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周期运行图的行车组织模式主要特点为规律化、模式化、简单化,通过分析客流预测对行车组织的影响,以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为背景,结合该线路客流特点,对基于周期化运行的列车运行图通过能力、高断面客流高峰小时列车开行对数及发车间隔等行车组织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对未来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组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东京、首尔轨道交通客流成长规律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大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发展趋势及线路高峰小时断面客流特征,选取东京地铁、私铁及首尔地铁的多条线路,调查了从运营初期至2000年的客流数据。通过趋势图分析,总结并验证了位于建成区范围的轨道交通线路遵循"客流追随型"成长的一般规律;而位于外围新开发区域的轨道交通线路遵循"客流引导型"成长的一般规律。对比分析东京典型轨道交通线路断面客流资料,得到该市轨道交通线路高峰小时高断面客流位于环线及大型换乘枢纽附近,高断面高峰小时系数在24%~35%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开展客流特征研究对科学合理地设计轨道交通系统、优化运营组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沙地铁2号线的地铁刷卡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其开通初期三年的运营客流进行分析,着重分析断面不均衡系数、车站进出站高峰系数与车站周边土地利用性质的相关性,线路客运量高峰系数与该线功能定位的关系,以及乘降量和换乘量的客流特征。针对上述结论对设计和运营提出建议,可为轨道交通的设计、建设、运营提供参考,也可为大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结果的合理性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深圳地铁5号线南延线对支持前海合作区的建设及加快前海、蛇口片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客流特征可为行车组织提供有力支撑,更好地指导运营组织工作。根据深圳轨道交通5号线客流预测报告,对其各设计年限的全线客流总体指标、远期客流时段分布及车站客流特征进行分析。着重分析各设计年限高峰小时断面客流的时段性和不均衡性,根据客流预测结果站间OD数据,得出客流流动特征规律,对设计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的技术方案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并为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伴随上海轨道交通的发展,轨道客流不断增长,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随之而来的是服务水平下降,高峰时段严重拥挤.主要利用地铁运营公司的统计数据和交通卡刷卡原始数据对现状客流最大的轨道交通1号线进行客流的特征分析,分析客流在时间、空间、断面以及站点上的不均衡特征,寻求一般规律,希望能为运营管理和未来预报提供支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伴随上海轨道交通的发展,轨道客流不断增长,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随之而来的是服务水平下降,高峰时段严重拥挤。主要利用地铁运营公司的统计数据和交通卡刷卡原始数据对现状客流最大的轨道交通1号线进行客流的特征分析,分析客流在时间、空间、断面以及站点上的不均衡特征,寻求一般规律,希望能为运营管理和未来预报提供支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为真实的反映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实际运营情况,在复杂网络理论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客流因素的影响,提高网络中关键站点识别的准确性,通过分析站区间断面客流来源,根据普通站和换乘站的客流运输功能特征,分别构建了客流传播模型,对历史刷卡数据配流统计标定模型参数,并结合复杂网络的度与介数提出了4个关键站点识别指标.以某市轨道交通网络为例,利用刷卡数据对某工作日早高峰时段进行了全网动态客流演示并展示关键车站.研究结果表明:关键线路为1号线与10号线,南站、西二旗、天通苑附近乘客滞留严重,客流负荷强度大的车站更易受到大客流的冲击;本文所构建的客流传播模型可动态显示全网各区间等级及滞留车站的变化,并能综合真实客流、线路运输能力以及线网结构三方面的指标识别关键站点,可更有效地为轨道交通网络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轨道交通刚刚起步,正在追赶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和较为清晰的城市空间布局。基于2010—2016年轨道交通运营客流数据,分析成都市开通轨道交通线路七年来的客流变化特征和成长规律,涉及客流总量、客流强度、换乘系数、换乘客流量、线路断面流量分布、进出站客流时间分布等。比较成都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国超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客流水平、增长步伐、变化趋势,总结成都市轨道交通客流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探讨对成都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作为唯一的一条东西走向的骨干线路,承担了大量城市通勤出行,开通至今客流逐年增长。特别是在2010年,在东西延伸线、网络规模化和上海世博会的综合效应下,2号线客运量首次超过历史悠久的1号线,成为客流最大线路,2014年工作日日均客流超过140万乘次。但是2号线的三高断面满载率并未超过1号线,在拥挤长度和时间上却超过1号线。本文根据地铁运营公司提供的轨道客流统计数据分析客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分布及成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应对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建设带来的客流规模及分布的变化,有必要对线网客流变化趋势及成长规律进行研究。以北京市轨道交通系统IC卡数据为基础,从客流量的空间、时间分布等角度分析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客流特征。分析轨道交通新线开通产生的诱发客流和转移客流,揭示新线开通对既有线路客流分布的影响。最后,从线网规模、线位、线网布局等方面归纳轨道交通线路及线网客流成长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1.
