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相色谱法广泛应用于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为提高气相色谱法的分析速度,选择几支比较常用的色谱柱使之能用于较多的测定项目上,是很有意义的。根据全国车间空气监测检验方法第四次科研协作会议气相色谱通用桂选择科研协作组商定,暂选用聚乙二醇-6000色谱柱和OV-17、QF-1混合色谱柱作为对车间几十种测定项目进行实验的通用柱。现将聚乙二醇-6000应用于氢焰检测器的实验研究结果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
液相色谱分析中色谱柱的好坏是决定分离成败的关键因素。柱的装填技术已经伴随液相色谱法的发展而成为一个单独的课题。国内外均有商品柱供应,但因价格昂贵,常常是色谱工作者感到棘手的问题。我们使用恒流泵控制压力湿法装填柱,所得柱的柱效能够满足分离烟尘中多环芳烃化合物(PAH_2)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匀浆填充高效液相色谱(HPLC)柱的过程中,颗粒结团致使填充不均匀,结果柱中液体的流速大幅度变化,造成柱效有很大损失。这种结团现象是由于颗粒之间的库仑引力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进行4种加载方式对钢管混凝土轴压长柱和中长柱试件受力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并与轴压短柱试验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加载方式对长柱中截面应力的影响较小,但对刚度影响较大,从而影响稳定极限承载力,其中初应力对长柱的极限承载力降低的影响比短柱明显,而与之相反,对于荷载仅施加于钢管之上的长柱,其极限承载力反而大于同样加载的短柱。随着长细比的增大,加载方式对试件套箍作用的影响有减小的趋势,且受力性能的差异也逐渐缩小。加载方式对钢管混凝土中长柱受力性能的影响介于短柱与长柱之间,但与短柱更接近。最后,讨论不同加载方式作用下长柱和中长柱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钟宇林 《铁道工程学报》1999,(3):126-129,125
无柱帽板柱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房屋结构形式,在工程实践中应用不多,尤其是在地震区的使用就更少。本文从板柱结构体系和板柱节点两方面的受力分析入手,详细阐述该结构形式的结构和计算和配筋设计的要点,强调节点设计的原则,重点讨论本结构体系在地震区的运用,并就其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9种不同材料分别约束低强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橡胶混凝土短柱的轴心受压试验,研究了约束混凝土柱的承载性能,给出了约束混凝土柱的荷载与纵向应变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外裹材料对低强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影响比对高强混凝土柱的影响要大,约束低强混凝土柱时承载力和延性比约束高强混凝土柱时提高幅度大。CFRP-PE管、CFRP-PVC管和CFRP约束混凝土柱的承载力提高较大,这种复合管材可用来开发新的约束混凝土柱。  相似文献   

7.
翅柱式水冷散热器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化解强化换热与流动阻力的矛盾、优化某IGBT水冷散热器的设计,对比分析了5种不同翅柱结构(带小突起枣核状、光滑枣核状、菱形、圆形和方形)对流速、压降和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带小突起枣核状翅柱的换热效果最佳,圆形翅柱的换热效果最差;光滑的枣核状翅柱流线型最好、压降最小,方形翅柱的流线型最差、压降最大;温度对冷却介质物性参数有较大的影响,在水冷散热器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温度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ECC是一种具有假应变硬化特性和多裂缝开展机制的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将ECC替代混凝土用于建筑结构能有效避免因混凝土脆性导致的开裂和耐久性问题。对8根不同配筋率柱构件进行了偏心受压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偏心水平很高时,钢筋增强ECC(R/ECC)柱比钢筋混凝土(RC)柱具有更高承载力、延性、裂缝控制能力和损伤容限能力,且RC柱最终出现了明显的基体剥落现象,R/ECC柱由于纤维桥联作用始终未出现ECC剥落现象。RC柱的裂缝宽度在极限荷载时达到了2 mm。相比之下,R/ECC柱的最大裂缝宽度基本维持在60μm。在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理论计算模型,和试验结果对比吻合良好。最后,通过参数分析,对比了RC柱与R/ECC柱的受压承载力-受弯承载力(N_u-M_u)相关曲线。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电力机车主变压器油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中自备填充柱的研制及性能测试原理,重点阐述了一种现场装填填充柱的实用工艺。  相似文献   

10.
作为美国一日本在复合/混合结构合作研究项目的一部分,为了发展迅态连接构造和取得钢梁如何连接到圆形混凝土柱的设计资料,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大学和伊利诺州大学进行了调查研究。这篇文章对所作的工作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阐述,伊利诺州大学的工作由评估6个可能的连接构造的非弹性反映来组成,6个大比例的连接通过用相似静态测试方法进行测试。被焊接在钢管壁表面上的焊接构造产生了巨大的钢管壁变形。外部的横隔膜和连续性的腹板构造展示了变形历史。通过复合柱的连续性的边缘显示了相应的强度,但是额外的滑动的连接不能够充分地显示非弹性动态能量。其中的一种连接构造在伊利诺州大学进行了测试,这种测试是通过把钢梁连接到钢管混凝士柱的方式来进行,而这种连接方式是获得理想的刚性连接条件最为有效的构造方式。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大学的工作集中在理解由梁连接的构造的反映。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柱的反映通过测试6个柱子来获得,这些柱子受到除了循环横向荷载之外还受到连续性的轴向荷载的作用。由梁连接的破坏的模型通过测试7个,2/3比例的连接样品得到了体现。这些测试被用来理解在钢梁和钢管混凝土柱之间的力转移机制及发展设计准则,这些设计准则能够评估通过梁连接构造的不同单元的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1.
柱网对地下车库的停车效率、结构指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柱网的选择在地下车库设计优化中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两种柱网条件下的单车位面积和钢筋、混凝土含量计算、对比,定量分析了柱网调整对地下车库经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山地城区复杂周边环境对地铁车站修建有潜在较大施工风险。针对超大断面地铁车站暗挖隧道的施工规范与技术设计,目前尚无确切的标准可循。基于此,提出一种采用预留中岩柱的施工工法,其中岩柱的承载能力与隧道埋深及中岩柱宽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为研究隧道上覆压力对隧道中岩柱的稳定性影响,本文通过对不同埋深下的中岩柱稳定性进行数值研究,揭示上覆压力为主控因素的隧道变形破坏机制。研究结论:(1)埋置深度从1至1. 5倍隧道高度范围内时,中岩柱的塑性应变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塑性应变的增加幅度也随着埋深的线性增加;(2)在埋深为1. 5倍隧道高度以后,中岩柱的塑性应变随着埋深增大而非线性增大,中岩柱应力集中区域出现在中部,并呈现由中部两侧向四周扩散现象;(3)考虑了上覆压力的影响,隧道预留中岩柱的方法与加固措施能有效运用到复杂环境的地铁隧道施工中。  相似文献   

