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雌雄小鼠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与缰外侧核CaMK-2β表达的关系。方法 C57B/L雄性和雌性成年小鼠,给予等量的非条件刺激(足底电刺激)联合条件刺激(光刺激和声音刺激),24h后观察不同性别小鼠对刺激场景的反应;48h后给予条件性消退训练,观察雌雄小鼠的反应。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半定量技术检测缰外侧核CaMK-2β阳性细胞的数量,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缰外侧核CaMK-2β蛋白表达。结果与雄性小鼠相比,雌性小鼠对伤害性场景更加敏感,对消退训练的耐受增加。伤害性刺激后48h,雌性小鼠缰外侧核CaMK-2β阳性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缰外侧核CaMK-2β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27)。结论雌雄小鼠对伤害性刺激反应和伤害性信息巩固时程不同,这一差别可能和缰外侧核CaMK-2β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25只雌性成年大白鼠,体重150~250克,将33%的HRP(SigmaⅥ,R.Z=2.9~3.1)分别注射于右侧背海马或腹海马,在下列各核区发现HRP标记细胞。 1.本侧:内侧隔核、上乳头体核、下乳头丘脑束核、中缝背核、正中中缝核、蓝斑核、内嗅皮层、斜角带和上丘等。 2.对侧:海马的CA3、CA4区和蓝斑核。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高速放射自显影神经追踪方法研究了大鼠嗅球向脑干的直接投射。15例大鼠实验结果证明,嗅球投射到脑干上行传导路核团有14个,投射到脑干下行传导路核团有7个,投射到脑干网状结构核团有18个。主要有三叉神经脊髓束核,孤束核,上橄榄核,上丘灰质,迷走神经背核,舌下神经核,中脑中央灰质,巨细胞网状核,小细胞网状核,咀侧脑桥网状核及尾侧脑桥网状核。阳性标记以注射侧为多。  相似文献   

4.
<正>中央下核(nucleus submedius, Sm),又名胶状质核(nucleus gelatinosus)是内侧丘脑的重要结构。许多临床事实和早期的解剖学、电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内侧丘脑主要与非鉴别性痛觉的传递和感受及痛觉的情绪激动成份有关。然而,对内侧丘脑的纤维联系所做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内侧丘脑的大部分亚核,包括中央中核(CM)、中央外侧核(CL)、束旁核(Pf)和中央旁核(PC),主要接受脊髓中间带和前角(Ⅶ、Ⅷ层)神经元的直接投射,并主要与基底神经节、运动皮层和与运动调节有关的其它结构相联系。这表明,内侧丘脑的CM、CL、PC、Pf亚核可能是机体运动相关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981年,Craig和Burton首先发现,内侧丘脑的另一个独特结构可直接接受来自脊髓背角缘细胞的特异性伤害性输入,这一结构就是Sm。  相似文献   

5.
味觉刺激和内脏刺激对大鼠臂旁核c-F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甜味觉刺激与不适内脏刺激对大鼠臂旁核c Fos样免疫反应性物质 (c Fos likeimmunoreactivity ,c FLI)表达的影响 ,探讨两种刺激信息在臂旁核的相互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给予大鼠四种不同形式的刺激 ,分别为处理组T1:胃内灌注LiCl+口内灌注糖精 (I/GLiCl+I/OSac) ;T2 :胃内灌注LiCl+口内灌注蒸馏水 (I/GLiCl+I/Owater) ;T3 :胃内灌注蒸馏水 +口内灌注糖精 (I/Gwater +I/OSac) ;对照组C4:胃内灌注蒸馏水 +口内灌注蒸馏水 (I/Gwater+I/Owater)。比较联合刺激 (T1)与单独的不适内脏刺激 (T2 )和单独的甜味觉刺激 (T3 )对臂旁核不同部位c FLI表达的影响。结果 T1、T2组比T3、C4组在臂旁核外部外侧亚核的c FLI表达增加 (P <0 .0 1) ,T1组比T2、T3和C4组在外部内侧亚核的c FLI表达增加 (分别为P <0 .0 1,P <0 .0 5 ,P <0 .0 1)。各组之间在臂旁核腰区和背外侧亚核的c FLI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外部外侧亚核是一个处理内脏信息的亚核 ,外部内侧亚核参与了味觉信息和内脏信息相互作用的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灵长类主要运动区和背侧运动前区的丘脑起源。方法 采用束路示踪技术 ,将 2种逆行示踪剂分别注射到猴子的主要运动区 (M 1)和背侧运动前区 (PMd)。