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归泾桥泵闸站是苏州城区防汛设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城市防洪标准提高及热导效应导致短期强降雨量增大,同时河道淤积及违章搭建使得河道过水断面逐年减小,泵闸运行调节水量的能力已无法完成它所担负的防汛任务,急需采取工程措施对该泵闸站进行更新改造并提升等级。该文详细分析了工程要点和施工特点,对基坑施工工艺、混凝土控制和闸门安装及泵型的选择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虹口港泵闸是上海市中心城区最后一座规划待建的水利枢纽,由于闸址场地限制的缘故,布置空间非常狭窄,泵闸单侧布置且闸外段河道宽度扩宽亦受到限制.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计算了在水闸、泵站引排水不同工况下的内外流场,从数学模型模拟结果分析表明,闸、泵过水偏流的不良影响程度有限,该泵闸工程的平面布置方案可以满足水闸和泵站的正常运行,为在场地受限条件下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航塘港泵闸是上海浦东片的重要排涝泵闸,主要功能是除涝、防潮、兼顾水资源调度,并与杭州湾海塘共同形成防洪(潮)封闭圈。为保证航塘港泵闸工程的安全运行,拟通过数学模型试验及水工模型试验验证泵闸平面布置和消能防冲设施结构,测试水闸过流能力、泵闸进出水流态及流速分布,分析泵闸运行对杭州湾海域、两侧现状滩面及内河侧河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于城区内受限较多的河道,为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常采用泵闸合建的方式解决。水利枢纽的工程选址直接关乎其全生命周期的投入与效益。现以南通通启运河水利枢纽为例,基于满足自身功能性的要求,协调区域整体建设规划,结合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验证流态及流速分布,具体研究工程选址,探求工程建设最优解。  相似文献   

5.
以上海市中横沥南泵闸基坑工程为背景,对比论述了SMW工法桩在河道泵闸基坑工程中的优势。主基坑范围内的支护结构沉降、位移监测数据均满足基坑的安全要求,水泥土抗渗性能优越,分析表明,该支护形式在上海地区淤泥质土层中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位于市区的泵闸工程受到场地条件限制和周边环境保护需要等因素影响,基坑设计难度较大,由于工程主体结构坐落于河道上,导致泵闸工程的围护结构不同于传统基坑工程。针对此类特殊基坑特点和难点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基坑设计策略,并结合工程实例的成功应用经验,为类似工程的基坑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总结上海市杨浦区三条主干河道在防汛排涝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总结出泵闸联动的五大原则,并提出在应急防汛排水过程中,将沿河防汛泵站进行分级开泵。在保证河道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市政防汛设施的排水功效,保障市区安全度汛。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泵闸设施在河道整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发挥河道的排水和水资源调度作用的同时也提高了地区除涝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因此,泵闸设施的运行管理与日常维护养护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根据水利部印发的《关于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办法》及其评价标准要求,结合本市实际,本文阐述了本市水闸设施运行管理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建议,希望为今后推进水闸设施运行管理标准化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泵闸运行时闸下出流集中,短距离内难以充分扩散,口门区域水流条件较差,流速不均匀性较大,流速偏大。对于通航河道,口门区船舶的通航安全可能受到影响。结合工程实例,利用二维平面潮流数学模型,分析计算了泵闸运行对内、外河通航的影响,并针对不满足通航要求的内河航道,从提高流速均匀性与整体减小流速两个角度,模拟计算了直线型布置、眉型布置和花瓣型布置导流墩墙,以及竣深河道四种整流措施下的典型工况,对流速分布、特征断面不均匀系数以及航道内最大横流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设置导流墩以及扩大过水断面均能有效减小河道最大横流;从扩散效果,工程投资,施工难度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工程推荐眉型导流墩+竣深方案,使口门区域最大横流满足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10.
