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逆变器、PLC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文中介绍整流回馈、逆变器、PLC在卸船机上的应用,重点介绍了整个系统的构成、软硬件特点和关键点.  相似文献   

2.
11月23日-26日,两年一届的上海宝马展(简称Bauma China 2010)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吸引了国内众多工业车辆的整机制造商及配套商参展:合力、大连叉车、现代、斗山、小松、厦工、一拖、山河智能、友高、龙工、柳工、开普、梯佑、三一、曼尼通、中联重工、天业通联、厦装等工业车辆制造商,以及吉尼、Skyjack、皓乐、JLG、鼎力、京城重工等高空升降平台制造商,还有五十铃、斯堪尼亚、洋马、久保田、铂金斯、道依茨、玉柴、潍  相似文献   

3.
<正>《城市道桥与防洪》杂志是一份面向全国城市交通、道路、桥梁、防洪和排水工程界的科技期刊技术类刊物,是一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性很强的刊物。主要报道城市交通、道路、桥梁、防洪、排水工程的教学、科研、勘察、设计、施工、养护、管理、产品生产以及公路、铁路、港口、水利系统相关领域的新技  相似文献   

4.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8):I0011-I0011
<正>《城市道桥与防洪》杂志是一份面向全国城市交通、道路、桥梁、防洪和排水工程界的科技期刊技术类刊物,是一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性很强的刊物。主要报道城市交通、道路、桥梁、防洪、排水工程的教学、科研、勘察、设计、施工、养护、管理、产品生产以及公路、铁路、港口、水利系统相关领域的新技  相似文献   

5.
<正>《城市道桥与防洪》杂志是一份面向全国城市交通、道路、桥梁、防洪和排水工程界的科技期刊技术类刊物,是一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性很强的刊物。主要报道城市交通、道路、桥梁、防洪、排水工程的教学、科研、勘察、设计、施工、养护、管理、产品生产以及公路、铁路、港口、水利系统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等最新科研成果,我们竭诚欢迎从事这些行业的广大科技人员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6.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3):206-206
<正>《城市道桥与防洪》杂志是一份面向全国城市交通、道路、桥梁、防洪和排水工程界的科技期刊技术类刊物,是一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性很强的刊物。主要报道城市交通、道路、桥梁、防洪、排水工程的教学、科研、勘察、设计、施工、养护、管理、产品生产以及公路、铁路、港口、水利系统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等最新科研成果,我们竭诚欢迎从事这些行业的广大科技人员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7.
<正>《城市道桥与防洪》杂志是一份面向全国城市交通、道路、桥梁、防洪和排水工程界的科技期刊技术类刊物,是一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性很强的刊物。主要报道城市交通、道路、桥梁、防洪、排水工程的教学、科研、勘察、设计、施工、养护、管理、产品生产以及公路、铁路、港口、水利系统相关领域的新技  相似文献   

8.
DCKE  张守生图 《摩托车》2012,(11):112-113
皮衣客、雪茄客、嬉皮士、朋克、爱丽丝、NEWSCHOOL、OLDSCHOOL、小年轻、老头子、男同志、女萝莉、高富帅、白富美、吊丝男、拜金女、金属狂人、咬着奶嘴的小宝贝、控制不住心跳的绿巨人、刚刚沉浸在恋爱中的情侣、内裤穿外面就能飞的美国超人。  相似文献   

9.
2013年6月,商用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依次为:东风公司、北汽福田、金杯股份、江淮、一汽、江铃、上汽通用五菱、重庆长安、重汽和长城,分别销售5.48万辆、5.03万辆、2.78万辆、2.40万辆、2.32万辆、1.52万辆、1.51万辆、1.50万辆、1.32万辆和1.16万辆。2013年6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25.02万辆,占商用车销售总量的71.36%。2013年上半年,商用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依次为:北汽福田、东风公司、江淮、金杯股份、一汽、江铃、重汽、上汽通用五菱、南汽和重庆长安,  相似文献   

