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究沥青混合料应变疲劳试验中小梁的刚度损伤状况,基于材料力学的相关理论建立了小梁刚度损伤模型,分别研究了小梁的损伤由截面下部往上和由上下两边往中间扩展时其刚度衰变规律。研究表明:当小梁的损伤由下往上扩展时,小梁的中性轴与截面上部的距离由初始的0.5h先减小,随后又逐渐增大,最终又回到初始位置,同时,小梁的刚度衰减也经过3个阶段:小梁的刚度下降幅度较大阶段;小梁的刚度下降较为平缓阶段;小梁的刚度下降的幅度又有所增大阶段。当小梁的损伤由上下两边向中间扩展时,中性轴位置保持不变,小梁的截面刚度在初始阶段下降幅度较大,随后逐渐下降,最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
通过沥青混合料的半圆弯拉与小梁三点弯拉试验,分别得到了在2种试验方法下的沥青混合料力学强度、断裂韧性和疲劳寿命.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半圆弯拉强度与小梁三点弯拉强度比近似等于1;半圆弯拉试验得到的断裂韧度和延性断裂韧度比小梁三点弯拉试验得到的都要大;半圆弯拉疲劳试验得到的疲劳寿命比小梁三点弯拉疲劳试验得到的小.同时依据变异系数,表明半圆弯拉试验的变异性最小.因此,用半圆弯拉试验表征沥青混合料的力学特性比小梁三点弯拉试验较优越.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聚脂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的加筋作用及加强沥青混合料自愈能力的功能,根据SHRP研究结果,认为三分点小梁弯曲试验最能反映纤维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选用三分点小梁弯曲试验结果表明,各加入混合料重的0.35%长为3 mm、6 mm和15 mm的聚脂纤维分别能提高混合料10.8%、29.4%、21.7%的抗疲劳性能,但对于15 mm聚脂纤维,由于纤维的分散不均匀,其对混合料的加筋性能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需进一步研究分散工艺。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测血管紧张素Ⅱ对体外培养的牛小梁细胞间质合成的影响 ,探讨原发性开角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方法 ①体外培养牛眼小梁细胞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NSE ,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 )鉴定细胞 ,光学及电子透射显微镜对细胞进行形态学及生长特性的观察 ;②AngⅡ (1×1 0 -7mol·L-1及 1× 1 0 -8mol·L-1)及其Ⅰ型受体拮抗剂孵育牛眼小梁细胞 ,免疫荧光染色测定纤维粘连蛋白 ,并用化学方法检测培养液中羟脯氨酸含量间接推导胶原含量。结果 牛眼小梁细胞培养成功 ,以上皮型为主。AngⅡ明显地增加了牛眼小梁细胞纤维粘连蛋白 ,同时培养液中的羟脯氨酸含量亦相应增高 (P <0 0 5 )。结论 体外培养牛眼小梁细胞技术是研究小梁细胞特性的重要实验技术。AngⅡ可以促进纤维粘连蛋白、胶原合成增强 ,AT1受体拮抗剂可以部分阻断此促增殖效应。  相似文献   

5.
沥青混合料的三种实验力学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的半圆弯拉强度与间接拉伸强度再次试验,得到了半圆弯拉与间接拉伸的强度比为2—3倍左右,并与小梁三点弯拉试验强度相比较,得到了两者的强度比为1左右;进一步对间接拉伸与小梁三点弯拉试验强度进行比较,得到了与半圆弯拉与间接拉伸的强度比相同的结论.比较了半圆弯拉试验与小梁三点弯拉试验的断裂韧性,及三者试验方法得到的疲劳寿命,试验结果表明半圆弯拉试验得到的断裂韧性比小梁三点弯拉的偏大;半圆弯拉试验得到的疲劳寿命介于间接拉伸与小梁三点弯拉试验得到的之间.进一步分析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表明半圆弯拉试验的变异性最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的半圆弯拉强度与间接拉伸强度再次试验,得到了半圆弯拉与间接拉伸的强度比为2—3倍左右,并与小梁三点弯拉试验强度相比较,得到了两者的强度比为1左右;进一步对间接拉伸与小梁三点弯拉试验强度进行比较,得到了与半圆弯拉与间接拉伸的强度比相同的结论.比较了半圆弯拉试验与小梁三点弯拉试验的断裂韧性,及三者试验方法得到的疲劳寿命,试验结果表明半圆弯拉试验得到的断裂韧性比小梁三点弯拉的偏大;半圆弯拉试验得到的疲劳寿命介于间接拉伸与小梁三点弯拉试验得到的之间.进一步分析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表明半圆弯拉试验的变异性最小.  相似文献   

7.
