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挤扩支盘桩和土体的实际参数,基于Marc有限元软件,采用六面体单元模拟挤扩支盘桩和桩周土体,建立了桩-土相互作用的三维空间模型,分析了竖向荷载作用下挤扩支盘桩和桩周土体的位移变化规律、桩身轴力传递规律及支盘端承力的变化规律,并与同直径等截面桩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桩顶的位移最大,离桩越远,土体的水平位移越小;桩身轴力在支盘处的变化较大,支盘承受了大部分荷载;各支盘端承力不能平均分配,应充分考虑各个支盘的位置和支盘端土体的力学特性,设计合理的支盘间距,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支盘桩的承载能力;挤扩支盘桩的极限承载力约为同直径等截面桩的2倍.  相似文献   

2.
主要对多节三岔(DX)挤扩灌注桩的组成及适用条件进行介绍并对公路桥涵多节三岔DX挤扩灌注桩承力盘荷载传递规律及受力过程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基于现场物理试验测量高压旋喷桩桩身沉降量以及桩周摩擦阻力,获得其随顶部荷载以及桩深变化的基本规律,进而总结高压旋喷桩承载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桩体发生破坏之前,高压旋喷桩的沉降量随顶部荷载增大呈线性递增;当小荷载时,摩擦阻力随桩顶载荷的增大而增大,但并非一直呈线性变化,在达到一定沉降量后其增加很小;摩擦阻力从桩身下部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并随荷载的增大而增加;随着上部结构荷载的增大,进入塑性区后的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呈现非线性。  相似文献   

4.
多节三岔(DX)挤扩灌注桩在河北省公路桥梁上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多节三岔(DX)挤扩灌注桩是在预钻(冲)孔内放入专用的多节三岔(DX)液压挤扩装置,按承载力要求和地层土质条件在桩身适当部位沿水平方向挤扩出上下对称的扩大楔形腔或经多次挤扩形成近似圆锥盘状的扩大头腔,然  相似文献   

5.
考虑地基与路基的压缩变形与填挖交界处的相互作用, 应用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路基变形有限元模型, 模拟了格栅竖向间距与挖方段铺设长度对土工格栅加筋纵向处治填挖交界路基的影响规律, 并通过现场修筑不同方案的试验路段和沉降跟踪观测, 研究了土工格栅铺设层数对填挖交界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土工格栅的竖向铺设间距在0.8~1.0m时, 路基不均匀沉降较小, 路面产生竖向位移的变化较缓慢, 建议土工格栅铺设的竖向间距以不大于1.0m为宜; 改变锚固端格栅铺设长度对路面竖向沉降的影响很小, 从经济角度考虑, 挖方段土工格栅的最小锚固长度选取2m;在路基96区和94区底各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可以有效降低路基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6.
竖向荷载作用下预制管桩桩土共同作用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徐州市沛屯地区预制管桩的应用实例为基础,以FLAC3D软件为分析手段,建立了管桩桩土数值模型,通过该数值模型对管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土共同作用机理,包括荷载传递规律、受力特性和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管桩承载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PTC群桩的施工对连云港软土具体的扰动规律,掌握其桩间海相软土孔隙水压力的积累和消散、软土强度变化特征,进行了现场PTC管桩群桩沉桩现场试验研究,得到了一系列有益的结论,将对其设计、施工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多节三岔挤扩灌注桩是在原有等截面钻孔灌注桩的基础上,在预钻孔内放入专用的多节三岔液压挤扩装置,按承载力要求和地层土质条件在桩身适当部位沿水平方向挤扩出上下对称的扩大圆锥盘状的腔体,然后提高多节三岔液压挤扩装置,放入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形成由桩身、承力岔、承力盘和桩根共同作用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简称“DX桩”,示意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路堤荷载下刚柔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结合某桥头过渡段带帽薄壁管桩(pre-stressed thin-wall concrete,PTC)联合水泥土搅拌桩(cement deep mixed,CDM)的软基处理工程,开展了PTC-CDM组合式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现场试验,对路堤填筑过程中桩土应力比、荷载分担比以及桩土沉降差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采用有限元对刚柔长短桩复合地基的路堤荷载传递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与计算结果表明:CDM桩顶与桩间土应力增长缓慢,PTC桩帽上应力增长相对较快;填土达到一定高度土拱完全形成后,大量的路堤荷载转移至刚性长桩;刚性长桩和柔性短桩的桩土应力比分别达到7.5和2.1;短桩的存在减少了长桩桩顶荷载和上部桩身出现负摩阻力的深度,中性点位置上移;短桩达到一定桩长时再增加其长度,对路基总沉降影响不明显,因此,短桩桩长可根据承载力要求的临界桩长来设计.   相似文献   