10.
《汽车维修技师》2008,(10):43-43
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几十种进口和国产汽车自动变速器的阀体图。进口车系自动变速器包括:丰田、本田、日产、三菱、现代、起亚、大众、奥迪、奔驰、宝马、保时捷、沃尔沃、欧宝、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包括:上海通用、广州本田、东风、长安、东南、奇瑞、一汽大众等。书中的自动变速器阀体图形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交通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交通建设正逐渐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快速构建带动了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全面发展!川藏铁路等重难点工程的建设给本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及时总结重难点隧道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邀请天津大学张稳军教授%我刊副主编&作为专刊组稿负责人!陈湘生院士、李术才院士、郭陕云教授级高工、何川教授、袁大军教授、朱合华教授、朱伟教授、陈建勋教授、王华牢教授级高工、吴德兴教授级高工、李国良教授级高工、肖明清教授级高工、史海欧教授级高工、洪开荣教授级高工、马栋教授级高工和赵勇教授级高工等!位专家和学者作为专刊组稿咨询专家!丁文其教授、汪波教授、张成平教授、叶飞教授、王树英教授、陈馈教授级高工、郭小红教授级高工、汪成兵教授级高工、陈健教授级高工等58位专家和学者作为专刊组稿专家!以专刊形式出版重大隧道工程关键技术领域高水平、创新性研究成果本期专刊共组稿件100余篇!经编辑部组织专家审阅!最终录用21篇。本专刊主要针对重大隧道工程关键技术领域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和梳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综述:主要综述内容包括隧道建设面临的若干挑战与技术突破、盾构隧道实用抗震计算方法、超高水压越江海长大盾构隧道工程安全、长大隧道工程结构安全风险精细化感控、公路隧道近%&年的发展趋势与思考、蒙华重载铁路矿山法隧道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试验与浆液扩散机理、土-结构动力作用体系混合试验。(2)基础理论: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交通)水工隧道中基于预应力锚固系统的及时主动支护理念及其技术实现、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密封垫防水性能及受施工荷载影响、大直径盾构隧道斜螺栓环缝抗剪特性、基于小孔扩张弹塑性理论注浆起始劈裂压力、高水压泥水平衡盾构掘进模型试验平台的研制与应用、基于!3DZI的隧道开挖与支护质量检测技术、不同渗透系数地层中泥浆渗透成膜试验、深埋隧道注浆加固围岩非达西渗流场及应力场。(3)工程实践: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绿泥石片岩地层大跨度公路隧道大变形控制及合理支护形式现场试验、土压平衡盾构不满舱施工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超大跨度隧道上台阶CD法中隔壁施工力学行为、高地应力千枚岩隧道二次衬砌施作时机、石膏质岩隧道新置换衬砌结构受力特征重大隧道工程关键技术突破及应用所涉及的新理论、新工法、新技术和新材料将为我国从“隧道大国”向“隧道强国”迈进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公路学报》将持续关注重大隧道工程关键技术突破及应用的最新科研成果!以期为广大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与交流沟通平台!促进中国公路交通行业的安全、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国内外生态驾驶的研究进展,对生态驾驶影响因素、生态驾驶控制策略、生态驾驶实施效果及生态驾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介绍驾驶人个性特征、外界刺激信息、道路状况及交通条件、车辆自身特征、行驶参数等生态驾驶的影响因素,归纳生态驾驶的优化控制策略,分析了实施生态驾驶的效果,总结静态、动态的生态驾驶培训方法,生态驾驶辅助设备,生态型智能交通等方面的生态驾驶应用。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表明:生态驾驶无需改变车辆结构便可以减少30%左右的燃油消耗,降低20%~30%的污染物排放;有必要深入研究理论型生态驾驶策略,以定量的、形象化的方式研究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生态驾驶辅助系统;需加强生态驾驶的推广,将其纳入驾考培训体系之中,从而全面促进中国驾驶人的节能减排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关宝树 《隧道建设》2017,37(3):264-274
