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计算机编制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高速铁路行车组织工作的特点,对计算机编制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进行了研究,通过系统分析,探讨了适合我国高速铁路特点的编图理论和方法。在确定了高、中速列车运行线的合理铺划顺序之后,根据各类列车的不同性质,提出了3种算法。在广泛借鉴国内外利用计算机编图经验的基础上,利用这些算法,开发了计算机编制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系统,其内容包括基础数据的存取与管理、铺划列车运行线、运行图选优、运行结果输出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采用模式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时颢 《铁道学报》2000,22(1):92-97
分析了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与既有铁路列车运行图的主要区别,提出并论述了在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中如何满足旅客运输市场需求、合理利用通过能力以及便利列车运行调整的几个关键问题;借鉴国外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思想,研究了我国高、中速列车共线运行的具体实现形式,综合分析后提出了高速铁路运行图初期采用集中-均衡模式,远期采用合理负荷下的规格化饱和运行图模式的论点,并对这种模式下高速铁路的通过能力进行试算  相似文献   

3.
在已有既有线列车运行图评价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评价指标选择方法,建立符合高速铁路自身特性的运行图评价指标体系,对于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和质量评价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列车运行图是轨道交通生产的综合性计划,结合天津地铁1号线实际编制列车运行图的经验,分析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要素及编制程序,归纳、总结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技巧,以提高列车运行图编制的水平,使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计划做到科学、合理和经济.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自动移线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特点,提出了阶段移线法,该方法把移线过程从一个带回路的图结构简化为一个树结构,进而又简化为一个计算机非常容易处理的链结构,介绍了实现阶段移线法的两个关键技术。在《计算机编制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系统》等试验环境中,运用阶段移线法自动处理移线问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大大地提高了列车运行线调整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列车运行图编制质量的评价问题,以列车运行线反馈技术指标与占用运输资源赋权比定义列车运行线效率指数,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列车运行线效率指数求解模型;考虑列车运行图编制的NP-hard属性,根据满意度理论构造基于列车运行线效率指数的各列车运行线满意度计算公式,再结合列车等级权重求解整个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质量满意度。以成遂线、胶济客运专线实际列车运行图为例对给出的评价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相对指标的评价方法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在评价列车运行图编制质量时具有一般性,而且所得各列车运行图编制质量的评价结论相互间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7.
国外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方案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高速铁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运营经验积累,形成了成熟和高效的旅客运输组织方案,主要体现在紧密结合市场需要,设计高效益的列车开行方案、列车运行图、种类丰富的客票以及构建基于“无缝运输”理念的联合运输体系。分析国外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方案特点,结合我国铁路高速客运产品的开发实际,提出编制市场导向型列车运行图,创新列车开行方案与列车运行图设计,加强铁路旅客联合运输体系研究,以使我国铁路适应客运市场需求,提高客运服务质量,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周期性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技术在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在周期图的基础上,如何合理加入非周期列车运行线成为"周期+非周期模式"列车运行图在我国铁路网大规模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此外,"周期+非周期模式"下列车接续关系更为复杂,而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列车运行图随线路的开通不断调整,短时间内难以形成符合市场运营需要的接续关系。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周期图的加线模型,考虑周期结构和灵活接续等约束,构建基于灵活接续的周期性列车运行图加线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以实现列车接续方案设计与"周期+非周期"运行图编制的综合优化,并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提高了"周期+非周期模式"列车运行图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9.
以列车在车站的作业时间、动车组在终点站的接续时间和车站到发线数量为约束条件,以列车旅行时间和动车组接续时间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建立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综合优化模型.模型求解算法主要采用了4种关键技术:以定序列车运行图优化方法化解列车作业时间冲突,以交换列车到发顺序化解到发线冲突,通过保持到发线运用紧张时段的列车到发顺序防止产生新的到发线冲突,运用匈牙利算法求解以动车组最小接续时间为目标的动车组周转方案.算例分析表明,运用给出的模型和算法能够达到整体优化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京沪高速铁路运行图的高速路网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拟建的京沪高速铁路运营初期采用高、中速列车混行的运营模式决定了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不能脱离既有路网单独编制,论文从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角度,提出了两层网络表示法构建基于京沪高速铁路的高速网状线路理论,宏观层用来描述网状线路的结构和线路衔接关系。计算高,中速列车的运行径路;微观层以轨道电路,道岔等单元计算列车的接,发车进路以及平行,敌对进路,仿真结果证明该理论可以应用于京沪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是青藏铁路建设全面攻坚年,也是青藏铁路建设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海拔更高、困难更大、任务更重”的严峻考验,广大建设者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攻克“三大难题”,顽强拼搏,艰苦奋战,取得了年度计划超额完成、重点工程进展顺利、越岭施工形成高潮、铺轨架梁成绩显著、质量环保全面创优、  相似文献   

