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单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定义、类型及其运行的影响因素.阐述了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主要设计内容,包括湿地床体设计、植物群落的构建、基质的选择和铺设、自动增氧系统的建设等方面,并给出了相关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2.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利用下沉式绿地与人工湿地相结合的雨水调蓄系统进行道路排水设计的方法,为今后城市道路排水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是根据生态学原理产生的一项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其独到的特点和优势.在重视生态保护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工湿地是一项具有发展前景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潜流人工湿地已在世界各国研究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分类,研究进展、发展趋势以及对人工湿地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城市雨水利用工程可有效缓解洪涝灾害、补给地下水源,是减少水污染、涵养水源和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循环的有效手段.对道路雨水性质进行了分析,论述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技术中的植草浅沟、雨水花园、雨水湿地及暴雨塘等工程措施对路面雨水径流的处理效果.低影响开发控制路面径流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地铁迷流对埋地管线腐蚀及抗蚀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铁迷流对埋地管线的腐蚀机理,采用模拟迷流腐蚀的实验装置,测定了埋地管线在土壤腐蚀介质中的电化学当量和平均腐蚀速率,探索了一种用低温气体多元共渗工艺对钢管进行表面处理后,有效抗迷流腐蚀的新方法。在土壤腐蚀介质中,对不同工艺处理的钢管进行了模拟迷流腐蚀的比较试验,试验时保证了腐蚀环境相同。试验结果表明经低温气体多元共渗表面处理的钢管表面有一层均匀致密的化合物层,从微观上分析了其抗迷流腐蚀性增强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为探寻植物-基质湿地系统去除废水中Zn的优化组合,构造粉煤灰(H)、河沙(S)及混合基质(S+H)与灯芯草(Juncus effusus)、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和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组成的人工湿地系统.考察Zn浓度100 mg·L~(-1)的废水,流经不同基质人工湿地系统后Z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基质系统对Zn去除率均高于95%,有植物系统对Zn的去除效果显著好于无植物系统,有植物的S+H基质对Zn的去除率高达98.82%,出水水质稳定,植物生长良好,但出水pH较高;水芹菜、灯芯草、水葫芦均能对Zn进行高效富集,水葫芦的富集能力最强,灯芯草的抗逆性最好,且向地上部分迁移Zn的能力最强;三种植物在相对偏碱性的条件下对Zn的吸收效果更好.综合评估,有植物的S+H基质是本实验中最佳的模拟除Zn湿地系统.以上研究结果为除Zn人工湿地的构建提供选材参考.  相似文献   

7.
芦苇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叙述了芦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分类、特点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介绍了复合式芦苇湿地、新型芦苇床填料等相关的新技术.指出系统的堵塞和芦苇的衰退等问题是进一步发展芦苇湿地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接触网地面检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接触网地面检测系统的原理、功能、数据采集软件等各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在数据采集的设计中采用了双CPU控制的数据采集系统,能很好的对受流性能的参数进行采集和处理,该检测系统弥补了检测车的不足之处,能对高速铁路的接触网一受电弓系统受流性能指标做出精确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山岭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产生大量的人工边坡。在地质环境条件不良地段,部分人工边坡在雨水、外荷等因素作用下开始活动,对高速公路安全运营产生威胁。丽龙高速公路K92滑坡存在整体稳定性问题,威胁到高速公路的运营,因此对该滑坡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并进行系统的监测。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可知,滑坡体的滑移面并未发展,滑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0.
连续两弯的过渡段及后弯水流特性明显受到前弯水流的影响.采用RNGκ-ε湍流模型和VOF方法处理自由水面的水、气两相流数学模型,对中心角为120°带过渡段的连续两弯水流进行计算,分析了连续两弯的断面环流和表面流态.分析结果表明,连续两弯的过渡段表面存在回流;回流与前弯剩余环流叠加,在后弯进口水面出现环流强度<0.14的特...  相似文献   

11.