强调隧道维修管理的基本原则——"早期发现,预防维护",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指出为了建立预防管理体制,必须解决3个问题:1)明确维修管理中对隧道性能的要求,建立性能管理目标;2)确立能够获得准确情报的检查、调查方法;3)建立模式化的隧道变异原因推定方法,确立变异基准。结合日本的经验,分别阐述了上述3个问题:1)维修管理中对隧道性能的要求——确保能够安全通行的空间,应控制变异在结构物剩余寿命容许范围之内。2)确立能够获得准确情报的隧道检查、调查方法,目前日本隧道检查、调查方法正向着省力化、标准化、高速化和电子化等"四化"方向发展;介绍了表面劣化、表面缺陷、内部缺陷、衬砌背后空洞、净空位移和形状变化等的调查及量测技术,例如隧道检测车、隧道衬砌连续打击监测系统、高速钻孔系统、地质雷达和3D激光扫描等设备及技术;同时介绍了利用这些检查结果对结构物的耐久性进行诊断,决定是否采取对策及采取什么对策的系统。3)隧道变异的类型及变异强度的判定基准及判定模型。以日本石川县隧道维护管理为例,介绍其基本观点:1)在隧道中不考虑寿命;2)劣化预测主要是对采取对策前寿命的预测;3)介绍预防维护管理的方法、健全度评价及对策标准。最后强调:对我国而言,最重要的是彻底改变"重使用,轻维护"的事后管理方法和体制,建立起与"隧道大国"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石灰岩粗集料在沥青路面表层中的适用性及耐久性,通过采用压碎试验仪、冲击试验仪和洛杉矶磨耗试验机在分别改变压力增加速率及压实功、改变冲击功和改变钢球数量质量及转动置数条件下依次对比研究了石灰岩与玄武岩粗集料的压碎值、冲击值和磨耗值,并分析了各性能衰减规律。结果表明:石灰岩粗集料的抗压性能、抗冲击性能和耐磨耗性能均较玄武岩稍差,且衰减较快;抗压碎能力与荷载压力、抗冲击能力与冲击次数以及磨耗损失与转动置数之间均呈二次曲线相关关系;冲击值、磨耗值与压碎值之间均有较好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借鉴美国自动公路系统(Automated Highway Systems,AHS)技术框架,系统回顾了初级应用、通信技术、绿色能源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不同因素驱动下智能公路的概念演化、技术发展和未来变革。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在AHS的研究基础上延伸和扩展了智能公路的概念和技术框架,提出了未来智能公路系统的演化方向以及包含信息管理层、网络通信层和感应控制层的智能公路体系架构。同时,瞄准当前主流技术和未来科技发展方向,总结了泛在无线通信、高精度定位与导航、车辆队列控制、无线充电、道路智能材料、道路主动安全控制、面向出行即服务的车路信息交互、基于基础设施的智能决策规划等驱动智能公路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研究现状,并基于这8项关键技术的自身发展特点,提出了未来智能公路技术应用和推广的建议措施;分析了车路协同一体化、智能平行系统、人工智能、交通信息安全、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将对未来智能公路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系统性地预测了智能公路技术的商业化推广路线以及未来智能公路的应用将进一步降低自动驾驶的技术设备成本,为自动驾驶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稳定和高效的交通环境。研究成果将对当前和未来智能公路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相互融合,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社会呈现出人口、建筑以及财富的高密度特征,人们对灾患的预警、应灾、灾后复原、恢复和重建能力有着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桥梁抗震也向着对各种实际需求具有高质量、高性能适应性的智能性方向发展。为进一步深化可持续发展,当前结构抗震已经从基于生命安全的结构抗震减震转向震后结构功能可恢复与快速修复,这对桥梁抗震的韧性提出了要求。为此,首先介绍了桥梁抗震中智能和韧性的含义,指出其是桥梁抗震研究的2个主要关注点,阐明了智能和韧性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关系。而后从近断层地震荷载、桥梁减震体系设计、桥梁装置的设计、可恢复结构和预制装配技术以及桥梁路网系统等方面,基于智能和韧性的视角,总结了研究人员为提升桥梁防震能力所做的努力。并基于现有的工作基础,从抗震体系或装置的多功能与高性能化、监测技术的高效发展以及韧性评价体系的完善方面,阐述了进一步推进抗震智能与韧性应该做的工作。最后,结合当前“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表现出来的引领作用,对未来在设计、运营、震后维修等阶段如何方便、快捷、高效地保证桥梁抗震智能和韧性进行了展望和构想。  相似文献   