12.
郑西客运专线渭南站位线路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郑西客运专线铁路的技术要求和地处黄土地区的特殊地质问题,结合郑西客运专线设计中确立的一系列专题科研成果,对渭南车站段线路所处区域内的地质情况及断裂、滑坡等特殊地质,开展了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评价分析,以实际勘察资料为基础,经过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做出较为合理的线路方案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13.
介绍生产力布局调整后我局计量工作面临的一些挑战,对如何调整铁路计量工作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军 《铁道知识》2006,(1):24-25
石太铁路由石家庄至太原,始建于1907年,已有近100年的历史,虽然多次改建,已建成双线电气化铁路,但在铁路跨越式发燕尾服中能力已饱和,不能适应运量增长的需要,按《中长期铁路风规划》安排,铁道部决定率先修建石太客运专线,于2005年6月11日开工,计划工期4年建成。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全长1110公里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以来,各参建单位按照铁道部 提出的“拼搏奉献,依靠科技,保障健康,爱护环境,争创一流”的要求,克服高寒缺氧等重重困难,夺取了青藏铁路开局之年的全面胜利。 切实做到“三同时”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既是我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又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种一个重要的起源和分化中心。其生态环境既独特原始又脆弱敏感,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全  相似文献   

16.
神奇的天路--青藏铁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8月24日10时25分,万众目光凝聚在银装素裹的唐古拉山上.帐篷造型的唐古拉车站站台前,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一声令下,南北两架装扮一新的高原新型铺轨机伸出长臂,分别从两个方向把两节长25 m的轨排稳稳落下,青藏铁路在世界铁路海拔最高点--5 072 m铺轨通过,标志着中国铁路成功跨越"地球第三极",攀上世界铁路之颠.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轮对堆焊修复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俄罗斯近年来机车车辆轮缘磨耗堆焊修复技术的发展情况。通过大量科研工作,使机车车辆轮对耐磨堆焊修复技术在全俄罗斯铁路得到了广泛推广,解决了轮对不足问题,并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该项研究获得了1998年度俄罗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相似文献   

18.
银西线引入西安铁路枢纽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对西安铁路枢纽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结合西安铁路枢纽总图规划,按照"客内货外、客货分线、布局合理、近远结合"的原则,确定银西线引入枢纽方案为与西平铁路并行至乾县车站合场设站后客货分线引入,并重点研究了银西线客车引入西安站方案及动车引入西安北站联络线方案。  相似文献   

19.
铁道车辆减速顶是一种不需要外部能源、能自动控制车辆溜放速度的液压设备,在国内外编组站已得到广泛应用。TB/T2460—2009《铁道车辆减速顶》由TB/T2460—1993《减速顶通用技术条件》、TB/T2774—1997《减速顶测试方法》整合修订而成,并将TB/T2664—1995《减速顶安装、运用、维修》的安装部分纳入其中。介绍修订的原因和主要修订内容,解读TB/T2460—2009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铁道货运》2005,(11):42-43
第一条为加强铁路专用线与国铁接轨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