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指导中心城区交通规划的展开,迁安市展开中心城区范围内居民出行调查,对迁安市居民交通出行特征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分析,从性别、年龄、职业、交通工具拥有量、出行率、出行方式、出行分布等方面,梳理迁安市居民样本特征及出行特性,在相应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对迁安市交通特性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为交通需求模型的搭建提供参数,为新城交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也为类似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苏州居民通勤出行交通方式选择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苏州居民出行调查中有关通勤出行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研究了通勤出行交通结构、不同人群交通方式选择特征以及通勤交通方式的出行距离特征,该分析结果有助于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特别是针对城市居民上下班出行的交通政策的制定和交通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以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南昌市电动自行车出行特征,并小汽车、公共交通、慢行等出行方式相比开展电动自行车竞争性、满意度和替换性分析.研究表明,在中短距离出行方面电动自行车有更强竞争优势,同时在公共交通及配套基础设施吸引力尚未提升条件下,要谨慎制定电动自行车发展引导策略.南昌市电动自行车出行特征及竞争优势分析为二线城市制定城市交通政策,开展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了辅助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吉林市为例,在对比夏季和冬季综合交通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不同气候影响下的交通运行特征,对出行强度、出行方式结构、出行时间分布、出行空间分布等季节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对于探索寒地城市交通需求特征,开展综合交通规划和制定合理的交通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邯郸市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工作,根据居民对轨道及其他交通方式选择的意愿调查,利用ML模型对影响公共交通和小汽车使用者出行方式选择的显著性因素进行差异性分析;进行出行方式选择弹性分析,得出不同影响因素设计水平下各交通方式客流分担率之比.其结论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居民的出行方式是优化出行结构、科学制定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的前提。目前针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研究多集中在个人属性和出行特征方面,没有考虑交通供给水平和城市规模的影响。文中在山西太原、运城和吕梁3个规模不同的城市进行居民出行调查,选取个人属性、出行偏好、出行特性、交通供给水平、城市规模和出行方式作为变量,构建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出行行为研究,为交通部门制定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和优化居民出行结构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经济特征对个人属性的影响最大,经济条件越好的出行者越有可能选择私家车出行;公交供给越充足或停车位供给越少,居民越有可能选择公交车出行;出行偏好期望越高、出行距离越远、出行次数越多的居民选择私家车的概率越大;高峰期出行和工作出行时选择公共交通的概率更大;大城市居民相比中小城市居民更倾向于私家车出行。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居民选择定制公交出行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对该市6个行政区的620名通勤出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从出行者个体特征(性别、年龄、经济水平等)、出行特征(出行距离、出行时耗等)和定制公交交通特性(票价、停车次数等)三方面分析影响居民选择定制公交作为出行方式的因素,以引导居民向定制公交出行方式转移,并为乌鲁木齐市定制公交线路开设、运营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内绝大多数地级市已编制过或在编综合交通规划,规划管理单位诉求比较明确且相对集中,对于综合交通规划编制任务及适用性,普遍认为按照住建部颁布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导则》进行交通调查工作实施难度较大,且过于复杂,适用性不强.在此基础上,针对四川省城市发展的差异性及其他特点,制定了适用于四川省的地方性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导则,指出综合交通规划编制更应该体现城市差异化的特点,规划编制注重适用性.将四川省城市分为3类,针对不同城市对综合交通规划的不同诉求,在大多数城市面临编制经费相对较少、编制及规划管理人才缺乏、交通问题不够突出的条件下,分别提出不同类型城市交通规划编制重点,对于类似欠发达地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有较强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河北省中心城区和县城的城市布局、居民出行特征分析比较,得出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居民出行特征规律.为城市在未来城乡一体化交通规划以及其他基础设施配套方面提供数据参考,同时指明新型城镇化下县城的努力方向;为实现城镇一体化提供交通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化工园区对于城市发展意义重大,但与城区相比具有封闭性、安全要求较高、无日常休憩出行、无常住人口等较多差异,而国内尚无规范指导化工园区编制综合交通规划。针对化工园区特性,提出化工园区编制综合交通规划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并以曹妃甸化工园区为例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共交通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重要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也是衡量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标志。与其它交通工具相比,城市公共交通具有客运量大、相对投资少、占有资源少、人均占有道路少等优点。该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扬州市城郊公交线网运营组织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现代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对扬州市城郊公交线网运营组织进行分析预测和优化研究,以促进扬州市城郊公交发展,使扬州公交成为居民"安全、方便、经济、舒适、文明"的出行方式,成为扬州城市文明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12.
