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郑和宝船的尺度虽然有不少学者进行质疑,但却有众多的学者给予回应,并确信各文献的记载。出土的宋代海船以长宽比与宝船相近,证明宝船是福船船型,而不是沙船船型。泉州古船可作为复原宝船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吕航 《中国船检》2004,(8):76-79
在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里有一幅郑和下西洋的巨幅壁画,画上所乘的宝船是艘平底的沙船。这个谬误在20年前就遭到学者们的反对。宝船应该是尖底的福船。但宝船具体“什么样”?则是个历史之谜。7月,记者在厦门采访,正值当地晚报报道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庄景辉先生的最新研究成果,宝船的形状与尺寸在福建破解。  相似文献   

3.
史籍记载郑和下西洋船队中长四十四丈尺,阔一十八丈的大型宝船,其体势巍然,巨大无比是可信的。从宝船船型特征出发作船舶技术分析后认为,历史上曾辉煌的宝船确实存在不少技术缺陷,郑和宝船是空前绝后的。  相似文献   

4.
丘克辉同志在《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考》(载《航海》一九八三年第二期)一文中,介绍了学术界、航海界对宝船尺度的不同意见,引起了我的兴趣。经查阅有关史料,我认为,《明史·郑和传》关于宝船尺度“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的记载是正确的,不能轻易否定。明代人对宝船尺度的记载并非仅见于《<瀛涯胜览>序》。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一载:“今城之西北有宝船厂。永乐三年三月,命太监郑和等,行赏赐古里满刺诸国。通计官校、旗员、勇士、士民、买办、书手,共二万七千八百七十余员,名宝船,共六十三号。(笔者按:《明史》作‘六十二’。一艘之差,显为记误或  相似文献   

5.
载重只有36吨的沿海货轮S号,航行途中沉没于水深十多米的大海里。由于打捞费用大大超过船货总值,沉位又非主要航道,故未予强制打捞。因而,肇事的原因一直难以弄清。世界航海史上,曾有不少船沉海底无法捞起的事例,但其原因,大多数还是能够弄清的。  相似文献   

6.
宝船是中国航海史、科技史、文明史上与故宫、长城媲美的文化遗产.大号宝船到底有没有?由于明帝国政策的变化,与下西洋、宝船相关资料被后世反复销毁,使宝船成了一个历史之谜. 技术专家认为:大号宝船建造、航行难.目前共识是大号宝船可能有,但主力是1500料~2000料(六桅八帆,40米~60米长,载重千吨级)及更多中、小型船.  相似文献   

7.
曹凛 《中国船检》2013,(4):94-97
郑和五下西洋前,对宝船进行了例行检查和修补,之后船队在福建长乐港驻泊近一年,期间当地船厂的提举与相关管理官员对船队船质进行了检查。船队于1417年冬五下西洋,并在波斯湾建立了霍尔木兹基地,以方便船队在此进行远洋补给、船质检查和修补,为返航提供安全保障。宝船的例行船质检查1416年年底,明朝皇帝因18个国家的访问,命郑和准备第五次下西洋,郑和接受了回访和护送各国使节回国的任务,这当中还有一系列军事任务。  相似文献   

8.
沉船打捞是海上救助的难点,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沉船事件,使国家和相关主管机构意识到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因此国家大力提高救助装备配备水平,从事沉船打捞行业的企业与专家不断增加研发力度,努力提升打捞技术和开发更为先进的打捞装备。本文介绍了当前的沉船打捞的主要研究方向,同时针对当前研究方向提出了未来沉船打捞的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沉船的强制打捞清除是目前海事管理中一个存有争议和尚待解决的难点。通过对《残骸清除公约(草案)》中沉船强制打捞清除的定义、成立要件、实施及费用的实现等内容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国家已认识到该公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很多航运大国以及国际海事组织都在为公约的生效而积极努力。深入分析了该公约对沿海国、船旗国的权利、责任以及海上强制保险制度,并阐述对难点问题的建议和主张。  相似文献   

