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汽车空调系统早已告别了"奢饰品"的头衔,如今汽车空调已经成为主动安全性的一个因素,几乎被视为汽车安全技术要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车内气候控制系统"对驾驶者、抗疲劳驾驶和驾驶安全性有直接影响,较高的热量、大气湿度会使人的身体产生强烈的紧张感。汽车空调不仅将车内温度、空气流速控制在舒适的标注范围内,同时还起到除湿净化作用,使驾乘人员吸入清新的新鲜空气,感觉更舒适。基于汽车空调的  相似文献   

2.
机动车驾驶为运输业中特殊工作,所以对该行业从业人员要求较高。安全驾驶旨为预防交通事故,确保行车安全。汽车驾驶安全性,不仅与汽车自身安全性能相关,而且与驾驶者行车中安全操控密不可分,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增强驾驶者主动安全意识,可降低行车风险。基于此,有必要掌握汽车驾驶员素质对行车安全影响,了解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将各类不安全隐患遏制于萌芽时期,为行车安全做以保障。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     
《汽车与安全》2016,(11):24-24
本期特稿主要聚焦于:为行车安全提供保障的两大方向——汽车驾驶的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的"主、被动安全"并非单指普遍意义上的"驾驶习惯"和"驾驶环境",而是以当下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为依据,详细解析今天乃至将来,科技能为汽车带来怎样的安全系统和技术配置。单看"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这两个概念,许多驾驶者或许会疑惑,具体的指向是什么?是否是很难理解的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4.
汽车外后视镜是车辆主动安全防御性的重要设备。有经验的驾驶者都知道,后视镜性能不佳(存在盲区或视野宽度不足)会严重影响驾驶安全。为保证驾驶员在操作过程中,得到充足的后视镜视野反馈信息,提高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对某重卡汽车的外后视镜进行视野分析及法规校核。  相似文献   

5.
汽车驾驶的安全性,取决于汽车自身安全性能与驾驶员的安全操控。汽车驾驶员主动提升安全意识,可以有效规避汽车风险的出现。基于汽车驾驶需求对主动安全性因素进行分析,并合理对相关因子进行优化,以提升汽车使用的整体安全性。就汽车驾驶员主动安全性因素的辨识与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乘用车电控转向系统的发展概况。转向系统是汽车上驾驶者与其紧密接触的操控装置,其发展应考虑人因工程和驾驶安全两个方面。转向系统电控化是汽车技术发展对转向系统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基本途径。按照电控转向系统的发展历程,本文综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前轮主动转向系统、前轮线控转向系统以及后轮线控转向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关键技术以及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从结构简洁、布置方便、修正驾驶者过渡操作等方面来看,线控转向系统是电控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汽车的安全性研究和现有的汽车安全技术中,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两大类。主动安全性是指通过对汽车内部结构进行更趋合理有效的设计,优化车辆驾驶操纵系统的人机环境,主动预防事故的发生。被动安全性主要是指汽车在发生意外的碰撞事故时,如何对驾乘者进行保护,尽量减少其所受伤害。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汽车主动安全对策主要涉及汽车的制动性、动力性、操纵稳定性、驾驶舒适性、信息性等方面。包括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系统(ASR)、横摆控制系统、车距报警系统、驾驶辅助预警系统、安全导航系统后视镜、高位制动…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汽车变得越来越"聪明",人们可以用这种交通工具来做越来越多的事情。未来的汽车已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而是一个能提供多种出行服务的移动空间。过去收音机几乎是汽车上唯一的娱乐功能,现如今听歌、导航、语音交互等功能已成为很多人心目中汽车上理所当然的标配。以前驾驶者是车辆唯一的控制者,如今驾驶辅助系统和主动安全系统的加入让人们越来越享受这种更安全轻松的出行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汽车的期待会比现在更多。"开放"和"互联"是未来出行解决方案的关键词,如果汽车始终作为  相似文献   