随着重庆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观音桥商圈的既有交通优势逐步丧失,交通问题日益显现。以交通需求预测为基础,从道路网络规划、公共交通规划、停车系统规划、人行系统规划几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提出一体化综合交通规划系统改善方案,以求系统化地解决观音桥商圈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该文在公共交通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丹东市公共交通供需平衡性,运用"四阶段"模式对丹东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产生、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布、居民出行方式结构做出预测,以利于整个交通系统的内部平衡以及交通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协调发展,旨在为公交规划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道路交通压力日益增大,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为缓解交通阻塞问题,提高道路交叉节点通行能力,满足居民日常出行需求,互通立交已成为城市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城市互通立交的建设条件和交通组成复杂,功能要求全面,立交形式的选择关系重大,因此,以柳江县兴柳路三期延长线工程中的柳石路互通立交为实例,总结城市非典型(畸形)交叉口设置互通立交的一些思路,希望能为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居民出行数据是交通规划中最重要的基础资料之一,但在传统居民出行调查中该数据的获取耗时长、成本高、自动化程度低,完全不能满足现行中国蓬勃的城市建设、规划的需要。该文提出了“person as sensor”的概念,也就是把居民日常使用的通讯工具——手机作为检测器,利用手机在居民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位置和时间信息进行居民用户调查。该方法对现有的无线网络和手机都不需要进行任何修改,并且一旦实施将能够获取居民出行的实时数据。  相似文献   

16.
机场交通需求预测是确定机场扩建工程地面综合交通规划的基本依据之一。准确地把握交通需求,对于制定机场交通发展战略,进行路网规划与建设,科学组织管理机场交通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扩建工程为例,通过机场现状交通特性调查,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一些主要参数进行定量考虑,对未来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的客货交通需求进行预测分析,探讨机场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综合保税区由于具备保税、进出口等业务功能,其园区监控管理、进出口设置、交通组织方式等有着特殊要求。通过梳理研究广州、深圳现状综合保税区的规划情况,结合汕尾综合保税区实际条件,从内部路网规划、出入口设置、交通设施布局、交通组织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规划方案,使规划的交通系统能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从而支撑汕尾综合保税区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大中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如何通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来改善居民出行状况,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已成为政府和市民关注的热点。该文在分析常州市发展快速公交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础上,提出了常州市快速公交线网的规划方案。希望通过发展这种新型高效的公共交通方式,来优化城市交通结构,从而探索一条解决交通问题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某一省会城市的高科技园区为依托,通过调查该园区的各类公共设施的建筑面积和一天进出建筑物的车辆数,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到高科技园区公共设施单位用地面积上的高峰小时交通生成模型。该模型可作为该类高科技园区公共设施用地交通规划预测的参考或验证。  相似文献   

20.
基于神经网络的交通方式选择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已有的交通拥挤问题研究大多关注于城市交通的宏观层面,而对于微观层面的居民出行个体研究甚少,这主要是因为与出行个体相关的特征指标难以量化,只能做定性分析,引入神经网络模型即能够识别线性指标又能够识别非线性指标的特性。分析了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相关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出行者自身特性、出行者的出行特性、运输系统特性、出行区域特性和目的地区域特性5类,并建立了神经网络居民出行方式选择预测模型。通过实际调查数据的验证,表明本文模型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为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