寒区湿地占我国自然湿地的60%,具有特有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公路穿越中国重要的寒区湿地,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回顾了公路建设对寒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总结了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指出对人工恢复湿地开展长期监测,针对寒区湿地特点开展生态恢复技术研发,形成成熟技术方法。对今后公路建设寒区湿地生态恢复研究进行了展望:1开展长期公路建设湿地影响生态监测;2加强宏观尺度寒区湿地生态系统监测;3开展湿地生态恢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近年来,人工湿地(CW)与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相耦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生物电化学系统——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CW-MFC),具有出色的污染物降解和生物发电性能。本文旨在总结电极的特性和应用,介绍不同电极材料对系统的影响,最后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方法】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结果】总结了电极的功能特性和应用,介绍了不同电极材料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性能差异以及对发电效率的影响,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为CW-MFC的技术发展作进一步参考。【结论】CW-MFC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物电化学系统。未来研究方向包括优化电极材料、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同时,还需要加强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以推动该技术在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概述 水处理池在高速公路设计中普遍存在,国内对于普通路段的路面排水,一般采用在公路旁设置浆砌片石蒸发池,且不考虑收集全部路基水,只对于跨越具有饮用、养殖等功能的水体时,才考虑收集全部的路基排水.但对于初期雨水的取值和处理工艺,国内尚无设计规范,本项目设计参照欧洲规范的水环境保护设计,对流沙岩水库和板桥水库区敏感路段的排水采用沿路收集分段排至雨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公路桥梁的日常运行中,常常会受到雨水的直接冲刷与侵蚀,给桥面的整体性造成很大影响,很容易出现桥面开裂、缝隙、渗漏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公路桥梁的安全运行。为此,加强对公路桥梁的桥面防水处理方法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就从铺设防水层、保护层、加强对混凝土表面的处理等方面对桥面防水问题进行探讨,并指出铺设防水层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5.
喷砂技术是利用喷砂机产生的高速砂流抛射工作表面在冲击力作用下进行不接触式的表面处理技术。在其他领域已有应用,但较少应用于高速公路路面处理。就喷砂技术应用于高速路面处理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和实践性尝试,包括旧标线清除,路面喷洒沥青后清除泛油,改善抗滑性能,较大坡度、转弯路面的表面拉毛,提高抗滑性能等。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微通道气液柱塞流三维流场特性,采用三维Micro PIV技术对微通道气液柱塞流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处理分析柱塞流图像,获得气泡前部区域的示踪颗粒分布图和三维速度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在气泡前部区域存在两个对称的方向相反的漩涡;在气柱头部附近区域,流体以较大速度沿着气柱表面流动;在远离气柱头部的区域,与单相流有类似的抛物线速度分布;在气液界面和壁面之间的流体运动复杂,有可能流向气液界面,也有可能流向壁面,气液界面近似为刚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现有桥面径流应急处置系统运行当中存在的问题,对储存处置设施、工艺流程、远程监控系统、现场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在同一系统内部实现了降水径流和事故径流分别进行智能处置,同时对初期雨水进行处理,最大程度降低路面危化品和污染物进入水体环境的可能性,充分保障水体环境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MPX-2000盘销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调质处理、高频淬火处理、软氮化处理、硬氮化处理、激光淬火处理5种滑动摩擦副表面强化工艺措施进行了表面抗咬合性能和表面耐磨损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激光淬火处理和软氮化处理工艺对滑动摩擦副表面强化效果好与较好,可用于高速重载且重要的零部件表面强化.硬氮化处理工艺表面强化效果中等,可用于中等载荷条件下零件表面强化.调质处理工艺对滑动摩擦副表面强化效果较差,可用于载荷较小的非重要零部件表面强化.高频淬火处理工艺试件的抗咬合能力差,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MPX-2000盘销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调质处理、高频淬火处理、软氮化处理、硬氮化处理、激光淬火处理5种滑动摩擦副表面强化工艺措施进行了表面抗咬合性能和表面耐磨损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激光淬火处理和软氮化处理工艺对滑动摩擦副表面强化效果好与较好,可用于高速重载且重要的零部件表面强化.硬氮化处理工艺表面强化效果中等,可用于中等载荷条件下零件表面强化.调质处理工艺对滑动摩擦副表面强化效果较差,可用于载荷较小的非重要零部件表面强化.高频淬火处理工艺试件的抗咬合能力差,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20.
以山西某隧道工程瓦斯监控为例,采用人工检测和自动监控相结合建立瓦斯实时动态检测网络体系,并对检测部位和仪器布置方案进行优化设计,针对不同监测部位采用分级管理,实现人机交互预警。对人工检测数据和自动监控数据分析得出瓦斯浓度变化规律,为施工作业安全进行提供数据保障,最后针对不同部位瓦斯超限提出应急处理方案,保障安全。这种人机协同相互补充的瓦斯监控系统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