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卸车底板加热装置是适用与严寒地区、考虑到卸料方便的一种在车底板加热结构。其特点是利用自卸车的尾气对自卸车大箱底板进行加热处理,进而有利于严寒地区的冻土卸料或者水料粘附卸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2种利用太阳能保温的新能源保温车的设计方案,着重介绍了其结构与原理,以有效提高原有保温车的保温效果,提升卸料速度,节省卸料时间。以此部分替代现有保温车单纯依靠燃料作为动力源的加热方式。  相似文献   

3.
1 导热油加热沥青装置的选择我段于1988年4月开始筹建沥青砼拌和厂,选用 LB-30型沥青砼拌和设备.为了寻找与拌和设备相配套的沥青加温装置,我们先后赴甘肃、咸阳、西安、无锡等地,考察了远红外电热管加热沥青装置、蒸气锅炉加热沥青装置和导热油加热装置.经过反复对比分析,我们认为导热油加热沥青装置与其它装置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即安装简单,能作到当月安装当月使用;一次性投资较低,比蒸气锅炉加热装置低三分  相似文献   

4.
一种保温罐车的新型加热装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各种保温罐车加热装置的缺点,介绍了一种新型外部罐体加热装置,并对保温罐车加热槽的结构、性能及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这种加热装置制作简单、方便,经过实际生产应用证明,它是一种较理想的外置式加热保温方式.  相似文献   

5.
Transit运特微波能养护车是佛山市威特专用微波设备有限公司研发和生产的一款沥青辅料加热综合车。佛山市威特专用微波设备有限公司是美的集团为进军工程机椭行业而组建的中外合资公司。运特微波能养护车作为一种沥青辅料加热综合车.借助高效微波加热技术,能在15min内为公路养护作业提供热沥青辅料:自带300kg辅料放置箱,能确保施工作业携带足够的沥青辅料;同时配有自动卸料装置,操作更方便。  相似文献   

6.
针对自卸车使用过程中因货物粘连或冻结难于倾卸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利用发动机废气进行预加热的气控废气加热装置。  相似文献   