9.
李政 《驾驶园》2007,(8):48-49
"驾姿",是指汽车驾驶者为了舒适地操纵汽车界面(包括方向盘,仪表板、加速踏板、制动踏板、变速器等等)而坐在汽车座椅上的一种状态.驾驶坐姿决定了驾驶者的胸部离方向盘中心的距离、驾驶者的鼻子离方向盘的距离、驾驶者头部离前风档玻璃的距离等.由于汽车行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碰撞性交通事故,会改变驾驶者的驾驶坐姿从而引起驾驶者与车内各种物体发生"二次碰撞",导致汽车驾驶者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研究驾驶坐姿,能够帮助汽车设计者改善汽车的界面设计,帮助汽车使用者调整驾驶坐姿,预防不必要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目前已有的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ACC)系统主要从汽车安全性角度发挥作用,而汽车驾驶者的主观感受往往被忽略,导致 ACC 系统接受度、使用率均未能达到理想水平。事实上,汽车驾驶者不仅要求 ACC 系统能够保障行车安全,而且也需要体现出个性化需求。为增强 ACC 系统的适用性,在确保车辆巡航安全的基础上,引入一种融合驾驶风格系数的自适应控制策略,并基于 Matlab/Simulink 和 CarSim 软件建立仿真平台,对典型车辆巡航场景(正常跟随前车)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引入驾驶风格系数的 ACC 系统可以更好地迎合汽车驾驶者的心理诉求。研究结果可为 ACC 系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雅坤 《世界汽车》2009,(8):126-127
在夏季,汽车空调为我们在炎热的天气行车提供了一个凉爽的环境,不过如果空调保养或者使用不当,常常会在我们最需要它的时候“罢工”,而且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所以驾驶者在日常驾驶中应该掌握汽车空调的基本常识以及使用空调的正确方法,本期《驾驶宝典》栏目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汽车空调的小知识。  相似文献   

12.
汽车的安全性从来都是最受消费者关注的性能之一。Mazda6睿翼致力于为驾驶者创造良好的、便利的、安全的驾驶环境,帮助驾驶者更好的避免交通事故,并在业内大力倡导全新的行驶安全理念,把中高级轿车推向更加高科技、一人性化、人机合一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在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的同时还能够将事故防范于未然,在保证驾驶者人身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现代汽车上准确可靠的主动安全系统的装配也越来越普遍,集成化、模块化的主动安全技术已成为当下流行趋势。本文对常见的几种典型主动安全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供读者更加准确全面的了解汽车主动安全系统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赵秋华 《驾驶园》2009,(6):88-89
灯光是汽车“心灵的窗口”,是驾驶者意图的表达,在漆黑的夜晚,它能为你指明前进的方向,是夜间安全行车的前提。因此及时调整汽车灯光的性能可以对驾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及抗疲劳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驾驶园》2008,(6):38-38
4月20日,世界轮胎科技的领导者米其林公司宣布,"2008米其林轮胎安全体验之旅"在中国正式启动。作为本次活动最大亮点的"米其林轮胎安全驾驶模拟器"首次登陆中国,在第十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与广大消费者"亲密接触"。与传统的安全活动不同,米其林首次通过高科技手段模拟和再现了真实的驾驶环境,让驾驶者在高科技的虚拟现实中了解轮胎安全、特别是合理的胎压对安全驾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变速器作为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汽车的动力性、驾驶舒适性及油耗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自动变速器运用计算机和电子控制技术实现汽车的自动变速,能够消除驾驶者换档操作技术的差异,降低驾驶者的劳动强度,提高行车的安全性,所以在现代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7.
SUBARU的品牌价值始终围绕“主动安全,主动驾驶”的核心理念,这一追求非凡的安全性能并满足新一代驾驶者需求的宗旨,使SUBARU致力于发展Symmetrical AWD左右对称全轮驱动和SUBARU BOXER水平对置发动机技术。这两者的结合增加了驾驶的舒适性和实用性,同时使SUBARU运动与时尚感兼顾,通过在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场上的反复严峻考验,SUBARU已经被证明是世界公路用车的精品。  相似文献   

18.
陈杰  刘建 《轿车情报》2014,(9):210-215
与其说这是一次体验活动,不如说这是一次进阶式的驾驶课程。拿到驾驶本并不意味着你对车上的所有功能都能熟练操作,一些隐藏的“机关”能帮助驾驶者在行车时大大提高安全性。作为汽车媒体人而青。这些主动安全系统在日常的试驾活动当中可谓屡见不鲜,但对于普通车主,特别是那些刚拿到驾驶执照的女性朋友们来说。  相似文献   

19.
<正>大自然天气多变,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汽车,面临着风霜、雨水、浓雾的多重考验。除了相关的被动安全性部件外,作为主动安全性的驾驶者更是要小心面对各种天气。特别是在自驾出游的路途中,天气的变化,我们无法预测,所以对于各种特殊天气,必须作好准备和防护措施,才能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下保证安全、平安的驾驶。下面主要针对雪天、雨天和雾天给予驾驶员此方面的提示。下雪天一到下雪天,驾车的人都会十分头疼。下雪时不光要提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汽车辅助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辅助系统被装配到汽车上,辅助系统一方面可以大大减轻驾驶者的负担,让驾驶变得更为轻松,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提供给驾驶者一些重要信息,提高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