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乘用车市场开始释放积聚已久的潜在需求,其中增幅最大的,要数MPV和1.0L小型家用轿车。跨国车企们都已经发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能,那么中国的汽车产业格局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2.
《轿车情报》2007,(4):42-45
乘用车市场总体分析 2月份乘用车市场开始出现降温的迹象,其原因有三:一是由于从去年8月份以来乘用车市场连续的高涨,用户去年积聚的购车能量基本上已经释放,  相似文献   

3.
豪华乘用车作为汽车行业的中高端消费品,对整个乘用车市场发展都具有较强的风向标作用。本文从不同角度对近些年中国豪华乘用车市场结构变化进行简要分析,并结合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与形势,分析预判未来豪华乘用车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解析新能源市场大数据,精准解读全球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现状,深度挖掘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结构性特征,全面探寻自主、合资、豪华和新势力四大竞争格局发展路径,最后从政策、供给、需求等多维度对2021年全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发展趋势进行有效预判。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需求的收入弹性这一经济学理论出发,构建了乘用车需求的收入弹性模型,分阶段测算了2003-2019年间中国乘用车市场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发现随收入提升、乘用车普及,中国乘用车市场需求的收入弹性逐步下降,收入对乘用车消费的促进作用在逐步减弱。但是,在2018-2019年乘用车销售负增长的形势下,总体收入水平对乘用车销售的解释能力被削弱,收入的结构性差异对乘用车消费的影响更大,为市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1月,在国家出台的1.6L及以下排量车辆购置税减半等诸多利好因素刺激下,乘用车市场出现回暖迹象。最为明显的两点:一是交叉型乘用车市场呈现出暴发性增长;二是自主品牌轿车需求明显回升。国内汽车企业库存得到释放,乘用车1月库存较上月减少8万余辆。  相似文献   

7.
2006-2007年乘用车市场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长明 《天津汽车》2007,(1):2-3,40
12006年乘用车市场评价1.1乘用车市场恢复高增长态势,带动我国汽车总体市场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2006年乘用车国内需求跃升至新的平台,2006年我国国内乘用车需求总量达到428万辆,同比增长30.6%,需求量比2005年净增100万辆,需求恢复高增长态势。由于乘用车需求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汽车市场总需求连续跨上新台阶,2006年全年汽车总需求达到705万辆,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名副其实的全球第2大汽车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中国与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SUV产品需求进行对比,经分析得出未来几年SUV将继续领跑乘用车市场。  相似文献   

9.
姚兰 《汽车纵横》2022,(5):100-101
2022年3月,相较于乘用车的微跌,商用车的降幅更加明显,市场表现远不及乘用车,而商用车持续负增长,继续拉低汽车整体市场的增长率.特别是货车市场,因消费提前释放、运费低迷、疫情防控致运输不畅等因素,继续受到需求不足带来的困扰.  相似文献   

10.
2005年第1季度,整个汽车市场增长趋势渐缓,基本型乘用车市场也随之发生变化。文中对1季度基本型乘用车的市场运行情况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深入研究了各个企业及不同级别品牌的市场表现,以期准确反映消费者的需求状态;通过详细分析第1季度基本型乘用车市场的产销状况,展现了各细分市场品牌竞争的态势。并以乘用车具体的产能情况、国家宏观经济和市场情况为依据,对2005年基本型乘用车市场的走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二手乘用车市场是新车市场的延续,一个良好发展的二手乘用车市场无疑会对新车市场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我国二手乘用车市场尤其在评估体系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文中在分析中国二手乘用车评估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二手乘用车评估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希望为二手乘用车市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上升,汽车产业正处于一场不可规避的重大变革之中。近日,来自IHS Markit的亚太区动力系统与合规性研究总监黄方庆在《机遇与挑战:"新四化"对于中国乘用车市场发展的影响》研究报告中,就互联网化、电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对于该行业的影响,做了深度剖析。首先,黄方庆对目前的中国乘用车市场做了一个简单的现状分析,其在报告中指出,中国乘用车市场正经历转型,总体来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态势。众所周知,2018年,中国的乘用车市场整体销量遭遇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在系统分析近十年中国豪华乘用车市场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从供需两端探究总结市场发展变化的原因,以及市场变迁呈现的特征,最后推断未来豪华乘用车市场发展趋势,并进行方向性的大体预测。近十年豪华乘用车市场发展分析市场容量持续扩大,渗透率向传统汽车发达国家看齐自2013年起,除2016年外,中国豪华乘用车市场年度同比增长速度均超过整体乘用车市场,在2017-2020年整体乘用车市场连续负增长的四年时间里,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从二手市场快速增长对置换需求的影响角度出发,基于二手车交易、置换需求、新车销售等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二手车对置换新车销售的协同与替代关系,同时进一步分析二手车对新购市场的替代关系。研究背景近年来,中国二手乘用车市场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二手乘用车交易规模从2015年的602万辆增长至2020年的1351万辆,复合增长率为17.5%,与复合增长率仅为-1.2%的新车市场相比,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乘用车市场整体进入波动调整阶段。按照车型分类来看,轿车市场稳中有落,SUV市场后劲不足,而规模不大、近年却持续增长的皮卡市场的未来发展机遇,引来多方关注。本文从需求和供给两大角度,结合中长期和短期两大时间维度,对中国皮卡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姚兰 《汽车纵横》2024,(1):102-103
<正>随着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相继出台,以及车企接连推出优惠购车活动,再加上各地车展多款新车陆续上市,极大地带动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进而使得乘用车市场成交量持续走高。2023年11月,乘用车市场表现持续向好,借助“双11”大促等促销活动,消费者购车需求进一步释放,乘用车销量环比和同比继续保持增长,市场热度延续。2023年收官在即,中汽协预计2023年我国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2600万辆左右,2024年将为2680万辆左右。  相似文献   

17.
观察紧凑型乘用车市场的销量、销售区域、价格,分析市场用户特征、购车考虑因素和用户需求变化,从而分析紧凑型乘用车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徐长明 《天津汽车》2014,(1):13-14,18
乘用车市场的发展态势是各大汽车制造企业关注的焦点,对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及时调整产业结构至关重要。在分析2013年乘用车市场逐步走高态势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对比美、欧、日等国家的汽车销量和保有水平,对2014年我国乘用车市场需求及发展走势进行了预测。受发展规律、宏观经济及汽车政策的影响,2014年我国乘用车需求预计为1860万辆,同比增长14%。2014年乘用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中国乘用车行业新颜色自主开发能力,通过对中国乘用车外观颜色色彩需求进行分析,结合近年来在车身涂装领域的新颜色、新效果涂料、新工艺的研究及应用,从新颜色全生命周期角度,以自主开发新颜色为切入点,探讨Plackett Burman筛选因子设计在乘用车颜色自主开发应用,为中国乘用车新颜色开发,提供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汽车产销市场。中国市场上的乘用车白车身主流方案是以碳钢冲焊成型为主,每一款乘用车型从研发到正式批产都会先进行白车身试制生产验证,以确保白车身方案的结构及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白车身试制过程的总拼集成工序是其关键工序之一,常规量产的总拼生产线由于车型生产固定,如果调整生产车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则不能适应白车身总拼试制柔性化、快速切换生产的需求。因此,对乘用车白车身总拼试制生产线研究对中国乘用车的试制生产开发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某碳钢白车身总拼试制生产线为例,对该类型的总拼试制生产线布局及应用方案作详细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