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整体打捞"夏长"轮沉船为例,给出大吨位沉船起浮过程的控制条件,提出应用GHS软件建立沉船计算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出沉船打捞起浮过程中货舱及压载舱不同排压水方案、艉部起浮吊力增减等不同工况下,沉船总纵强度、剪切强度及浮态的变化情况,据此得到最优起浮排压水及起浮吊力设计方案。沉船起浮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工程数据高度吻合,证明数值模拟方法正确。  相似文献   

2.
采用CFD方法对弹药舱中固体火箭发动机意外点火后的燃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意外点火的发动机质量流量、弹药舱排气面积等因素对舰船弹药舱内压力场、温度场变化规律以及泄压排气口附近气体流量和温度的影响,揭示了导弹意外点火后,弹药舱泄压排气过程中舱室压力温度变化规律,为弹药舱的排气装置的设计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起重船是沉船打捞作业的主力装备之一,其在水上作业的安全性需要高度重视。为了更加准确、有效地评估起重船打捞作业安全性,本文考虑起重船压载水分配以及沉船耦合作用对起重船运动响应的影响,并基于多体水动力学软件AQWA对沉船起吊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1000t全回转起重船"长天龙"号在沉船打捞作业中的运动响应,提出了一种起重船起浮沉船的打捞作业安全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4.
福建泉州港肖厝作业区4号泊位工程施工过程中,“福达”轮沉船打捞为我公司首次对大型沉船进行打捞施工。本文详细介绍含重油沉船的水下切割施工。  相似文献   

5.
针对过去的沉船打捞吊力计算中,对吸附力影响考虑不够充分的问题,基于土体承载力计算原理,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吸附力数值仿真模型,对比典型工况下数值模型结果与太沙基吸附力修正公式得到的理论计算结果,验证吸附力数值仿真模型的可靠性,对起吊离底过程进行仿真模拟,获取不同入泥深度、不同提升速度及匀速和非匀速等因素对吸附力大小的影响,给出合理的起吊方案,为沉船起吊过程中的吊力分布及结构加强方案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WENO格式精度对舱室内爆炸载荷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舰船舱室内爆炸载荷主要包含瞬态多峰值冲击波和持续时间较长的准静态超压,为了研究WENO格式精度对舱室内爆炸载荷影响规律,基于Fortran平台,采用3阶、5阶、7阶WENO有限差分格式,开发了高精度舱室内爆炸载荷三维数值计算程序。采用Sod激波管、双爆轰波碰撞、激波与熵波相互作用等经典算例初步考察了各数值格式的计算性能。开展了封闭舱室、泄压舱室内爆炸载荷数值计算,探讨了WENO格式精度对舱室内爆炸载荷影响规律。研究表明:WENO格式精度对舱室内爆炸冲击波载荷影响较大,对舱室内爆炸准静态超压载荷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LNG船液舱晃荡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江涛  顾民 《中国造船》2007,48(B11):541-549
随着海上液化天然气开采和卸载的发展,LNG船非充满舱的晃荡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流体体积(VOF)法描述晃荡流场的自由面,结合动网格技术,建立了适合不同几何形状的液舱晃荡数值模拟的计算方法。首先针对二维矩形舱和三维立方体舱及薄膜型舱进行了计算,并将相关的横向力、波高和压力曲线与试验结果作对比,吻合较好,验证了此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然后,对三种不同类型的LNG液舱模型(球形舱、圆柱形舱和薄膜型舱)分别进行了系统的晃荡数值计算与分析,将三者的力、力矩、压力计算结果以及自由液面形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液舱模型在晃荡过程中的结果和现象十分类似,通过对液舱在晃荡过程中的受力和舱室容积的综合衡量,作为一种LNG船的新型舱室,圆柱形舱室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相似文献   

8.
《江苏船舶》2015,(3):16-17
通过对江苏省某市发生过的一起吸沙船沉船事故原因调查分析,发现此船的船体结构存在潜在缺陷。事后通过绘制沉船图纸,采用船舶静力学计算及稳性衡准系统V4.2软件,根据《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建立了船体模型并进行分舱,通过技术分析,发现其破舱稳性不足。当船舶发生舱室破损进水后,丧失回复能力,最终发生倾覆沉船事故。  相似文献   

