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解决重载铁路桥梁损毁后的快速抢修架设问题,研究了重载铁路抢修梁快速架设装备方案。比较了现有桥梁抢修器材的架设方法与战术指标,分析用于重载铁路桥梁抢修的适用性;介绍了重载铁路抢修梁快速架设装备的性能参数及组成单元,并对各单元的构成部件进行说明;论述了重载铁路抢修梁快速架设装备的架梁步骤。研究的装备具有专业化、一体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等特点,可实现一孔32 m及以下跨度的重载铁路抢修钢梁在6 h内完成架设,并具备通车条件。该研究成果极大提高了我国重载铁路桥梁快速抢修的技术水平,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气垫技术在铁路桥梁应急抢修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气垫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应用情况,以及气垫船的优点;从我国铁路桥梁特点谈使用气垫平台进行应急抢修的必要性;提出拟想的气垫平台方案,设计出基础、梁部使用气垫平台抢修的具体方法;从实际需要出发呼吁有关部门开展和推动铁路桥梁抢修气垫平台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设计跨度、设计荷载、行车限速、刚度控制、器材的轻便性以及战术要求等方面对快速铁路桥梁抢修器材的主要战术技术条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快速铁路桥梁抢修器材的研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作为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市域铁路桥梁技术标准应与市域铁路设计速度及市域铁路车型相匹配,考虑市域铁路在轨道交通体系中的定位,还应与市域铁路的功能定位相协调,以体现设计标准的技术经济合理性。在分析适合市域铁路的载荷图式和车体的基础上,采用车桥耦合动力分析模型对欧盟挠跨比限值进行验证,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市域铁路ZS设计荷载标准及单双线梁体的挠度限值,并列出适用条件。在分析残余徐变变形限值的形成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市域铁路桥梁梁体的竖向挠度限值建议。并以我国主要市域铁路桥梁形式为例,提出了主要桥面布置参数的确定原则和建议。通过对上述梁体竖向挠度限值、残余徐变变形限值和桥面布置参数的分析,为我国市域铁路桥梁设计和建造的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提供了保障,为相关市域铁路技术标准的编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1825年铁路问世,既给战时军队机动和后勤保障提供了新的重要的运输方式,也使铁路成为战争中被破坏的重要目标。铁路桥梁是跨空结构,易坏难修,成为铁路工程抢修中最为艰巨和困难的工程,因此最先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19世纪后半期,国外开始出现了可以多次装拆、重复使用的,由预制互换性金属部件和紧固件组成的抢修钢梁。其结构单元的外形尺寸、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战争的特点出发,讨论战时条件下9种破坏方案及其铁路通过变化,提出了车辆运行折算中断时间的概念,重点研究探讨战时铁路通过能力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为战时制订铁路运输计划和方案提供技术参考依据,同时也能为铁路的快速抢修恢复提供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7.
重载铁路桥梁劣化评定标准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载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提高了铁路的运输能力和经济效益,但列车轴重提高和编组增加使既有铁路桥梁病害日益加剧。现有的铁路桥梁劣化评定标准中的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和等级评定标准等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按照既有规范进行劣化等级评定不能准确反映重载桥梁结构的实际技术状况,因此,迫切需要进行重载铁路桥梁标准化劣化评定技术的研究。本文主要针对朔黄铁路桥梁劣化现状,结合既有规范对铁路桥梁劣化评定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对朔黄铁路桥梁进行了劣化评定,以此形成一套重载铁路桥梁标准化劣化评定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8.
铁路桥梁的桩基础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断桩或废桩现象,严重影响铁路基础安全。对摩擦桩基础设计和补桩设计原则进行说明,并以东北新建客运专线铁路某实际工点为算例进行演示。介绍常用的补桩方案,对各方案优缺点进行分析,确定最后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验证铁路IFD标准的适用性,发现并完善该标准的内容,先后在西成客专、银西客专和黔张常铁路等试点项目的桥梁BIM设计中对铁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进行应用,重点对桥梁BIM模型中须加入的几何和非几何信息的IFD编码进行研究。研究后认为,为了满足铁路桥梁数据化的需求,满足不同软件平台间、不同设计阶段和不同专业间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满足施工和运维阶段对设计模型信息的提取,须对铁路IFD标准中的铁路桥梁工程构件、工项、产品以及桥梁工程特性进行扩充。笔者把在工程实践中扩充的IFD编码整理出来,供学习讨论。对于铁路桥梁工程所涉及的地理信息,也给出了分类与编码规则。通过对铁路IFD标准的扩充完善,对BIM技术在铁路建设项目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六四式铁路梁适应范围广,技术性能好,储备数量大,在突发事件中已经并继续为保障铁路运输做出重要贡献.为了使铁路桥梁抢修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以便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要求,需要使用专家系统辅助决策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作者阐述了六四式梁CAD的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公铁两用挖掘机特有的作业性能和对铁路路堑坍方抢修作业的良好适应性,并对我国铁路路堑抢修状况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公铁两用挖掘机在我国铁路路堑抢修工程中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铁路桥梁承载能力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简述结构可靠度指标计算中心点法和验算点法的基本原理,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对时速160、200 km客货共线铁路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和时速250、350 km客运专线铁路预制、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时速160、200、250 km客货共线铁路和时速120 km重载铁路(Z=1.2)道砟桥面简支钢桁梁,时速250 km客运专线铁路钢-混凝土简支、连续结合梁,时速160 km城际铁路钢管混凝土桁架连续梁等进行了承载能力可靠度指标校准计算,对铁路桥梁承载能力的可靠度指标给出了建议值。  相似文献   

13.
