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摩迷王轶事     
摩迷王本来就姓王,因爱好摩托车,周围人送给他这个摩迷王绰号,摩迷王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觉得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和鼓励,也就欣然承认下来。  相似文献   

2.
佩凌 《摩托车信息》2005,(12):24-24
是《摩托车信息》将我领进这奇妙的殿堂。春生冬死,秋实夏荣,在与摩托神交的十年里,我是怀着朝圣般的虔诚对其顶礼膜拜的。摩托以他身体的律动和爆发力.带给我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直逼灵魂深处的感动。当以敬佩的目光面对这随时准备暴动和暗藏杀机的家伙时.我奇妙于怎会产生一种看破浮华、静谧如月的心境:感恩于他的忠诚使我摈弃沉伦.踏上心灵的朝圣之旅。  相似文献   

3.
看过一场摩托车越野赛,有位实力超群的车手,从发车开始便一路领先,眼见胜利在望却不幸冲出赛道,耽搁间后面几位车手相继超出,并把他拉下好大一截,这时拥趸们心都悬到噪子眼,担心死了,以为他必然功败垂成。谁知这位车手扶起车后,没有丝毫犹豫,冲上赛道继续比赛,一点一点地完成超越,最终还是凭藉必胜的信念和过人的本领拿下冠军。观者真为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继续努力、顽强拼搏而倾倒。努力总会有回报的,他再一次登上了令人炫目的冠军领奖台,实属应该。  相似文献   

4.
在采访贵州建设摩托车销售总经理范红东的时候,他的一种精神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董家康 《摩托车》1994,(2):21-21
解放初期的北京城,大街小巷上除了叮叮当当响的有轨电车,就是人蹬三轮车了,偶尔遇见几辆摩托车,也大都是什么美国造的哈利、大炮,英国的BSA,德国的BMw等等,而且又老又旧。当时的北京城里有几家专门修理摩托车的店铺,其中最有能耐的要算是一位姓沙的老板了,他叫沙殿明。据说沙老板修摩托时,身穿白大褂,手带白手套,车修好了身上却一点也不脏。  相似文献   

6.
秦邦佑 《摩托车》2004,(3):55-56
摩托车是一种运动性产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摩托车的最终市场有两个,一是用于交通运输;二是用于体育运动。而用摩托车去竞技、去休闲,那才是更高层次的消费,这种消费更持久、更有潜力。  相似文献   

7.
天路(上)     
像往日一样。谷先生把抹布在水桶里搓洗干净,又把摩托车从头到尾擦了一遍。他认为。只擦一遍是不行的,有的地方会留下擦试的痕迹。所以。他把抹布拧得更干,擦得更仔细,连前后车牌上的灰尘都擦掉了。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性格外向、开朗、活泼。带有三分野性的女人。“爱”上摩托车是因为我的男人。是摩托车成就了我与他的夫妻情缘,是他对摩托车的痴迷感染了我,使我也“爱”上了摩托车。但也是他对摩托车的痴迷使我常常会被酸酸、苦苦的感觉笼罩着,使我觉得他对摩托的痴迷超过了他对我的爱恋,车友们经常开玩笑说:“在他心里我永远都是第二位。  相似文献   

9.
陈昌和 《摩托车》2002,(12):24-24
看过警匪片的朋友想必都会记得,影片中时常出现一位彪悍的光头大哥,他一脸凶相,更可怕的是他的眼睛:左眼已经在鏖战中被伤害,用黑色的眼罩遮住,剩下的右眼射出冷冷的凶光,即使远隔数米,也能让人感到那种如坠冰窟的寒峭。这只可怕的眼睛无疑传送着这样一个信息——他是一个危险人物。  相似文献   

10.
瓜娃     
在关中平原的渭北,提起王勇智知道的人不多,可一说瓜娃,这方圆几十里开外,谁都能说出他一串串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亚飞 《摩托车》2006,(1):21-21
目前只有少量的摩托车安装电子表,对于骑行者随时掌握时间是很有用处的,而无表车,则会很不方便,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有一次,我与堂弟骑摩托去办事,走了好长时间,想瞧时间,于是他右手握着油门,左手从衣兜里掏出了手机,然后用嘴揿开了手机盖,看到了时间。他经常这样做,虽然动作还算麻利,但我觉得这样很不安全,于是我决定给他的银豹车装上电子表,现为爱动手的摩友介绍电子表的安装程序。  相似文献   