13.
地下工程中钢管混凝土柱的抗火计算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地下工程中钢管混凝土柱重载、长细比较小等受力特点,采用现有钢管混凝土柱抗火计算理论,对天津站交通枢纽轨道换乘中心工程中的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抗火计算,并针对采用不同的防火保护层及不同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稍有差异,实际选用时应结合理论计算选用相应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地下工程中钢管混凝土柱-RC梁节点选型及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了地下工程中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的常用形式,并对每种节点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以方便工程应用中进行合理选择.结合某交通枢纽轨道换乘中心采用的典型钢管混凝土柱-RC梁单梁及双梁节点模型试验结果,分析了单梁及双梁节点在单调荷载及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特征,讨论了不同构造对其承载力、共同工作性能、破坏模式的影响,并对地下工程中该类节点设计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建筑功能的日益复杂,仅考虑建筑结构本身的安全并不能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对于服役期间的重要建筑,结构在抵御灾害和灾后功能快速恢复的能力上应有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提高相应建筑在地震作用中基本使用功能的完备和实现震后功能的快速恢复,基于建筑抗震韧性要求,提出一种增设可更换冗余柱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并设计了一栋典型的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冗余柱柱端设计成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成铰,即柱端钢筋变形达到设计值时,柱端连接失效,使得柱端部形成铰。采用OpenSees软件建立合适的本构模型,输入3条天然地震波,对普通和增设冗余柱的框架结构的抗震韧性进行对比研究。根据计算结果表明,设防烈度下,冗余柱分担了内力最大框架柱10%~23%的轴压比,使其轴力和剪力得到1%~23%的降低,达成“中震不坏”的目标;罕遇烈度下,通过控制冗余柱成铰的时刻,达成关键柱“大震可修”的目标;大震后,在冗余柱所在位置的两侧施加支撑,可快速更换已损坏的柱构件,实现结构的快速可恢复性。综上所述,增设冗余柱提高了结构抗震韧性,若将研究的成果用于高烈度区生命线工程,可以有效提高对应建筑结构的抗震韧性。该研究为建设...  相似文献   

16.
北京南站钢管混凝土柱网施工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南站地下室柱网采用了大量的钢管混凝土柱,车站雨棚采用顺股道方向布置的悬索结构,这些在我国铁路车站建设中还不多见。结合工程实践对钢管混凝土柱的施工流程、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等做一综合介绍,供类似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异形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受力、变形机制和破坏形态,着重考察约束效益系数对异形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力学性能影响。方法:设计制作了4个T形钢管混凝土短柱和4个L形钢管混凝土短柱,通过轴心受压试验来实测试件极限承载力和荷载-位移曲线,分析约束效益系数对异形钢管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试件压坏现象明显,呈现出局部鼓曲或角部开裂两种破坏形态,且开裂集中在T形试件腹板处和L形试件内角处。结论:提高约束效益系数能有效提高试件极限承载力和改善试件后期承载能力;试件工作状态可分为三个阶段;T形试件腹板处和L形试件内角处易出现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18.
应用 ABAQUS建立了圆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 RPC)长柱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16个试件的荷载-变形曲线和极限承载力,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与已有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长细比和套箍系数对圆钢管RPC长柱轴心受压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对长柱和短柱的受力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长细比试件的荷载-变形曲线在弹性阶段均吻合良好,在弹塑性阶段出现破坏以后,曲线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差;不同套箍系数试件弹性阶段的荷载-变形曲线及极限承载力均区别不大,套箍系数较大的圆钢管 RPC 长柱后期强度提高较大,且延性较好;圆钢管 RPC 短柱的弹性阶段比长柱有所延长,极限承载力亦显著增加;短柱破坏表现为核心混凝土破坏、钢管屈服,长柱破坏表现为整体失稳。  相似文献   

19.
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柱承载力概率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承载能力的概率分布问题。由回归分析抽样结果,得到了不同套箍系数下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承载能力的均值与方差。K-S检验表明,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承载能力的概率分布不拒绝正态分布,所建立的概率分布模型可用于简化钢管混凝土柱的可靠度指标计算。  相似文献   

20.
北京南站地下室柱网采用了大量的钢管混凝土柱,车站雨棚采用顺股道方向布置的悬索结构,这些在我国铁路车站建设中还不多见.结合工程实践对钢管混凝土柱的施工流程、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等做一综合介绍,供类似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