结果 丘脑腹外核嘴侧部 (VLo) ,腹内侧核(VM ) ,腹后外侧核嘴侧部 (VPLo) ,腹外侧核尾侧部 (VLc) ,中央中核 (CM ) ,中央外侧核 (CL)和腹后内侧核(VPM )均有纤维投射到M 1。丘脑腹外侧核嘴侧部 (VLo) ,腹后外侧核的嘴侧部 (VPLo) ,腹外侧核的尾侧部(VLc)和背内侧核 (MD)则主要投射到背侧运动前区 (PMd)。结论 M1和PMd具有不同的丘脑起源 ,这种起源既有重叠也有分离 ;小脑和基底神经节通过不同的丘脑核团影响运动区皮层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正> 已往认为嗅球与前嗅核、梨状前区皮质及皮质杏仁核有联系。认定嗅球脑干之间有广泛往返联系的文章还没有见到。我们继1984年在全国解剖学年会上宣读了嗅球向脑干的广泛投射之后,近年来又进一步用荧光标记法研究了脑干向嗅球的投射。意外发现,脑干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运动辅助区的丘脑起源。方法 采用束路示踪技术 ,将 2种逆行示踪剂分别注射到猴子运动辅助区的嘴侧部 (Pre SMA)和尾侧部 (SMA proper)。结果 丘脑腹前核的小细胞部 (VApc)、X区 (X)和背内侧核的外侧部 (MDl)发出纤维投射到Pre SMA。丘脑腹外侧核的嘴侧部 (VLo)、腹后外侧核的嘴侧部 (VPLo)、腹外侧核的尾侧部 (VLc)和背内侧核的腹侧部(MDv)则主要投射到SMA proper。 结论 运动辅助区是小脑和基底神经节环路的共同靶点 ,它们通过不同的丘脑核团影响Pre SMA和SMA proper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侧脑室微量注射ghrelin对大鼠小肠运动的作用及对中枢和胃肠道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1给大鼠分别埋置十二指肠导管及侧脑室套管,禁食24h后经侧脑室微量注射生理盐水或ghrelin(0.4、1.6μg/kg或6.4μg/kg),经十二指肠导管注射伊文氏蓝溶液,观察不同剂量ghrelin对小肠转运的影响。另2组大鼠分别接受侧脑室注射ghrelin受体拮抗剂(D-Lys3)GHRP-6(3.7μg/kg)、(D-Lys3)GHRP-6(3.7μg/kg)+ghrelin(6.4μg/kg),探讨ghrelin对小肠转运的作用机制。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侧脑室注射ghrelin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观察(D-Lys3)GHRP-6对ghrelin作用的影响。结果 1侧脑室微量注射ghrelin 0.4μg/kg对大鼠小肠转运无显著影响,ghrelin 1.6μg/kg和6.4μg/kg可促进小肠转运,此作用被(D-Lys3)GHRP-6阻断。2侧脑室微量注射ghrelin可激活中枢多个部位的c-Fos蛋白表达,包括下丘脑弓状核、室旁核、下丘脑腹内侧核、杏仁内侧核、迷走神经背核等核团;胃、十二指肠、近端结肠的c-Fos表达增加,胃的c-Fos蛋白表达增加最显著。Ghrelin受体拮抗剂(D-Lys3)GHRP-6可抑制ghrelin激活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的c-Fos蛋白表达。结论侧脑室微量注射ghrelin促进大鼠小肠转运,其促动力作用可能通过受体GHSR介导。侧脑室微量注射ghrelin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调节小肠运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阐明大鼠脑发育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对不同发育时期大鼠脑的嗅球、室管膜、室管膜下区、顶叶皮质、纹状体和海马齿状回进行EGF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 EGFR在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分布 ,从大鼠胚胎期至老年 ,嗅球、大脑皮质、纹状体、海马、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区等部位都有表达 ,在大鼠出生后 5d表达至高峰。结论 EGFR表达随年龄增长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ghrelin对大鼠小肠转运的作用及对中枢和胃肠道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禁食24h,静脉注射ghrelin(2、5、10、20μg/kg),经预先埋置在十二指肠内的导管注入伊文氏蓝溶液,观察不同剂量ghrelin对大鼠小肠转运的影响及ghrelin受体拮抗剂(D-Lys3)GHRP-6对其作用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静脉给予ghrelin对大鼠中枢和胃肠道的c-Fos蛋白的激活情况;观察(D-Lys3)GHRP-6对ghrelin作用的影响。