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内城轨车辆车钩缓冲装置应用情况和统型设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国内现有的A型、B型城轨车辆车钩缓冲装置,针对种类繁多的现状,提出了对车钩缓冲装置进行统型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城轨车的车钩分类,以天津地铁车辆为例介绍了车钩的组装工艺,对车钩的安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地铁车辆的调车需求,研究并提出调车方案,文章对不同的调车方案进行了分析,并着重介绍了过渡车钩的设计及校核,通过连挂模拟提出了过渡车钩的推荐使用状态。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城轨车辆车钩缓冲器的形式,通过对缓冲器的结构、性能和特性的分析,阐述了缓冲器的配置与能量吸收的关系,为城轨车辆车钩缓冲器的设计选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类似广州地铁的大容量城轨车辆,在各项参数确定并采用耐候一体的情况下,对车体钢结构进行有限元计算与分析,通过车体结构强度和刚度的校核,对大载客容量城轨车辆采用耐候钢车体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3种城轨车辆用辅助系统的结构,并讨论了在故障状况下辅助供电系统供电分配情况,得出3种辅助供电系统各自的优劣,为城轨车辆辅助系统的选择和设计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城轨车辆整车非铁路运输至业主现场后出现电机轴承异响的问题,分析轴承产生假性布氏压痕的原因,提出电机轴承防护的原理及措施,并设计出可靠的轴承防护装置,保证了运输后城轨车辆的可靠性及运行寿命。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城轨车辆车体端部结构的设计思路,并对缓冲梁的外轮廓进行了优化.此外,还对该端部结构进行了强度有限元分析和静强度试验.  相似文献   

9.
李克兴 《铁道车辆》1997,35(11):8-13
简要介绍了《AAR机务标准手册M-1001》、《苏联铁路车辆设计规范及试验方法和技术条件》及我国有关专家关于车辆通过小半径曲线计算方法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几何关系和力学原理,结合我国铁路货车的结构特点,分析了铁路货车通过小半径曲线与车钩间隙的关系,并得出了六条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0.
城轨车辆安全标志通过传达特定信息提醒乘客识别安全风险,是车辆安全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文章通过对目前国内城轨车辆安全标志的调研,分析其应用现状和标准现状,发现问题,并就车辆安全标志设计提出探讨意见,对该课题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一种城轨车辆框架式结构蓄电池箱的设计,并且对该蓄电池箱结构进行了静强度和模态分析,验证了该种箱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金属闪光漆的成分特性,详细说明其在城轨车辆中的施工工艺、以及金属闪光漆涂层厚度对涂层质量的影响,并对其外观缺陷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双制式受流方式在城轨车辆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讨论了在同一城轨车辆上使用DC1500V架空接触网受流与DC1500V第三轨受流的双制式受电方式的特点、转换方式和注意事项,为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城轨车辆乘客信息系统多样化的功能要求,对不同车辆项目的乘客信息系统设计进行分析,提出系统集成设计的理念.系统集成设计使乘客信息系统结构更加简统化、模块化,同时可解决城轨车辆客室设备安装和布线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铝合金、不锈钢和耐候钢等三种车体材质对车体质量及城轨车辆运行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根据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城轨车辆底架设备布置重心控制二次规划数学模型,针对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车辆设备布置问题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表明,在综合考虑车辆限界、布线布管、设备干涉等因素的前提下,优化设计后车辆轴重轮重偏差显著减小。将优化方法用于车辆底架设备布置工程设计中,有助于提高设计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从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车辆的设计方面,从机械匹配和电气匹配两个方面对受电弓和接触网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满足弓网之间的良好匹配。  相似文献   

18.
城轨车辆整车隔声性能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方法对城轨车辆整车隔声设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车内噪声水平不仅受到车辆隔声性能影响,还与车辆运行环境相关,在整车隔声设计中应当遵循“等效透射”原理.  相似文献   

19.
城轨转向架抗侧滚扭杆的刚度和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侧滚扭杆用于增加车辆的抗侧滚刚度。文章理论分析了抗侧滚扭杆的刚度和强度,详细推导了抗侧滚刚度的计算方法。文中建立了抗侧滚扭杆的有限元模型,通过简化加载条件,计算和评价了抗侧滚扭杆的静强度、疲劳强度和最大剪切应力,同时计算了两种工况下的抗侧滚刚度。分析表明:理论值和计算值误差不大,但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