12.
高君 《摩托车》2009,(6):102-104
即使你身在摩托圈也不一定听说过苏浩波,即使听说了也不一定确切地了解他是做什么的。他本不该如此低调,身为新疆环塔汽摩运动俱乐部有限公司董事长、拥有多部进口摩托车、精通公路摩托车与越野摩托车驾驶技巧,单独的—项拿出来摆都可以在圈内名声大震。  相似文献   

13.
与刘维嘉交流是一件异常愉快的事。 不仅仅因为这位气度十足、帅气十足、儒雅十足的广东老板,普通话讲得十分地道,更是因为,他在描述自己十八年的下海史,十六年的创业史,十三年的天马摩托车史的时候,那份情不自禁,那份酣畅淋漓,那份义无反顾,让倾听的人不能不为之动情。  相似文献   

14.
丁红军 《摩托车》2004,(9):33-35
大干世界,五彩缤纷——试问人间的天堂在哪里?有哲人答曰:在圣贤经典里,在科学技术里;在男人的肩膀上。在女人的胸脯上;在马背上,在摩托车的鞍座上!我们给驰骋四方大地的摩迷一美名,曰为“摩托民族”。Motor,真就能让人沉醉而不知其他吗?其磁力何在,魅力何在?  相似文献   

15.
民风 《摩托车》1994,(1):16-17
从修理工到制造商 1906年11月,日本静冈县磐田郡光明村降生了一个男婴,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就是他开创了世界摩托车的新纪元。这个男婴的名字叫本田宗一郎。  相似文献   

16.
他是一个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老师傅,我们都亲切地叫他杨师,一个很喜爱摩托车的性情中人。关于他对以前那辆摩托车的钟爱,我都是听他自己说的,并没有亲自看到过,不过从他对现在这辆摩托车的日常护理上,我依稀能够感觉出他对以前那辆车的珍爱之情。在1996年,他好不容易说服老婆,花了一万多块钱买了一辆在当时看来非常奢侈的五羊摩托车,这也是他们水电厂400多人中第五个买摩托车的,他因此一时也成了厂里的风云人物。从此,这车就成  相似文献   

17.
高君  郑亮 《摩托车》2009,(10):104-105
偶然看到林志颖的简历,估计是由他的粉丝团(Fans)为他整理的,洋洋洒洒5整页,详细地记录了这位以演艺出道,之后涉足在赛车、商业甚至是摄影、收藏等界的艺人的累累硕果。看过之后的第一感觉是崩溃,对比人家的年少有为,突然感觉自己没希望了,没一件事做到他那样成功。在采访结束时,林志颖告诉我说:“我自己也很喜欢摩托车,车跟装备我都有,只是现在很忙,  相似文献   

18.
2012年3月20日,这是一个十分值得纪念的日子,就好似一个“油脂麻花”的里程碑。就在这一天的凌晨,我们“惊喜”地得知:油价“终于”破八了。在破八的这天,我拥有一辆KTMDuke990的同事高亮发表了“社评”:浅谈油价攀升对中国摩托车发展之“积极”影响。在他的这番评论中,最核心的一点还在于他的爱驹。  相似文献   

19.
美国地产大亨唐纳德一特朗普(DonaldTrump)痴迷于黄金以及大号东西是众所周知的。近期,这位亿万富翁收到了一份令他兴奋无比的礼物——一辆专为他量身定制的黄金摩托车。  相似文献   

20.
素有“大千故里”、“文化之乡”美誉的内江.是川中文化发达地区之一。自古以来,人文荟萃、才俊辈出,西汉辞赋家王褒、国画大师张大千、著名书画家张善孖、被孙中山授予四大将军之一的喻培伦大将军等都是内江彪炳史册的杰出代表。这次.我们很有幸去这个“甜城”采访建设摩托车的忠实用户徐恩甫和他的农民摩托车旅游车队.让我们共同分享建设摩托车给他们带来的舒适与喜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