10.
仪孟斐 《北方交通》2023,(12):18-21
为检验特大桥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采用静载试验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现场静载试验得出的桩基础极限荷载容许值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相同,且实测值与计算值十分接近。桩身轴力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十分接近,轴力曲线变化趋势相同,并进一步验证了桩基础极限荷载的合理性。通过对比分析,得出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1.
为使水平承载微型桩在工程中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通过现场静载试验和有限元数值分析,对微型桩的水平承载特性进行了研究。现场载荷试验对比了不同桩长、不同抗弯刚度微型桩的水平承载特性;数值分析探讨了桩径、桩身模量等主要因素对微型桩水平承载特性的影响。研究认为,通过合理选择微型桩桩长、桩径以及桩身插设钢管等措施,可以提高水平承载微型桩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2.
桩基础作为建筑结构与地基之间连接的重要结构,主要起到支撑上部结构的作用,广泛应用于桥梁等建筑结构中。本文结合现场桥梁桩基础的单桩静载试验数据,进行桥梁单桩竖向承载力特性分析,结合桩长、桩径等分析桥梁桩基础的竖向承载力特性,总结出桩基竖向承载力特性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基于此规律提出优化桥梁桩基础的设计方案,提高桩基础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多节三岔(DX)挤扩灌注桩桥梁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作为资源密集型行业,对土地、能源、建筑材料等资源依赖性强,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建设资源集约型的交通运输方式,推进公路建设节能减排等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大型桥梁钻孔灌注桩静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摩擦型钻孔灌注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变形、桩侧土摩阻力及桩身轴力变化等特征,并推算出了竖向极限承载力,得出的结论对同类型桩承载力试验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简述挤扩多支盘桩的构造,工作机理,应用范围及工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依托含易液化粉土夹层软基加固实体工程,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旋喷搅拌桩加固含易液化粉土夹层软基的适用性和加固效果;通过钻孔取芯和静载试验测量分析了旋喷搅拌桩在含易液化粉土夹层软基中的成桩质量和桩芯强度;监测了路堤荷载下旋喷搅拌桩加固含易液化粉土夹层软基典型断面的施工期间及工后的地表沉降、深层水平位移、桩体荷载分担比、桩土应力比和超静孔隙水压力等数据,分析了旋喷搅拌桩加固含易液化粉土夹层软基的实际加固效果和工程受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旋喷搅拌桩在含易液化粉土夹层软基中可完整成桩,桩芯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2.5 MPa,相对于常规搅拌桩强度提升了约一倍;在路堤荷载下,旋喷搅拌桩能有效地减小地基沉降和坡脚深层水平位移,并提高路堤的稳定性;旋喷搅拌桩加固地基桩土差异沉降较小,桩土应力比介于5~10,桩体荷载分担比小于50%,具有复合地基特性,复合地基分为柔性桩复合地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两者设计方法差异很大,本文研究的旋喷搅拌桩建议按照柔性桩复合地基设计。可见,旋喷搅拌桩加固含易液化粉土夹层软基效果良好,可适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7.
介绍重庆江北嘉陵江防洪护岸工程高填方的强夯加固现场试验,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强夯处理高填方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分析与现场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表明,高填方经过强夯处理后,土体发生了较大的沉降变形,密实度和承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高填方强夯加固处理进行数值分析是可行的,能够模拟高填方地基土在强夯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18.
强夯处理高填方的现场试验与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重庆江北嘉陵江防洪护岸工程高填方的强夯加固现场试验,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强夯处理高填方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分析与现场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表明,高填方经过强夯处理后,土体发生了较大的沉降变形,密实度和承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高填方强夯加固处理进行数值分析是可行的,能够模拟高填方地基土在强夯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现场试验检测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对高速公路现场试验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如何提高高速公路现场试验检测水平作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20.
水泥土挤密桩在客运专线的地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设计施工多以经验为主,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的研究。水泥土挤密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复杂,耗资大,而郑西客运专线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得出了一些与现场试验相符的结论,说明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能够很好地模拟水泥土挤密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