结果 1静脉给予ghrelin 2μg/kg对大鼠小肠转运无显著影响,给予ghrelin 5、10、20μg/kg可剂量依赖性促进小肠转运,此作用可被(D-Lys3)GHRP-6阻断。2静脉注射ghrelin可激活中枢多个部位的c-Fos表达,包括下丘脑室旁核、弓状核、杏仁内侧核、迷走神经背核、孤束核、延髓最后区和胸腰段脊髓背角c-Fos均有表达;胃、十二指肠、空肠和近端结肠肠神经丛的c-Fos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以胃和近端结肠的c-Fos表达最为显著。应用ghrelin受体拮抗剂(D-Lys3)GHRP-6可抑制ghrelin激活的c-Fos表达。结论 Ghrelin可促进小肠转运,其促动力作用由其受体GHS-R所介导;静脉给予ghrelin可通过肠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小肠运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瘦素受体在SD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学定位。方法 采用高度特异的抗瘦素受体血清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瘦素受体在大鼠脑的分布。结果 在SD大鼠的前脑 (包括嗅球 )、皮层Ⅳ、Ⅴ层、海马、下丘脑、杏仁核、丘脑等可以观察到瘦素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物质 (LR IR) ,其中下丘脑弓状核、视上核、视交叉上核、杏仁基底外侧核、孤束核有较强的LR IR ,而下丘脑外侧视前区、杏仁中央核有较弱的LR IR。结论 瘦素受体广泛存在于大鼠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下丘脑、杏仁核等与味觉和摄食调节密切相关的核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阳性细胞在大鼠不同发育时期不同脑区的分布。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对不同发育时期大鼠脑的嗅球、室管膜、室管膜下区、顶叶皮质、纹状体、海马进行bF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 bFGF在脑内广泛表达 ,其表达强弱随年龄和部位不同而变化。E18~ 3d组bFGF阳性细胞显色较弱 ,以后各组显色较强。阳性细胞呈现胞浆或 (和 )核阳性。结论 bFGF在脑内分布广泛 ,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及生长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SS)在豚鼠脑干听觉中枢的分布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了豚鼠脑干听觉中枢的耳蜗核(CN)、上橄榄核簇(SOC)及下丘(IC)内SS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分布。结果 在脑干听觉中枢广泛分布着SS阳性神经元、纤维及终末。S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蜗神经腹核(VCN)、斜方体核(NTB)、内侧上橄榄核(MSO)及橄榄周核(PON),而SS阳性纤维及终末主要分布在下丘、外侧上橄榄核(LSO)及蜗神经背核(DCN)。结论 脑干听觉中枢内的SS参与声信号的传递与调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8只雄性成年猫,以戊巴比妥钠麻醉,将33%的HRP(sigma Ⅵ)注射于右侧背海马或腹海马,在下列各核区观察到酶标细胞:丘脑前核,内、外侧下丘脑核,下乳头丘脑束核,上乳头体核,内侧隔核,斜角带,旁海马回,中缝背核,中央上核,篮斑和对侧海马的CA_3与CA_4区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胃动素受体在大鼠中枢各核团的分布,探索胃动素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 本实验以成年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胃动素受体分布.结果 大鼠中枢胃动素受体主要分布于神经细胞的胞膜上,而胞质及核膜未见明显阳性染色;胃动素受体在大鼠摄食、记忆相关脑区的分布为:海马CA1(4.02±1.27)、CA2(3.43±2.21)、CA3(6.10±4.03)、CA4(3.25±1.32),下丘脑腹内侧核(Vmh,2.52±1.37)、下丘脑外侧区(Lh,4.50±2.61),杏仁内侧核(Me,5.14±2.27)、杏仁基底内侧核(Bm,2.14±1.93)、杏仁基底外侧核前部(Bla,3.98±1.86)、杏仁基底外侧核后部(Blp,4.01±2.45)、杏仁中央核(Ce,1.22±1.33)、杏仁外侧核(La,2.43±1.78),海马CA3区为胃动素受体分布最多的部位.