通熵下的混合交通流中高速稳态与低速稳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进行数值模拟,发现混合交通流中的交通波传递更快,加减速过程缩短,对交通拥堵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交通熵的增加,这一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交通》2008,6(2):5-5
日本国土交通省近日成立研究开发亚洲通用交通IC卡的委员会,计划研发一种可在亚洲多个国家的交通设施、旅店、餐饮设施使用的IC卡。从2008年度开始,在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数个城市试用这种IC卡,并希望在2011年正式投入使用。亚洲通用交通IC卡的使用将更方便亚洲各地旅客出行,对于增加赴日游客数量和扩大亚洲各地人员交流能起到推动作用,日本有关方面呼吁韩国、新加坡、  相似文献   

17.
日本新干线推向美国 “日本新干线最快最安全,是拥有优异的运输能力和高效性的高速铁路系统”。在2009年6月底赴美国推销新干线的日本JR东海会长葛西敬之在与美国政府有关人员和铁路专家会面时,发表了这番讲话。  相似文献   

18.
交通限制条件下城市物流配送路线优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物流配送网络中最优路线的选择问题一直都是配送中心关注的焦点,对于长途配送而言,交通阻塞和道路拥堵状况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城市配送而言,由于受交通堵塞和各种交通管制的影响,导致配送路径寻优更具复杂性.文中通过对具有动态的交通堵塞和交通拥挤限制信息及静态禁止通行等限制信息的实际配送网络的描述,提出解决两种限制情况下配送网络寻优的方法,建立了配送网络图中权重确定模型,并提出将交通限制条件下城市物流配送网络转化成无限制的有向图网络.运用Dijkstra算法对其寻优.并对此算法进行了应用举例.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社会关系、文化模式的发展变迁,也使跨国迁移成为越来越频繁的“常态”。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和调查资料,以在沪日本和赴日返沪人员为例,对其历史沿革、人口结构、入出境事由、迁移类型和迁移方式、社会支持网络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二者的异同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大中城市的交通堵塞问题日益严重,发展包括地铁在内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正在成为新形势下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