10.
沉船沉物,是指沉没于沿海水域或内河通航水域的船舶、设施及其设备和其他落水物体。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影响安全航行、航道整治和有潜在爆炸危险的沉船沉物,以及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环境重大污染损害的沉船沉物,应当进行打捞清除。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系统的关于沉船沉物打捞的的规定,尤其是缺乏程序方面的规定,实践中沉船沉物打捞问题成为困扰海事部门进行水上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难题。以下笔着试图从管理角度对沉船沉物打捞有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林永存 《航海》2005,(5):8-12
郑和下西洋研究热点中的“宝船之谜”,至今纷争莫属。在纪念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之际,厦门福船作坊复制“郑和宝船”模型一艘,在上海举办的“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参展。这艘由厦门大学庄景辉教授和福船作坊洪玉生技师共同研制的船模,重现了“郑和宝船”的雄姿与风采,为破解“郑和宝船之谜”揭示了一种新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从今年4月1日起,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专业救助打捞力量的交通部救助打捞系统,将按照国务院的批示精神,实施救助和打捞分开的体制改革。改革后,救助单位经费列入中央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打捞单位仍保留事业单位性质,但实行经费自收自支。因此,打捞单位未来如何发展已是一个迫在眉睫需要研究的课题。一、国家专业打捞队伍的存在是经济发展、政治、军事、战备和履行国际公约的需要改革后,打捞单位除了自身发展的任务外,还要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责:承担国家指定的特殊的政治、军事(战备)、救灾等抢险打捞任务;履行有关国际公约;负责我国海域的沉…  相似文献   

13.
圆满完成体制改革 开创救捞事业新局面 交通部救助打捞系统始建于1951年,是我国唯一的水上专业救助打捞队伍。2003年2月,在国务院领导的直接关心下,交通部会同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中央编办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救助打捞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交人劳发[2003]60号)组织开展了以加强救助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打捞发展的体制改革,实行救助、打捞分开管理。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0月10日,经过烟台打捞局12艘"参战"船舶和200余名职工16天的努力,沉没在距烟台港12海里烟台2号锚地附近海域的"畅通"轮艉段,被成功打捞出水.至此,沉没两年之久的"畅通"轮全部打捞出水,彻底解除了沉船对烟台港航道和附近海域的安全隐患.惊喜之余,不少人仍有疑问,"畅通"轮为何历经两年,才被成功打捞出水?难在哪里?  相似文献   

15.
《船舶工程》2006,28(5):I0001-I0002
继世界最大仿古木帆船——郑和宝船的船模9月24日在南京正式建成对外开放之后,“正式版”的仿明郑和宝船也将开始建造。9月25日上午,在南京举行了仿明郑和宝船建造开标会,此次开标意味着郑和宝船进入了真正的建造阶段。会上,浙江省东阳木雕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上游船舶钢结构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递交了标书,其中台州市路桥金清海洋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的标书预计投资建设金额达5935万元。  相似文献   

16.
关于郑和“宝船”的大小问题,目前学术界、航海界有几种不同的看法。本刊现发表中国航海学会航海史研究会副主任丘克辉同志的《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考》一文作为引子。对“宝船”的大小问题,欢迎大家来稿进一步讨论。——编者  相似文献   

17.
《明史·郑和传》说:“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这44×18丈,换算成公制为138×56米。这样的大船为郑和随员马欢,费信和巩珍三人所证实。而大船的长宽比例为2.45∶1也和泉州发现的宋船2.5,大体相似。可见宋船和明船的历史是一脉相承,而不是偶然产生的。故我们认为《明史》所记是可靠的。查我国计算海船的尺度,有二法。一是虚算法,二是实算法。如使琉球船十丈。“舟长七丈,首尺虚艄三丈”,则宝船44丈中,其实长为30.8丈,其虚长为13.2丈,计算宝船的尺度,要用实长(30丈)不用虚长(13丈),合共仍为44丈。这是本文对宝船尺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设计仿郑和宝船的工作中.结合大量的史料和专家的论著.对郑和宝船作了深入地研究.完成了仿郑和宝船的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9.
《船舶工程》2005,27(3):14-14
经过近一年的建设,郑和七下西洋所率庞大船队的诞生地、当年建造郑和宝船的龙江宝船厂遗址——南京宝船遗址公园一期工程已接近完工,可望于7月正式对游客开放。  相似文献   

20.
各文献所记宝船长与宽之比偏小,曾引起一些学者的质疑,甚至产生各种忖测和无端修改宝船尺度之举。泉州湾出土的宋代海船以其小的长宽比证明,宝船的长度比是合于中国古船的传统的、已经成为质疑宝船尺度,从而否定宝船存在的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