结论 中枢胃动素受体是一种细胞膜受体;胃动素是一种神经调节递质,其受体广泛分布于脑内多个核团;胃动素作用于中枢的胃动素受体,在记忆、情绪、食欲、进食等方面可能起着广泛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立体定向联合毁损杏仁核内侧核群和扣带回前区对Ⅰ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内单胺类递质的影响 ,探讨手术影响单胺类递质水平及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机理。方法 用立体定向技术射频毁损Ⅰ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杏仁核内侧核群和扣带回前区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LPC)测定手术前后患者脑脊液DA、5 HT、NE的含量 ,对含量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前不同性别、年龄及病程之间DA、5 HT、NE未见明显差异(P >0 .0 5 ) ;治疗前DA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DA下降 ,与手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前 5 HT和NE明显低于对照组 ,治疗后升高 ,但仍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毁损杏仁核内侧核群和扣带回前区可以使Ⅰ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内DA水平升高 ,5 HT和NE水平降低 ,这一变化提示调节递质水平可能是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包内注射辣椒素诱发的c-Fos在孤束核(nucleus tractus solitarius,NTS)内的表达,以阐明NTS内的亚核及迷走传入神经在心脏伤害性感受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溶媒注射组、辣椒素注射组和迷走神经切断组、迷走神经切断加辣椒素注射组;心包内注射的同时,记录心脏伤害性刺激诱发的背斜方肌肌电(EMG)活动,2h后灌注取材,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后拍照,计数NTS内c-Fos阳性神经元数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溶媒注射组背斜方肌无EMG活动,辣椒素组均有EMG活动(P<0.05);心包腔内注射辣椒素后,NTS内c-Fos表达较空白、假手术和溶媒组明显增多(P<0.05);与迷走神经切断组和辣椒素组比较,迷走神经切断后,心包内注射辣椒素组诱发的背斜方肌EMG活动以及NTS内c-Fos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本研究利用细胞化学方法证明NTS内的联合亚核、背内侧亚核以及腹外侧亚核以及迷走传入神经在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传递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在大鼠不同发育时期不同脑区的分布。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对不同发育时期大鼠脑的嗅球、室管膜、室管膜下区、顶叶皮质、纹状体、海马齿状回进行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 nestin从胚胎 1 8d至出生后 7d在脑内表达较强 ,阳性细胞在所观察的部位较多 ,出生后 1月nestin阳性细胞数急剧下降 ,成年鼠和老年鼠仅在嗅球、室管膜、部分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分布有nestin阳性细胞。结论 嗅球、室管膜、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终生具有神经干细胞存在 ,可能具有神经再生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光镜和电镜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幼年(3月龄)和老年(24月龄)大鼠下丘脑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反应产物的衰老变化。与幼年相比,老年TH阳性细胞,尤其是位于下丘脑后部和背内侧核/未定带的阳性细胞,其染色强度明显降低。在数量方面,除视前区外,老年下丘脑的弓状核、室周核、背内侧核/未定带以及下丘脑后部的TH阳性神经细胞呈显著性减少。另外,老年正中隆起的TH阳性神经纤维明显比幼年者减少。电镜下,TH标记的轴突终未呈现退行性改变的迹象。上述衰老变化可能是导致老年下丘脑和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