龚建华  张捡 《湖南交通科技》2006,32(4):62-63,91
用钻芯劈裂法检测和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弯拉强度时,需先通过试验统计建立起标准小梁弯拉强度与芯样劈裂强度的相关关系式,然后将路面芯样劈裂强度按照所建立的关系式换算成标准小梁弯拉强度,用来评定路面混凝土弯拉强度。通过试验统计建立了益沅一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芯样劈裂强度与标准小梁弯拉强度的相关关系式,作为该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弯拉强度交工质量检查验收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MMP-2/TIMP-2)系统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 正常人尸眼20只,中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0只眼,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2只眼,均行常规小梁切除术,采用RT-PCR法检测小梁网组织中MMP-2 mRNA和TIMP-2 mRNA的表达.结果 正常人和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网均有MMP-2 mRNA和TIMP-2 mRNA的表达;MMP-2 mRNA在正常人小梁网呈高表达,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表达明显下调,且随病程发展其表达逐步降低;TIMP-2 mRNA在正常人小梁网呈低表达,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表达明显上调,且随病程发展其表达逐步升高;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网MMP-2 mRNA/TIMP-2 mRNA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且随病程发展比值逐步减小.结论 小梁网细胞外基质TIMP对MMP的异常抑制,造成MMP-2/TIMP-2系统的失衡,可能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晚期发生的眼内炎是眼内手术意外引起的滤过泡,或青光眼环钻术有计划做的滤过泡的常见并发症。小梁切除术后眼内炎曾有三例报告,本例行双眼小梁切除术,在患一般的结膜炎后发生双眼眼内炎,随后完全失明。小梁切除后的眼内炎需要对合并有任何型的滤过泡的结膜炎进行有力的药物处理。  相似文献   

10.
小梁切除术自 196 8年Carns首先描述以来 ,经过不断改进 ,滤过手术后的并发症明显减少。至今仍为青光眼滤过手术的主要术式。小梁切除较常见的并发症为滤过过盛引起的浅前房和低眼压 ,其不仅加重术眼的炎性反应 ,还可加速白内障的形成 ,引起角膜内皮失代偿 ,这种并发症在技术的处理上颇为棘手 ,我院自 1999年开展小梁切除与调节缝线的方法以求减小术后浅前房的发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 1999年 2月~ 1999年12月行小梁切除联合调节缝线的患者 2 6例 (34只眼 ) ,为联合手术组 ,…  相似文献   

11.
