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岚 《集装箱化》1997,(1):15-18
进入90年代中期,国际集装箱运输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得到丁进一步发展,但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欧美、欧亚和美亚三大航线及全球航线被为数不多的大型船公司所垄断,两极分化初步形成。船公司之间、船公司与货主之问的关系正在发生显变化,班轮公会的作用受到削弱。但各种长期战略伙伴关系的战略联盟不断涌现.联合、联营和舱位互租方式广泛地被船公司所采用。尤其是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2.
连接亚洲与美欧的基干航线,在并购导致业界重组和新造集装箱船竣工的情况下,相继新设和调整航线。在北美航线,由于东岸直达航线的需求增长,除了主流的经由巴拿马运河航线,已出现开拓经由苏伊士运河航线的动向。在欧洲、地中海航线,主要船公司的新造8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陆续投入营运,船舶大型化取得了新的进展。货流活跃的地中海航线,各船公司正在迅速扩充以黑海、亚得里亚海等东部地区为主的航线。在基干航线不挂靠的港口构建支线网的船公司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钟秋 《海运情报》2005,(4):9-12
从大型船公司到中小船公司激烈竞争的亚洲区域内航线已恢复了活跃。2004年,有的船公司受运力不足的影响不得不停止了运输,但更多的是精心安排有限的运力,或与其他船公司协调,集中智慧加强既有航线和开设新航线。东亚12个国家和地区的集装箱货流量,按主要船公司的运量水平计,一年已接近900万TEU。越来越明显,中国已是亚洲区域内市场的主角。  相似文献   

4.
尧乐 《海运情报》2006,(1):30-30
连接亚洲与南美的班轮航线,随着中国与巴西的关系更加密切而带来的两地之间的贸易扩大,2005年1月以后开设的航线和新参与的船公司陆续增加。  相似文献   

5.
龚月明 《海运情报》2005,(11):18-19
日本,泰国航线的货流量很大,预计今后还将增长。今年以来有新的船公司陆续进入该航线,尤其是中国船公司和中国台湾船公司。  相似文献   

6.
江枫 《集装箱化》1999,(11):22-25
巨型集装箱船正在建造,理论论证这种集装箱船将产生规模经济。但是巨型集装箱船建造的直接后果将是世界主要班轮航线上运力过剩。当主要船公司把更新更大的集装箱船投入营运时,这些集装箱船将大大降低其所在的航线的箱位成本。可是船公司并未获得成本降低的好处,因为大多数运价的降低幅度大于成本的节约。若每一家大的船公司都继续投入这种新的集装箱船以驱使成本下降,同时也将推动运价下降.则船公司永远也得不到适当的报酬。实施规模经济实质上并不是一剂“万灵”药方,船公司必须寻求某种盈利的途径。船公司之间的合作将是非常可取的。  相似文献   

7.
《水运工程》2007,(8):5-5
日前,江苏连云港港增开至香港集装箱班轮航线,投入两艘分别为950和1100箱位的集装箱船。这是继阳明、万海、泛阳、兴亚等船公司开通连云港港至香港航线后,又一家船公司——烟台海运经营该航线,使连云港港每周到香港的航班达到4班。  相似文献   

8.
龚月明 《海运情报》2002,(11):14-16
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亚航线的货流下降,当时不少船公司为求生存而投入印度、巴基斯坦航线。现在,航运公会(或运价协定)船公司的承运比例已下降到50%以下,呈现出群雄割据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张敏 《海运情报》2005,(4):13-14
近年来中韩航线的集装箱运量增长很快,但是船公司的盈利情况却不尽如人意。许多中国船公司为争夺市场份额投入老旧船舶以低运价吸引货源,导致中韩航线的集装箱运价持续低迷。  相似文献   

10.
信息速递     
五大船公司合并亚洲-南美航线 12月下旬起,汉堡南美及马士基将把联营的一条亚洲-南美航线与达飞、南美轮船和中国海运联营的另一条航线合并。为应对需求疲软和运力过剩,船公司最近展开了积极的合作措施。此次,双方将在亚洲、南非和南美东海岸航线上展开合作。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期间,  相似文献   

11.
信息速递     
五大船公司合并亚洲-南美航线 12月下旬起,汉堡南美及马士基将把联营的一条亚洲-南美航线与达飞、南美轮船和中国海运联营的另一条航线合并。为应对需求疲软和运力过剩,船公司最近展开了积极的合作措施。此次,双方将在亚洲、南非和南美东海岸航线上展开合作。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期间,  相似文献   

