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基于角速率匹配法的船体变形实船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船体变形测量技术大多处于理论仿真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实船试验的船体变形测量技术,考虑到测量速度的需要及静态变形角缓慢变化的特征,推导了基于角速率匹配法准静态模型。采用Kalman滤波技术对Mochalov模型和准静态模型下的变形角进行了估计,从实船试验的角度验证了船体变形的产生原因,拓展了准静态模型适用范围,进一步分析了舵操作对船体变形角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准静态变形角对缓变静态变形角跟踪效果良好,提高了静态变形角的测量精度,为光纤陀螺船体变形测量技术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4.
船体建造测量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体建造测量在几何量方面主要是长度和形状误差,其一船属于大、中尺寸的测量范围。本文叙述了此领域的特殊性,尤其是温度变化对测量的影响,钢卷尺精密测量、经纬仪坐标测量等实用技术及此领域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6.
7.
8.
9.
基于FGU的船体变形测量技术中时间延迟补偿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光纤惯性测量单元(Fiber Gyro Unit,简称FGU)的角速率匹配法是船体变形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两套测量单元之间存在时间延迟,会影响船体变形测量精度。该文分析了时间延迟的产生机理以及时间延迟对变形估计的影响。并基于二阶马尔科夫模型对船体变形建模,建立卡尔曼滤波状态方程和量测方程,提出了一种时间延迟补偿方法,将时间延迟扩充为状态量,对其进行实时的估计和补偿。最后通过仿真并结合实船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时间延迟补偿前后的变形估计效果,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反复撞击载荷作用下船体结构的变形极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反复撞击载荷作用下船体结构的变形极限问题,并对具有扩展性缺陷的船体结构允许营运期限的确定以及船舶碰撞防护结构的设计等问题提出了分析意见。 相似文献
11.
浅谈船用薄板焊接变形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结构质量、提高舰船性能,舰船上层建筑等部位普遍采用薄板焊接结构,而薄板变形将严重影响焊接质量和舰船外观。文中论述了薄板焊接变形的成因、设计与工艺控制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将为优化薄板变形的控制工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智能船舶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船舶概念的兴起以及智能船舶技术的日益发展,已使船舶智能化成为全球航运的大势所趋。文中结合中国船级社今年3月正式发布的《智能船舶规范》,具体介绍了智能船舶技术的六大功能模块(智能航行、智能船体、智能机舱、智能能效管理、智能货物管理和智能集成平台)的主要功能、技术要求,以及实现无人驾驶技术的主要功能和实现难点,对相关技术人员依据《智能船舶规范》进行设计、制造智能船舶方面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木京枢纽扩建船闸通航条件较为复杂的问题,对其上、下游引航道推荐方案的通航安全性进行试验论证研究。在水工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利用自航小尺度船模技术,观测分析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在不同流量下的舵角、航速等通航参数。结果表明,在Q≥3 900 m~3/s时,上、下游引航道均有通航参数超过相应限值,难以保障通航安全。上、下游引航道的航行难点分别在于横流较大的转弯段和导墙末端,且均表现为进闸难度大于出闸难度。综合试验成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提出船闸最高限制通航流量为3 000 m~3/s,为工程优化设计及后期运行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9.
根据船舶事故产生的原因,研究了船舶航运事故防范的方法。即实时快速计算船舶在每个时刻的安全航速,根据实际航速和安全航速的比较,进行航运安全的判断,从而提前预测事故隐患,提高船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