17.
陈重  郑建龙 《路基工程》2013,(5):121-123
为掌握红砂岩路基现场动态模量的特点,通过便携式落锤式弯沉仪(PFWD)试验、现场承载板试验、贝克曼梁试验和压实度试验,分析红砂岩动态模量与静态模量、弯沉、压实度和含水率(稠度)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动态模量与这些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研究表明:动态模量与静态模量、动态模量与弯沉、动态模量与压实度、动态模量与压实度和稠度均有良好的幂函数回归关系。因此,可采用PFWD来代替承压板试验、弯沉和压实度试验。  相似文献   

18.
渗漏水防治是隧道及地下工程全寿命周期内必须面对的难点和挑战。为此,综述了隧道及地下工程渗漏水防治实践与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了渗漏水类型及诱发原因、服役期渗漏水检测方法及原理、设计施工阶段渗漏水预防的理念及技术措施、施工运营期渗漏水处治的内涵及方法,展望了值得重视的未来发展及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及地下工程渗漏水可按照渗漏水发生部位、形式、水量分为不同类型;渗漏水诱发原因极其繁杂,涉及水文地质条件、设计、施工、使用环境等多个方面;服役期渗漏水快速无损检测法的精度还有待提高,现阶段应与传统检测法相辅相成,其未来发展趋势为智能化、轻巧化和实时监控预警;渗漏水预防的核心在于防排水设计原则合理、防排水系统施工质量可靠、防水材料强度及耐久性满足要求;渗漏水处治的主要方法是注浆封堵,浆液扩散机理、注浆量及注浆厚度确定、浆液与水相互作用以及新型注浆材料研发等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所得研究结论与展望对于隧道及地下工程渗漏水防治的实践和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山区道路泥石流滑坡活动特征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崔鹏  林勇明  蒋忠信 《公路》2007,(6):77-82
我国山区地质地貌条件复杂,有利于灾害的形成,道路沿线泥石流滑坡广泛分布,活动频繁,危害严重。从道路展线和路基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山区道路特别是沿河道路的易损性;通过分析以往泥石流滑坡对公路、铁路的危害实例,总结出山区道路泥石流滑坡的危害方式,主要有危害路基路面、冲毁道路桥梁、淤埋道路设施、弯道超高和漫流改道、阻塞河道引发次生灾害等;分析了道路泥石流滑坡的活动特征,发现道路泥石流滑坡的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地带性、集中性、地段性和坡向差异性。这种认识能为山区道路工程建设和山区交通安全保障,提供减灾的背景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沥青混合料是多级多相颗粒性材料,其复杂的颗粒特征、界面效应和迁移行为决定了离析特性、压实效果与力学响应。为了解析沥青混合料的微细观作用机理,为混合料组成优化设计、施工控制及性能预测提供理论基础,进而提升沥青路面的耐久性,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矿料-沥青体系的研究成果,并将摊铺、压实、服役阶段的沥青混合料分别看作不同状态及迁移自由度的矿料-沥青体系。首先,针对矿料体系的颗粒特性,分析了颗粒几何形态以及尺寸效应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多级矿料复合几何特征表征方法。其次,针对松散态的矿料-沥青体系,梳理了矿料颗粒体系的接触摩擦特性、界面交互作用等细观特征,介绍了沥青混合料的离析行为评价方法,分析了颗粒迁移行为对离析倾向的影响,并讨论了离析形成机理;针对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过程,描述了动态压实特性与颗粒的迁移行为,分析了矿料几何特征、矿料-沥青界面效应对颗粒迁移行为的影响,从内部颗粒迁移角度讨论了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过程;针对压实成型的沥青混合料,介绍了矿料-沥青体系的颗粒迁移行为,并分析了颗粒微迁移特性对沥青混合料力学强度的影响。最后,将运输摊铺过程的松散态、压实过程中的错动态、服役过程中的成型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