深圳轨道交通4号线与沿线其它客运交通方式接驳的情况对稳定轨道交通客流、提高服务水平、保证运营效率、促进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沈阳至铁岭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连晖 《北方交通》2009,(12):59-62
基于对沈阳至铁岭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功能定位与客流特征分析,提出了将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作为区域客流通道进行研究的基本思想,以及四阶段客流预测的技术路线.通过客流分配模型,对沈阳至铁岭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进行了客流预测,获得线路全日客运量、平均运距和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等客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北京轨道交通运营情况轨道交通运营现状 2008年底,北京已投入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有8条,即1号线、2号线、13号线、8通线、5号线、1O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机场快轨。2009年.随着地铁4号线的建成通车.北京市轨道交通通车条数达到9条.通车里程达到228公里。线网客流攀升到日均480万左右,占公交出行比例达到34%,比2008年提高14%。  相似文献   

14.
朱锦  洪锋  刘杰 《交通与运输》2020,36(1):88-91
轨道交通运营初期客运量与其沿线土地利用关系的研究对于后续轨道沿线用地布局和轨道客流的提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以宁波市为例,调查了轨道1号线和2号线50个站点的土地利用性质和土地开发强度,研究了轨道站点周边800m用地开发容积率和站点客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手机信令手段获取轨道东门口站和大卿桥站的站点客流分布情况,统计分析了站点客流与用地性质和建筑开发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宁波轨道沿线用地开发率较低,平均容积率仅1.1;当站点周边平均容积率超过1.5,单位建筑面积日均进出站客流将呈现成倍增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西安地铁二号线一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线路客流特征的分析,剖析其客流发展和分布规律,为增加客流、改善运营服务提供支持。本文根据匝机OD及居民出行调查等数据,对客流总量、客流强度、出行目的、时间分布、运距分布、车站集散量、断面客流量、接驳交通方式、接驳耗时等客流特征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指标值基本反映了本地居民的出行规律和地铁单线运营的客流现状特点;根据车型、车辆编组以及发车间隔对线路运力进行了核算,结果显示线路运力与客流时间分布基本一致,但工作目、周末日运力配备和客流量变化趋势相反,需引起重视。最后,本文建议西安地铁通过加快地铁成网建设、完善车站接驳设施等手段扩大客流吸引范围,从而增加客流规模;通过探索中心站等管理模式建立站务人员的灵活调配机制,确保运营服务适应客流空间分布不平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通车后,必将对沿线常规公交线路的客流造成冲击.为了有效整合公共交通资源,实现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优势互补,达到二者双赢的目的,必须对轨交沿线的常规公交进行优化调整.以武汉市地铁2号线开通前沿线常规公交的优化调整为例,探索轨交沿线常规公交线路优化调整的思路、方法和评价体系,为各个城市的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复杂网络化运营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呈现时空分布不均衡特点,为量化表征客流网络分布不均衡程度,应用广义均衡性评价工具Gini系数和Theil指数,以车站客流量和区间断面满载率为评价指标多维度评价客流网络分布状态.以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为例,基于洛伦兹曲线求解得到早高峰 8:30-8:45、平峰 10:45-11:00和晚高峰18:30-18:45这3个时段全网车站客流分布的Gini系数分别为0.527、0.554、0.540.对照评价标准可知,3个时段客流分布均极不均衡;全网区间客流分布的Gini系数分别为 0.502、0.366、0.476,表明客流区间分布早高峰极不均衡、平峰相对均衡、晚高峰比较不均衡;基于线路分组的Theil指数求解结果与上述结论一致.最后,分析各线路客流分布不均衡对全网不均衡的贡献率,结果与实际客流分布状态相符,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分析轨道交通新线开通后对常规公交的影响,在自然运营数据基础上,以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量化方法,从换乘客流特征、出行OD特征和客流空间分布特征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公交接驳、线网优化和运营组织等提供借鉴。结果表明:9号线与公交的日均换乘客流为0.6万人次,换乘率仅为10%,低于全网换乘率17%;9号线周边公交站点客流下降1万人次,降幅为2%,相关公交线路客流下降3.3万人次,降幅为3%;9号线站点周边500米范围内覆盖公交站点上客客流为46万人次,潜在影响大。  相似文献   

19.
为发挥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各自优势,减少两者间的过度竞争,提高公共交通整体效益,需对轨道交通沿线竞争性公交线路进行衔接调整。本文以青岛市地铁3号线沿线竞争性常规公交线路衔接调整为例,通过对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空间关系分析、公交客流转移比(R)预测等确定竞争性公交线路调整选择集,并根据公交线路走向、客流情况等因素提出线路取消、长线截短、抽疏站点、调整路径四种竞争性常规公交衔接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20.
广州至珠海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客流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广州至珠海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功能定位与客流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将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作为区域客流通道进行研究的基本思想以及基于四阶段的客流预测技术路线。用客流分配组合模型,对广州至珠海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进行了客流预测,获得了线路全日客运量、客运工作量、平均运距和高峰小时最大断面流量等客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