12.
主要船公司的中日航线集装箱运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秋 《海运情报》2005,(2):9-10,8
中日航线的货流持续扩大,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中国船公司。由于大大小小的中国船公司的激烈竞争,迄今该航线的运价不够稳定。从2003年起日本船公司再次进入,新的竞争者在航线上出现,快速交货服务(HDS)有所扩充,各船公司都在建立稳定的运输体制。  相似文献   

13.
胡树威 《海运情报》2005,(11):29-29
随着经营成本的不断攀升,如何提高船队营运效率这一问题日益受到船公司的高度重视。传统的“端对端”(end-to—end)的航线模式至今仍被船公司广泛采用,但它并不总是具有最佳成本效益。而通过对不同航线进行组合,往往能达到节约运力、减轻货流不平衡状况的效果,进而提高航线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许多船公司的眼里,中日航线既不是跨洋干线,也算不上班轮业的“生命线”。但谁都知晓,其竞争的“残酷”与白热化却一点也不逊色于亚欧航线或亚美航线。2002年,曹致俊走马上任中日国际轮渡公司总经理,时值全球航运市场低谷,中日航线市场运力过剩引发市场逆转,从杀价竞争、经营亏损到外资班轮公司纷纷退出,航线市场全面下滑的危机已经毕现。考验和挑战摆到了甫任不久的曹致俊面前:作为仅有一艘船的单船公司,虽然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辟了第一条中日客货班轮航线,但历经十数年的起落回合,中日航线市场已从昔日营运的4~5家船公司增加到14~15家。与其它船公司相比,中日国际轮渡在实力规模上已处弱势,在“兵刃相见”、全然白热化的竞争中,一些船公司开出了与新鉴真轮同日开航、同一挂港、同日抵港的“三同”班轮,由此向中日国际轮渡公司公开叫板。  相似文献   

15.
钟秋 《海运情报》2006,(9):16-16
在日本/印度尼西亚航线营运的船公司一致认为,从去年10~11月前后起该航线的情况已大大恶化。印度尼西亚拥有东南亚最多的人口以及丰富的石油等天然资源。作为市场,这里有美好的未来,但经济发展的浪潮并不会轻易地席卷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航线的状况与1997年金融危机时一样,船公司继续处于严峻的境地。  相似文献   

16.
闵光 《海运情报》2005,(10):19-19
在连接亚洲与欧洲、地中海航线,为适应夏天旺季需求,今年4月以后船公司相继新设和调整航线,以增加运力和调整挂靠港等。  相似文献   

17.
华晨 《海运情报》2006,(8):10-10,12
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的主要集装箱船公司在日本/亚洲区域内航线开展各种各样的运输。该区域内的货流以中国内地发运的货物居多,日本的货物以中转为主,但区域内航线最大的经营者万海航运充实了日本到发的直达航班。其他船公司运用设在日本的中转基地提供十分便利的运输,主要经营中日航线的中国内地船公司已开始大力开拓亚洲市场。  相似文献   

18.
钟秋 《海运情报》2005,(3):16-17
在亚洲区域内集装箱航线,2004年旺盛的运输需求和船舶运力不足促进了共同配船和箱位相互融通等的合作.船公司间进行了合纵连横。以拉动海上贸易的到发中国的干线的扩大航班为主,与中东、东盟、印度有关的支线航班增加。随着连接亚洲与欧美的基干航线货流的扩大,主要航运公司努力构筑枢纽与轮辐运输体制,专业船公司也加强了运输网络。供求紧张有助于运价改善.各航线的运价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姚哲 《海运情报》2004,(11):21-22
创业于1953年、去年迎来50周年的南星海运公司,是韩国历史最悠久的著名船公司。该公司的日本/韩国航线覆盖日本30多个地方港,在该航线的货物承运比例仅次于高丽海运和兴亚海运这两家最大的船公司。今年,南星海运不仅大幅扩大运输体制,而且努力提高既有航线的服务质量。它利用投入新造船建设本公司船队,并利用完善顾客支持体制充实服务内容,夯实今后稳固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黎 《集装箱化》2012,23(6):16-18
1上海—仁川集装箱班轮航线SWOT分析1.1优势(Strengths)(1)航线经营格局稳定。2003年,经中韩两国交通部门批准,上海—仁川海运航线从客货班轮运输转为集装箱班轮运输。目前获得该航线经营权的船公司共有5家,其中,中资船公司2家,韩资船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