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张力  吴俊刚  徐中明  苏伟  黄琪 《汽车工程》2006,28(3):308-310,315
在摩托车发动机单顶置凸轮轴配气正时机构的结构形式基础上,研制一种可切换凸轮型线的VVT机构,具有2套可切换的进气配气正时参数。对VVT机构调整摩托车发动机热力循环过程和运行参数进行分析。结合JH125摩托车发动机所进行的研究表明:该机构结构简单、对原机结构改动小、成本低,能够实现配气相位的可变控制,有效改善发动机性能,可广泛应用于中小排量摩托车发动机。  相似文献   

2.
为一台可变气门正时(VVT)发动机的配气相位调节器开发了一套可变气门正时机构的测试系统,完成了机油控制阀(OCV)工质流量特性的测试.分析了VVT动态响应特性的测试原理.借助该测试系统,测得不同的OCV、转速、温度和压力时相位器的动态响应曲线.最后进行了相位器泄漏量的测试.  相似文献   

3.
徐艳民 《汽车维修》2010,(11):47-48
(三)系统电路分析 卡罗拉汽车VVT-i系统的控制电路原理如图10所示。ECU以曲轴位置传感器、空气流量计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提供的信号为基础,结合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信号,计算出各行驶条件下的最佳气门正时(目标气门正时),并向相应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传送目标占空比控制信号,控制正时机油控制阀动作,通过改变机油的流向、流量来驱动凸轮轴前端的控制器工作,从而实现配气正时的提前、滞后和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4.
基于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升级需求,将传统的Otto循环发动机改为阿特金森(Atkinson)循环发动机,其中,配气机构的改进是完成循环改型的关键。对某汽油机配气机构建立模型,并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分析,进而对凸轮型线进行优化设计,对配气正时进行再设计研究。利用进排气凸轮轴的双VVT机构,在不同转速和负荷下对改型后的发动机进行了双VVT的优化控制设计。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成功地完成了Atkinson循环的转换,最低燃油消耗率由原机的250g/(kW·h)降低到232g/(kW·h),且低油耗区向常用发动机工况移动,验证了配气机构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1对润滑系统要多角度审视发动机的润滑系统不仅起润滑机件和减轻磨损的作用,而且会对液压挺柱、CVVT(连续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等配气机构产生重大影响。CVVT能否正常工作,除了取决于电控单元外,还与润滑系统的工作状况有关。在发动机维护中,既要定期更换机油和机油滤清器,每2万km左右还需要清洗VVT机油滤清器。如果机油压力过高,将使液压挺柱  相似文献   

6.
(4)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OCV) OCV是一个三位五通电磁换向阀(图20).电磁阀根据发动机ECU输出的占空比电流控制滑阀移动位置来选择压力机油流向VVT-i执行器的通道,使进气(排气)凸轮轴旋转到提前、延迟或保持状态的气门正时所对应的位置,图21是VVT-i系统控制提前、延迟、保持状态的原理图.  相似文献   

7.
正一、拆卸1.排空发动机机油。2.拆卸散热器总成。3.拆卸燃油泵总成(高压)。4.拆卸PCV软管。5.拆卸4号PCV软管。6.拆卸3号PCV软管。7.拆卸2号PCV软管。8.断开发动机线束。(1)从4个点火线圈总成上断开4个连接器,如图1所示。(2)从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总成上断开连接器。(3)从2个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上断开2个连接器。(4)从空燃比传感器上断开连接器。(5)拆下螺栓并从汽缸盖罩分总成  相似文献   

8.
与固定配气正时相比,智能可变配气正时系统VVT—i可以在发动机整个工作范围内的转速和负荷下提供最佳进、排气门开启与关闭时刻,从而较好地满足发动机各工况下的动力性、经济性及废气排放要求。文中介绍了丰田卡罗拉汽车双VVT—i系统的结构、原理及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9.
与固定配气正时相比,智能可变配气正时系统VVT—i可以在发动机整个工作范围内的转速和负荷下提供最佳进、排气门开启与关闭时刻,从而较好地满足发动机各工况下的动力性、经济性及废气排放要求。文中介绍了丰田卡罗拉汽车双VVT—i系统的结构、原理及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一、拆卸1.拆卸链条分总成。2.检查凸轮轴正时齿轮总成。(1)检查凸轮轴正时齿轮总成的锁止情况。(2)清洁并去除1号凸轮轴轴承盖上的进气侧VVT油孔的油脂后,用胶带或同等工具完全密封油孔以防止空气泄漏。小心:确保彻底密封油孔,因为由于密封不足而导致的漏气将影响锁  相似文献   

