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发动机冷却分为风冷和液冷。风冷包括自然风冷和强制风冷,由于结构简单、工作可行而多用于坐式摩托车中。液冷包括油冷和水冷,油冷比水冷结构简单、冷却介质沸点高,散热器结构尺寸小,因此经济性好;由于油冷却中冷却介质与润滑油通用,则要求机油油质要好,对机油滤清要求高等,因此限制了油冷的发展,目前在中、大型液冷摩托车发动机中大多数还是采用水冷。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水冷摩托车一直是摩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笔者不得不提,发动机并非越冷越好,而是必须达到额定工作温度(一般为70~80℃)才能发挥最佳效能,在某些工况下非但不能冷却,反而需要加温和保温,如发动机冷机起动后,需要低速运行  相似文献   

5.
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方式主要有水冷、自然风冷、强制风冷和油冷等。目前,国产摩托车发动机普遍采用单一冷却方式,如骑式车主要以自然风冷为主、踏板车主要以强制风冷为主,而采用水冷方式的车型相对较少,并且排量一般都在125mL以上,125mL以下的摩托车采用水冷方式的很少。  相似文献   

6.
7.
我们知道,要使摩托车发动机正常运转,必须使其保持在正常温度范围内,既不能过冷也不能过热。为保持发动机在正常温度范围,通常采取风冷、油冷、水冷等冷却方式,使  相似文献   

8.
由内燃机原理可知,内燃发动机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只有25%~35%能转变为机械功及有效功率,其余65%~75%的热量是"多余"的,需要散发出去。其中,发动机排出的高温废气带走了大量的热能,这一部分损失的热能称为排气损失,约占发动机总热量的30%。剩下的约30%的热量,其中一部分由润滑油在发动机内部先行降温后,通过箱体机件慢慢散发;另一部分则通过自然风和其它冷却介质散发。当然,这里面的少部分热量还包括发动机运转过程中为克服自身摩擦阻力时产生的,它同样需要在冷却时将这部分热量吸收散发。据有关资料介绍,四冲程发动机正常的冷却损失约为燃放热量的22%~25%;而二  相似文献   

9.
任猛 《摩托车技术》1997,(11):1-2,28
根据国外摩托车的发展动态和我国摩托车工业的现状,预计我国摩托车发动机在未来将向强制冷却,四冲程,大排量,电控和多缸多气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水冷发动机已广泛用于全封闭式三轮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均采用强制冷却循环。市场上因使用不合格的冷却液以及冷却液添加方法不正确导致水腔堵塞。冷却液不循环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而造成发动机温度高、活塞顶部烧穿、烧活塞环等事故,给用户及维修人员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本文拟对冷却液的使用及添加进行具体说明。一、冷却液的特性冷却液是由基础液和添加剂组成,基础液由乙二醇和软水。添加剂包括防锈剂、PH 调节剂、抗泡剂及着色剂等,具有以下优点:1、冰点低(结冰温度-4℃以下),沸点高(108℃以上),受热蒸发损失少,使用周期长。2、冷却液中的添加剂可有效防止水垢的生成,纯水中不含生成水垢的矿物质,乙二醇也对水垢的生成有  相似文献   

11.
12.
近年来日本坐式摩托车发展较快,南朝鲜等地区也有较大发展,但欧洲各国发展不多。由于目前国内一些帮客科研单位合作,积极致力于解决坐式摩托车发展中的两大关键问题-具有强制冷却无级变速的发动机和塑料覆盖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预计此种车型会很快在国内形成较大批量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3.
气门驱动机构在摩托车四冲程发动机配气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机构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是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1 装配前的清理和清洗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与清洗,越是精密的零件要求越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车用发动机传统冷却风扇和各种离合器式冷却风扇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高效节能的自控电动冷却风扇。采用这种冷却风扇,不仅可以大量减少风扇的功率消耗,实现高温冷却,减少发动机热损失,还可解决车用发动机在恶劣工况下的过热问题。预计可使汽车节油10%。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王恒 《摩托车》2004,(7):10-12
2003年摩托车行业共生产1456万辆摩托车,比2002年增长12.92%,销售1475万辆,产销率达100.65%;全行业总产值611亿元,实现利税36亿元,其中利润7亿元。  相似文献   

20.
我国摩托车发动机技术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提高压缩比;采用强制风冷和水冷;采用多气门和顶置凸轮轴形式;采用多缸小排量;采用电起动方式;采用四冲程机;采用可变技术;开发研制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采用CAD、CAM系统;开发新型燃料发动机和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