7.
感应加热技术是国内比较先进的技术,它具有加热速度快、加热效率高、加热均匀、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因此在坯料锻压前的加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感应加热的核心是感应电源装置,感应电源指将工频50Hz交流电转化为中频10.3-10KHz的电源装置。国内当前适用的感应加热设备中的电源装置,电源主开关元件以晶闸管为主。此次改造选用目前技术成熟、质量可靠的KGPS系列中频电源。改造后采用KGPS系列全数字控制恒功率输出中频电源,提高了系统的控温精度和可靠性,实现了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自动化的连续热装、节能环保及降低成本,研制了一种新型的车桥轴管热装配感应加热装置。介绍了该加热装置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对加热装置的中频电源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并提供了该中频感应电源的主要设计参数。实际应用表明,该装置可将单件加热时间由原来的30min降为3~5min,而且能耗低,工作性能稳定,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曲延昌 《汽车电器》2012,(12):41-44
针对柴油汽车滤清器在冬季气温较低的环境中容易出现被蜡堵塞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超音频感应加热装置,该装置可直接安装在滤清器内部,具有良好的加热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公路养护用车载式导热油炉沥青加热装置,它利用汽车发动机排气余热来加热导热油,用导热油去加热沥青,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对该装置进行的实验证明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以百叶窗翅片汽车散热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散热器微元结构的动态传热模型,把散热器传热过程分为水侧传热,翅片管传热和空气侧传热3部分来考虑,建立了相应的散热器传热及阻力特性的数学模型,并在MATLAB/SIMCLINK环境中建立了其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值与试验值的比较,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相应的百叶窗翅片散热器试验数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罗静 《天津汽车》2011,(3):27-28
基于目前的半导体制造技术,LED输入功率中只有大约15%的能量转化为光能,其它的则转化热能,如果LED散热问题解决不好,输出光功率减小,加速芯片蜕化,寿命缩短,不能突显灯具的优势。文章在某轿车现有前照灯组合结构的基础上,制作了LED汽车前照灯样灯。介绍了热管散热器的导热和散热方式,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散热效果较好,指出热管散热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散热方式应该向智能散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针对应用于车用动力电池热管理的重力型热管开展了建模与仿真研究,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了不同充液率、内壁面接触角和初始压力对热管启动性能与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充液率的增大,传热性能在提升,当充液率为85.7%时传热速率达到峰值。随着接触角的增大,传热性能在降低,当接触角为60o时传热速率达到峰值。随着初始压力的增大,传热性能在降低,当初始压力为3 361 Pa时传热速率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分析基于热管技术的机场道面融雪系统工作性能,综合考虑地热能、机场道面、热管间的传热特性,建立了热管加热融雪道面足尺试验系统;基于长期实测数据对融雪系统的道面融雪性能、温度场分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融雪系统地下土壤热源热量长期消耗及回补特性探讨了融雪系统的可持续性工作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热管技术的机场道面融雪系统可在冬季不改变道面温度分布特性的基础上,自动提高道面温度约15℃,有利于抑制道面结冰并融化道面积雪;在热管道面融雪过程中,当道面无雪率超过40%后,道面融雪过程将进入加速期;减少热管与道面表面的竖直距离,降低相邻热管间的水平间距均可改善热管道面温度分布规律,并有效提高道面融雪效率,而热管直径的变化对道面融雪性能影响相对较弱;随着气温降低,热管道面融雪效率逐渐下降,且当气温低于-9℃时,热管道面融雪性能受到较大限制;积雪经过适当压实作用,可缩短热管道面融雪时间;冬季地下热管的取热作用使得地下土壤温度约降低10℃,而夏季地下土壤温度逐渐恢复,随时间大致呈周期性变化,表明地下土壤可为热管道面融雪系统长期提供热量,持续保障热管道面融雪性能,实现机场道面冬季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5.
热处理在汽车工业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是汽车制造过程中的一道关键工序。文章介绍了汽车零部件的热处理加工技术,如可控气氛热处理、感应热处理及锻坯热处理等。汽车轻量化使得提高零部件强度的技术发展受到重视,发动机、驱动系统的部件大多采用渗碳淬火,高频淬火和氮化热处理以提高强度。文章指出,我国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发展,生产技术革新要先行,热处理技术的改进则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汽车空调换热器发展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空调中的换热器是非常重要的部件,它们是空调换热性能最关键的部件,当今汽车零部件的发展是体积小型化、高性能的要求,在换热器上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通过研究世界上著名的汽车空调厂家的换热器的最新的发展趋势,为国内换热器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空调客车围护结构隔热设计方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空调客车非稳态情况下四种结构车厢体的二维温度场分布,计算了车厢体的二维传热损失和热桥附加传热损失。在骨架和内衬之间加一层隔热组织改善了车的隔热特性,为客车围护结构隔热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纯电动大巴空调冬季制热是目前行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受大巴空调厂家技术影响,大部分电动空调热泵制热在环境温度0℃左右将无法启动,所以目前行业冬季制暖主要采用燃油炉或PTC加热方式。燃油炉与PTC加热能耗高,严重影响整车续航里程。热泵大巴空调可实现-15℃正常热泵制热,补气增焓技术可实现-25℃正常热泵制热。另外,在冬季制热时,暖风从上部的风道往下吹,大部分热风下不去,造成了车厢上部温度高,脚部温度过低,非常影响舒适性。通过从上部风口引一些风道到脚部的方式,提高车厢底部的热风循环,提高车厢热泵制热的舒适性,从而验证了大巴车厢底部出风对热泵空调制热效果的影响。综合上述,对热泵空调在低温地区冬季热泵制热效果及节能效果进行对比测试,通过对比热泵空调和电加热器的温升速率、耗电量和舒适性等参数,可得知热泵空调升温速度快、温控精度高、耗电量少,变频热泵空调更舒适、更节能。  相似文献   

19.
风冷技术虽已广泛应用于动力锂电池系统,但目前锂电池系统风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利用电芯间隙冷却,电芯排布方式和模组进出风口形式的设计上,然而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限制。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模组底部加装导热垫及散热片,同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该技术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对比加装不同形式的散热片,电池模组内电芯温度的差异。结果表明,模组底部加装散热片能够快速的将电芯的热量传递给冷却气流,并有效降低电芯间的温差;交错翅片型散热片的散热性能优于平直翅片型散热片;翅片数量及厚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散热片的散热性能。  相似文献   

20.
预制空心块地温调控技术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块石层调控路基地温是冻土工程主动冷却路基的一种重要措施,有关块石层的降温性能和对流换热过程是冻土工程应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试验基于块石层的对流换热机理以及影响块石降温性能和对流过程的因素,提出一种新型的空心块石路基结构,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空心块石层的对流过程、温度特性及降温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通过高精度微风速探测,首次获得封闭条件下空心块石层的对流特征和温度特性的关系,实测证实对流换热过程的存在。研究发现,换热过程和换热强度的差异导致温度曲线的非对称性,对流换热是空心块石层降温的根本原因;空心块石层上下表面温差和对流速度大小存在一定的联系,对流速度和对流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降温效果;空心块石层降温效果相当显著,并且垂直堆放方式和大尺寸空心块因具有较畅通的对流通道,降温速度更快且效率高,对流放热时间明显延长。该试验研究成果将对该种新型工程措施机理的进一步认识和改进,以及在冻土区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建设中的应用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