11.
基于LIVC和双VVT技术的增压直喷汽油机抑制爆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台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上,利用双可变气门正时(双VVT)技术结合进气门晚关凸轮轴(LIVC凸轮轴)来抑制爆震。在实现爆震抑制策略后,采用更高的几何压缩比来进一步提高热效率,改善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试验结果表明,在1 300r/min,200N.m这一典型的爆震工况点,通过减小气门重叠角,降低发动机扫气量,可以有效提高燃油经济性。推迟进气门和排气门相位均可以实现对爆震的抑制,结合使用LIVC凸轮,使得发动机抗爆震性能进一步大幅度提升。在原机9.3的压缩比下,点火角得以提前,接近最大扭矩点火角(MBT点)。将几何压缩比由9.3提高到了10.9后,抗爆震性能和原机相当,并明显改善了发动机的热效率,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摩托车》2003,(10):53-53
实例一 故障现象:一辆本田125T摩托车行驶4万多公里后,凸轮轴因缺油磨损严重,维修工在更换时将配气正时校错,使进、排气门相碰并导致气门导管断裂。因无原装进口配件,只得用春兰豹车的汽缸盖总成代替。换上汽缸盖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只要发动机一启动,进、排气门就会相互碰撞。维修工仔细检查了该机的配气正时安装位置,  相似文献   

13.
VVT-i(Variable Valve Timing-intellectronics)的意思为“智能可变气门正时控制系统”,是丰田公司领先发动机技术。该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可根据发动机的状态控制进气凸轮轴,通过调整凸轮轴转角对配气相位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配气正时,从而在所有速度范围内提高转矩。拥有VVT-i技术的发动机比其他发动机拥有更大的功率和转矩,油耗却有所降低,因此,有效地提高汽车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14.
电控汽油机连续可变配气正时系统的标定与匹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JL4G15发动机的连续可变配气正时(CVVT)系统的机构组成、工作及控制原理,对该控制系统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进行了稳定工作条件确定和优化标定试验,提出了针对不同工况的CVVT系统标定匹配原则和方法,并用标定后的VVT MAP图控制发动机进行了台架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标定后的汽油机在满足排放要求的前提下,动力性和经济性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高寒  崔勇 《汽车维修》2005,(4):15-17
MAZDA 6轿车采用可变气门正时机构,它通过油压控制阀(OCV)的油压,按照发动机的运行条件,不断地调节进气凸轮轴以及进气凸轮轴前端的曲轴的相位。采用可变气门正时机构可使汽车的经济性能、排放性能、动力性能得以提高。本文主要介绍该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执行器的检测,希望能对维修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一辆春兰CL125豹摩托车行驶412万公里后,凸轮轴因缺油磨损严重,维修工在更换时将配气正时校错,使进排气门相碰并导致气门导管断裂,又更换了气缸盖总成。但只要发动机一启动,进排气门仍会相互碰撞。仔细检查配气正时安装位置无误。重新更换进排气门,但故障依旧。  相似文献   

17.
校对方法: 1.转动曲轴到OT点。 2.用一个4mm的钢棍插入凸轮轴链轮的正时孔中并与缸盖上沿保持平齐。 3.排净链条张紧器活塞中的机油,确认进气凸轮轴链轮处于反时针转到底位置,而排气凸轮轴处于正时针转到底位置,张紧链条张紧器。 4.装复附件,并按规定力矩拧紧螺栓。 5.转动两圈发动机,无异常后起动发动机。  相似文献   

18.
喷油正时的对正NJ2045系列汽车所匹配的SOFIM发动机,配气机构采用气门顶置、凸轮轴上置结构。曲轴、凸轮轴、附件箱链轮即喷油泵正时齿轮3者之间通过链条传动。为了使链条在工作中处于合适的张紧度,传动平稳可靠,正时机构还设有液压张紧器。张紧器由发动机润滑系统供油,在装配和使用中,不需调整。SOFIM发动机正时对正必要条件是:曲轴正时齿轮、凸轮轴正时齿轮、附件箱齿轮3个齿轮同时对准记号。凸轮轴正时记号是凸轮轴正时齿轮上正时记号孔与凸轮轴密封衬  相似文献   

19.
本田VT250F型摩托车发动机配气凸轮轴常采用以下方法安装,即“配气正时”时转动曲轴,使1缸(后缸)的活塞上升至上止点,即起动离合器上标记T_1对准发动机曲轴箱壳体上的标记,再安装1缸和2缸(前缸)的凸轮轴和从动链轮,如图1所示。安装时1.I和2.E、1.E和2.I与发动机缸盖上的剖分线对齐即可,并调整气门间隙。  相似文献   

20.
<正>正时机油控制阀集成在凸轮轴正时齿轮的安装螺栓内(如图12所示),缩短控制油路的长度以提高低温时的响应速度。机油控制阀内有三条控制油道。除提前侧和延迟侧的控制油道外,另有一条独立的油道单独控制两个锁止销的锁止/解锁动作。VVT-iW与VVT-i的油压控制阀拆装步骤不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