岩溶地质条件下铁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铁路运行标准的普遍提高,对铁路桥梁特别是高铁桥梁桩基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沪昆客专江西段HKJX-1标坑头特大桥岩溶地质特征,阐述了在不同岩溶地质条件下采取的几种不同的施工方案,并对这几种不同的方案的实用性和施工周期、施工成本等方面做出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桥梁抢修决策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桥梁抢修决策系统具有根据桥梁破坏现场情况及桥梁有关数据,利用桥梁抢修专家经验和知识进行推理,制订可能的抢修方案,并进一步对方案进行评估,提出最佳抢修方法的抢修决策专家系统,由于系统利用了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大大缩短了决策时间。在系统的设计中,各部分都统一地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方法和问题求解环境,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系统以模糊规则推理机制贯穿全部问题求解过程。文中还描述  相似文献   

15.
鄢勇 《高速铁路技术》2011,(3):43-46,68
文章介绍了日本铁路桥梁刚度的主要控制标准的主要内容及方法。通过日本铁路设计规范在理论研究,检测列车在桥上运行的实际结果,从结构安全性、使用性、恢复性三方面分析桥梁结构在列车以不同运行速度条件下刚度控制标准。结果显示其刚度控制标准很好地满足了列车在平时及地震条件下的运行安全与舒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单一的列车荷载图式难以反映新形势下的铁路运输状态。我国铁路于2017年颁布实施了TB 3466—2016《铁路列车荷载图式》,对客货共线、重载、高速和城际铁路应采用的列车荷载图式及应用方法进行了规定。与图式配套的动力系数还未开展相关研究,桥梁设计时只能沿用既有规定。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国内外动力系数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调研和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各国的运输模式不同,采用的荷载图式和配套的动力系数均有所差别。我国须要对既有动力系数的适应性展开研究,并进一步完善设计动力系数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新建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桥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铁路桥梁在提速状态下的实测结果研究分析 ,结合国外最新的铁路桥梁结构设计 ,分析我国既有铁路常用桥梁对速度 2 0 0km/h客车、12 0km /h货车的适用性 ,提出新建时速 2 0 0km客货共线铁路桥梁设计一般规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现今铁路桥梁美学状况的分析,介绍了铁路桥梁设计中应注意的美学问题,并对常用铁路桥梁桥型进行美学方面的分析,提出设计中的重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铁路桥梁发展的体会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世纪之交的铁路桥梁主要以高墩、大跨、高速、耐久性为主要发展形式 ,结合近些年铁路桥梁的建设 ,介绍铁路桥梁在跨越能力、允许通过速度、新材料、耐久性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长足的发展。随着多条客运专线及宜万、福厦等铁路及多座跨长江桥梁的建设 ,这些桥梁建成后将会对世界桥梁建设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深厚软土地区,桥下堆载与重车通行易引起桥墩沉降及倾斜,致使桥梁支座纵向位移超限。以大丽铁路某特大桥为工程依托,开展铁路桥梁支座顶升更换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考虑运营铁路天窗期施工作业时间短、作业面狭窄、涉及专业施工内容多和安全风险高等特点,提出了用两台千斤顶同步顶升更换既有铁路桥梁支座的方案,并计算分析了千斤顶的选取、桥墩局部承压和梁缝缩小值等技术参数。结果表明:(1)采用两台DYG200型号的千斤顶,单台起重量2 000 k N,满足顶升重量要求;(2)既有桥墩顶帽C25钢筋混凝土局部承受压应力为12. 526 MPa,局部压力为885 k N,满足规范要求;(3)调整支座的梁体顶升高度为20 mm,更换支座的梁体顶升高度为88~92 mm,顶升高度满足现场施工需要;(4)顶升更换既有铁路桥梁支座施工技术对铁路桥梁支座纵向位移超限病害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