改性沥青胶浆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高温锥入度试验和低温小梁蠕变试验,研究了改性沥青胶浆性能随改性剂剂量和粉油比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研究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首要工作便是成型对应空隙率下的小梁试件。本文分别采用汉堡车辙仪、剪切压实仪两种成型设备成型试件,对比切割后的小梁试件空隙率及CT扫描后的空隙率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成型方法所成型的试件,空隙率分布规律均是"两头大、中间小";采用汉堡车辙仪和剪切压实仪均可获得目标空隙率下的小梁试件,剪切压实仪一次获取的数量多,而汉堡车辙仪获取的试件空隙率分布稍均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兔眼葡萄膜巩膜引流术后房水流出道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20只中国白兔随机分为2组,一组行葡萄膜巩膜引流术,另一组行小梁切除术,均行右眼手术。术后2周术眼前房内灌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extran),处死后取完整眼球做冰冻切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荧光素的分布。与手术部位处在眼环同一子午线上的同眼的对称部位未手术眼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在葡萄膜巩膜引流术组,荧光素的分布在前、中部巩膜最强,前葡萄膜次之;而在小梁切除术组,荧光素的分布在前葡萄膜最强,前、中部巩膜次之,两组的后葡萄膜和后巩膜均有部分中等亮度的显影,对照组的后葡萄膜和后巩膜则几乎无显影,且两组的前、中部巩膜荧光素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葡萄膜巩膜引流术和小梁切除术术后房水引流均是多途径的,既有外滤过,还增强了葡萄膜巩膜引流。与小梁切除术相比,葡萄膜巩膜引流术还明显增加了跨巩膜引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内皮素-1(ET-1)对小梁细胞收缩状态调节的作用方式,以求探索新的有效而不良反应小的抗青光眼药物。方法通过组织块培养的方法获得三代牛眼小梁细胞,Fulo-3/AM负载后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下动态扫描不同浓度ET-1作用后胞内荧光强度变化,得出[Ca2+]i值。结果10-9、10-8、10-7mol/L ET-1可使小梁细胞[Ca2+]i呈剂量依赖性升高,其中10-8mol/L的ET-1可使小梁细胞[Ca2+]i由327.5±24.57升高至373.60±40.18(n=8,P<0.01)。结论一定浓度的ET-1可通过收缩小梁网而致眼内压升高;其受体阻滞剂或转换酶抑制剂可能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评价是环氧钢桥面铺装的主要检测项目之一。通过三分点小梁疲劳与跨中加载小梁疲劳2种方案,对比了应变控制与应力控制对于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评价的适用性;用2种常见环氧沥青的对比试验数据,印证了分析,推荐使用应力控制;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对疲劳夹具进行了修正,确保其疲劳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在高等级公路上经常修建斜交桥,以适应高标准的线型要求。特别是单孔小跨径桥,常采用整体现浇的斜交板,但目前的斜交板设计却很"粗糙"。通常是把整体板分成若干条"小梁",按单向设计算,也没有定量的考虑斜交角度对内力的影响。所得内力结果可靠性差,计算方法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混凝土路面的损伤开裂机理及其对承载力的影响, 考虑混凝土材料的弹塑性, 应用非线性断裂力学中的双线性黏聚区模型, 结合ABAQUS有限元软件, 在预计开裂部位布设黏结单元, 模拟了四点加载小梁试件从弹性响应到断裂失效的全过程, 以验证双线性黏聚区模型在混凝土损伤开裂分析中的适用性; 应用双线性黏聚区模型分析了Winkler地基上混凝土板的断裂特性和损伤后的承载力衰减。分析结果表明: 在加载小梁受荷全过程中, 梁底应力经历了线性增大、达到混凝土极限强度后减小、最大点上移与变为0等阶段, 作用力-加载位移变化与已有研究一致; 在加载全过程中, 混凝土板的截面应力分布变化与小梁类似; 混凝土板在损伤阶段承载力会持续增大, 但由于板的支承条件与四点加载小梁不同, 板的断裂近似于脆性断裂, 无明显承载力衰减过程, 板断裂时的极限承载力与弹性阶段临界状态承载力之比为1.32;混凝土板发生初始损伤后, 极限承载力最大会衰减至未损伤板的87%, 且随着初始损伤程度的增加, 极限承载力衰减速率变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使用内聚力模型模拟了沥青混凝土的小梁断裂试验,分析了试验过程中梁中间截面上的法向拉应力的分布、损伤规律和裂缝的形成与扩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小梁断裂试验中,梁中间截面上法向拉应力在梁底端最大,向梁顶端逐渐减小;梁中间截面上损伤区域的损伤值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损伤深度也逐渐增加;梁中间截面底端的损伤值达到1时,梁底端就会产生裂缝,而后裂缝向梁顶端扩展,扩展速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9.
文中结合2014年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补助政策的新变化,分析省级层面对专项资金申报、审核及使用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企业申报的规范化流程及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建议,为企业申报补助资金,政府部门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12月4日,由市国资委主办的第三十二届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表彰大会在京召开。集团公司申报的3项成果分别获得北京市级一、二等奖。其中,规划发展部申报的《北京公交"互联网+"管理创新实践》获一等奖;办公室申报的《公交集团档案管理系统创新实践》和稽查中心申报的《综合稽查管理平台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创新与实践》两项成果获二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