9.
12 000 t抬浮力打捞工程船为一种集装卸和自航能力于一体的3岛式半潜船,沉浮试验与常规半潜船试验方法类似。文章通过压载舱透气管的特殊设计方案和优化压载舱压排载的顺序,尽量保证压载舱灌满或排空,减少自由液面,在主甲板全部入水、船舶初稳性高迅速减小的情况下,船舶保持正位,实现平稳顺利的下潜和上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近距爆炸载荷作用下液舱各部分的吸能情况,根据实验建立数值仿真模型,研究在有无液体、不同厚度比和不同水层厚度条件下舱室变形和各部分吸能的占比情况。结果表明,液体介质的存在改变了液舱的吸能模式,液舱总吸能主要受到舱室外壁厚度和水层厚度的影响,厚度比和水层厚度的变化对舱壁变形模式和爆炸能量在液舱各部分的占比有一定影响。对液舱各部分吸能机理的阐述,可作为液舱设计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沉船打捞施工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合理的估算及对已知情况进行科学的计算是高效作业的关键。本文对某轮打捞作业中该船的总纵强度进行分析,并列出其它总纵强度计算公式,对沉船打捞总纵强度分析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航海》2017,(6)
在举世瞩目的"世越"号沉船打捞工程中,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创造性地应用了托底钢梁打捞方法。该方法是将一组托底钢梁垫在沉船之下,打捞时起吊力作用于托底钢梁而非直接作用于沉船上。因此,该方法对沉船船体结构破坏较小,能够实现业主方提出的整体打捞并尽量避免船体破坏的要求。该文对"世越"号打捞工程托底钢梁的设计过程进行了总结,并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托底钢梁结构和沉船结构强度进行了计算分析,为以后打捞工程中应用类似打捞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冬季工况下国产小型邮轮极地环境下住舱舱室的气流组织,文章采用CFD软件对使用方形散热器、圆形散热器以及孔板散热器等不同通风末端布置方案的住舱舱室的气流组织进行计算仿真,研究得到了住舱舱室气流组织的温度、预测平均评价指标(PMV)、预期不满意百分数指标(PPD)以及风速等参数的仿真结果,经对比分析获得通风末端布置的最佳方案。并根据方案间的对比得知,在极地环境下,采用方形散热器或圆形散热器能够有效改善住舱舱室室内环境,提高人体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从法理的角度对沉船应急打捞过程中的法律适用做了相关梳理,对相关法律法规在沉船应急打捞中的适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沉船应急打捞需要遵循的相关程序。  相似文献   

15.
为了便于发掘和保护“南海Ⅰ号”及船上的文物,设计一套整体打捞方案,首先将一特制钢沉井压人海底泥土中将沉船罩入其中;然后将底托梁穿过钢沉井底部从而将沉船整体包裹起来;接着将钢沉箱连同其内的沉船吊起并运到岸上,实现了沉船整体打捞。  相似文献   

16.
基于CFD的潜艇高压气吹除主压载水舱系统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压气吹除主压载水舱是潜艇舱室进水情况下最有效的应急挽回手段之一.由于高压气吹除时压载水舱中剧烈的气液混合流动,导致建立的理论模型有一定局限性.本文通过CFD中两相流VOF模型对高压气吹除压载水舱的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吹除过程中压载水舱中气-液混合现象、压力变化情况及压载水舱排水速率等特点,以验证高压气吹除压载水舱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邻舱发生火灾时对被研究弹药舱温度特性的影响,采用性能化消防设计的理念,通过计算机建立三维模型,运用大涡模拟技术的数值模拟方法对邻舱发生火灾时通过公共壁面导热对研究弹药舱舱室内的温度影响进行模拟,通过火灾动力学模拟模型软件进行计算机物理建模与仿真再现邻舱火灾场景,并对仿真结果参数数据进行处理,获得被研究弹药舱内各温度探测器测点处相应参数的实时数据、变化特性等,从而得到被研究舱室受邻舱火灾影响时的特性规律。该研究结果对弹药舱内的火灾早期探测与消防应对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潜艇利用高压气进行动力抗沉缺乏定量分析,高压气吹除对潜艇影响认识不足的问题,采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方法,仿真分析了吹除不同主压载水舱对潜艇纵倾与潜浮率的影响及挽回效果,结果表明,潜浮率过大将难以控制潜艇以稳定纵倾平稳上浮,在此基础上给出不同舱室进水的吹除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南海Ⅰ号"是一艘满载瓷器的南宋时期的古沉船。为了便于发掘和保护该船及其上的文物,一套整体打捞方案被首次提出:即首先将一特制钢沉井压入海底泥土中将沉船罩入其中;然后将底托梁穿过钢沉井底部从而将沉船整体包裹起来;接着将钢沉箱连同其内的沉船吊起并运到岸上进行考古发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一系列始料未及的困难,不过经过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后最终将沉船整体打捞成功。这为今后水下考古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沉船沉物,是指沉没于沿海水域或内河通航水域的船舶、设施及其设备和其他落水物体。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影响安全航行、航道整治和有潜在爆炸危险的沉船沉物,以及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环境重大污染损害的沉船沉物,应当进行打捞清除。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系统的关于沉船沉物打捞的的规定,尤其是缺乏程序方面的规定,实践中沉船沉物打捞问题成为困扰海事部门进行水上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难题。以下笔着试图从管理角度对沉船沉物打捞有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