桥梁、泵闸、出水箱涵等工程经常需要在河道中进行围堰作业,对于通航河道来说,既要考虑到作业人员本身的施工安全,还要考虑过往船只的通航需要及通航安全。在施工前对这些安全措施进行充分考虑,对作业技术进行深入研讨和优化,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施工安全系数,确保通航要求。该文对常用的通航河道水上施工安全作业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1#、2#雨水泵站在旱季可为景观河道补水促进河道循环流动,雨季排除收水系统内的雨水至外河。该文介绍了这种多功能雨水泵站的设计,为类似的设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城市防洪设施主要有河堤、泄洪闸、防洪渠、雨水泵站、雨水管道、雨水检查井等。主要任务是:一.防止江、河水流在汛期受上游来水影响,下泄缓慢,发生漫过或冲破河堤进入城市,对城市人民生活和财产造成损失。二.防止城市暴雨过后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同样会对城市人民生活和财产造成损失。该文分析了老城区防洪设施建设与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安徽省怀宁县中兴河闸站枢纽工程为例,充分考虑城市排涝泵站流量大、扬程低的特点,从机组选型(对方案进行工程布置、工程施工、机组装置效率、运行维护管理、工程投资等方面的比选)和运行效率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大型潜水贯流泵的技术优势,对推动大型潜水电泵技术在江淮山丘地区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在线监测和排水模型对平原河网地区雨水管网及截流设施开展系统评估分析。研究区域的雨水管网受末端闸门井的控制,旱天均存在一定的水深,部分闸门井降雨后开启不及时,开启水位与旱天水位相差较大,可能导致上游排水不畅和内涝风险,也会影响下游污水系统运行。通过模拟分析得到积水风险分布图,并与闸门井及其上游管网分布图进行叠加,识别了对上游内涝积水及下游污水泵站抽排负荷冲击影响较大的闸门井,提出了以应对内涝风险为主要目标的闸门井运行调度建议。结合在线监测与模型模拟评估可有效支撑排水管网运行诊断评估、规划改造和管理维护决策等。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泵站技术供水泵因水质等原因造成易堵的问题,针对嘉兴市城市防洪工程4座泵站技术供水泵故障分析原因,采用实施反冲洗、调整取水口位置、拦污栅改造及进行预处理等方法,实现取水畅通的效果,保证了4座排涝泵站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6.
国家高度重视水污染工作,面对城市排水泵站的放江水质差的问题,上海规划新建设一批初雨调蓄池。泵站及调蓄池的设计应在进一步削减污染排放、充分对调蓄池内雨水处理和回用、最大程度综合利用土地等方面思考。以上海市中心城区某全地下排水泵站及初雨调蓄池为例,通过泵站海绵化改造、调蓄雨水就地处理、回水全面利用(喷泉景观补水、绿化浇灌、道路清洁)、景观提升开放等全方位改造,探索城市排水系统末端设施提质增效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排水系统末端建设雨水泵站及调蓄池是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同时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的有效途径.随着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张,越来越多的雨水泵站和调蓄池开始采用合建的形式.现以上海市某雨水泵站及调蓄池合建设计为例,分析泵站与调蓄池合建形式的选择,详细介绍工程设计方案及建成后的运行模式.该泵站设计流量22.2 m3/s,调蓄池设计规模11 000 m3,结合用地条件及周边环境,泵站及调蓄池选用"平铺设置式"方案.针对项目建设用地小、周边环境复杂、景观要求高的特点,将各构筑物同基坑进行集约化布置,采用"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建设一座花园型、海绵型泵站,并结合水力模型、BIM等新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此案例可为其他雨水泵站与调蓄池合建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城市排水智慧水务系统建设是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为试点进行了智慧水务体系设计思路研究,提出体系构建“三步法”的设计思路,并以该市区为试点开展了实证应用探索,研究成果可为我国类似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书院镇雨水泵站位于位于现状人民塘随塘河东岸,西至随塘河,东至塘下公路坡脚,北至三三公路以北220m,南至三三公路以北160m,用地面积约1500m2,泵站设计规模为10.80 m3/s。雨水泵房、初期雨水调蓄池、污水截流泵房为合建式泵房,故书院镇雨水泵站在具备区域排涝功能的同时,还同时具有截流旱流污水、初期雨水的功能。本文介绍该泵站的工艺设计,为指导施工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