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交通大数据对城市交通进行交通研究是当下规划设计的热点。以晋江市中心城区非机动车网络规划为依托,对晋江公共自行车出行大数据进行分析,使用百度开源可视化编程平台ECharts将每组公共自行车的出行轨迹、到发时间以及出行起讫点等数据分析转化为规划关键数据。结果表明,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可以精准获取城市自行车主要通行通道以及城市骑行热点等规划关键数据并应用到晋江非机动车网络及设施规划中。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交通规划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能够实现规划业务的数据赋能。介绍上海市交通规划大数据平台的技术框架和主要功能,并从数据应用、维护管理、安全协同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平台的设计特点。平台依托上海市交通规划模型相关技术,以规划业务人员为应用对象,汇集了多维度、多渠道数据,提供常用专题图和公开共享的数据资源,支持各种数据资源的叠加分析应用和个性化制图功能。最后,以案例形式展示平台在规划工作中的典型应用。平台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可实现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和有效利用,有效支撑规划业务人员的日常工作,也为相关业务人员的交流提供媒介。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促进城市交通规划数字化转型,提升规划编制、评估与实施水平,传统交通规划模型需要转向规划决策支持平台。总结广州市交通规划模型发展历程和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认为顺应精细化、通俗化的数据服务是定量交通分析的重要发展方向。围绕交通要更好统筹满足人的美好生活、生态可持续和为城市提供新的发展动力的需求,广州市交通规划决策支持平台以WebGIS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开发了高效的交通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分析以及可视化算法,形成多源数据融合、大数据挖掘分析、推演决策等典型支撑技术。同时,协同传统交通规划模型,构建了空间与基础设施统计分析、人口活动分析、道路交通系统运行分析、公共交通系统运行分析、多维度方案决策评估、业务分析智能化系统等六大核心功能模块,较好支撑了广州市交通规划的编制、实施和评估。  相似文献   

4.
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新型资源,大数据成为驱动创新的重要因素,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大数据对科学研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正在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以交通数据资源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城市交通决策和服务,是现代化城市交通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信息化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种数据的采集、汇聚已具规模,交通大数据的产生,是在大数据技术促进下城市交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基于上海市交通信息化建设成就和数据基础,依托上海市科委《交通大数据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研究成果,对交通大数据框架体系、基础理论、软硬件构建、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归纳,并对现代化城市交通管理决策和社会公众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及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私人小汽车也快速走入普通家庭。城市交通需求大幅增加,交通拥堵、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传统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方式面临转型。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智慧交通将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交通大数据的核心内涵,回顾一线城市交通数据中心的建设情况,结合目前国内形势,阐述了构建城市交通大数据中心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构想了城市交通大数据中心的基础框架,对城市交通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交通规划海量数据多源异构、数据源分散、无统一平台管理及数据获取困难等问题,提出建立基于GIS及交通规划思想与技术的交通规划信息系统。拟定了整体架构,提出了从整体上规划和设计架构于子系统的开发模式,制定了适用于交通规划的数据结构,明确了数据对象间的相互关系,实现了GIS信息系统与EMME3模型的数据交换与集成,总结了关键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最后,通过实践应用,阐述了系统在交通规划及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长期坚持数据和模型驱动的交通规划理念,经过20年的积累,建立了面向规划决策支持的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体系,在多元数据融合与大数据挖掘应用方面进行了探索。总结深圳市交通大数据平台包含的三类数据:偏静态的城市空间数据、传统调查数据、偏动态的交通多元数据,阐述大数据对交通规划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大数据对交通模型和运行仿真的影响,深圳市积极推动交通规划技术创新,建立区域–宏观–中观–微观一体化的交通仿真模型体系、融合实时数据的交通运行和评价系统,也使得绿色交通优先等规划理念更易实施。最后,对车联网、智慧交叉口、交通主动控制、个性化信息交互等影响交通规划创新的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正从"多规合一"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出,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国家规划管理体制和规划治理思路的转变。交通规划也面临迫切的深层次变革,体现环境约束和生态底线思维、由设施规划向服务和政策规划转变、平衡交通发展与生态空间管控关系等勾画了新发展思路。规划技术变革除了努力解决自身发展带来的城市和社会问题,更要十分重视人是技术的尺度,尤其要重视老人、孩子和残障人士,使规划向善、交通向善。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交通规划信息化水平、满足国土空间“一张图”管控和对交通承载力的要求,珠海市应用交通模型技术与多源数据,建立了面向国土空间规划应用的交通基础数据平台。自2017年开始,珠海市分别开展了侧重于基础数据数字化、规范化的平台一期以及侧重于交通模型与城市用地规划深度融合的平台二期建设。平台形成面向应用的交通“一张图”,为后续综合交通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提供交通设施底图;开发针对用地调整的中观地块承载测试等模块辅助规划决策,有效支撑用地修改、城市更新等常规业务审批工作。平台较好地支撑了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等多项重大规划的需求量化分析与方案测试。  相似文献   

10.
城市信息模型(CIM)在GIS基础上融合三维物理空间数据、物联网(IoT)数据和出行活动数据于一体,为推进数字化交通规划设计提供了全新思路。以深研云(SuTPC)平台为例,探讨基于CIM平台构建数字化交通规划设计平台的技术路径。以城市交通大数据和三维空间数据为基础底座,整合交通规划设计方案图层与汇报成果,使方案得以立体呈现于一个高聚合的云平台中。SuTPC平台实现了交通规划设计方案可视化表达和汇报,支持多用户视角开展成果协同会商,快速甄别影响敏感区域的交通指标,优化交通规划设计成果的决策流程。深圳、广州等城市重点项目案例的实践表明,该平台可有效提升规划设计人员的成果表达和方案汇报水平、提高交通规划设计方案会商的科学决策效率。  相似文献   

11.
交通调查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调查资料是进行交通规划、交通分析、道路交通设施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等多方面实践与研究的重要依据。传统交通调查多采用人工现场观测,存在调查结果准确率低、工作量大和调查成本高等问题,需借助新技术,建立一种适应现代研究和发展需要的新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实现交通调查数据的标准化、信息化、数字化。讨论了交通调查数字信息化的必要性、建设目标和平台总体设计,提出了平台规划远期构想。  相似文献   

12.
城市智能交通的发展,逐步从传统的设备迈向模型库、知识库的建设和应用。论文研究了城市智能交通大数据平台的模型库框架,设计了交通状态判别模型、交通专题分析模型、跨专题交通大数据分析挖掘模型以及交通仿真与平台融合等模型库,实现道路交通状态判别、交通专题分析、交通大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共享、仿真决策等功能,以更好的为城市交通管控、规划、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快速推进交通的智能化发展.新技术、新理念快速改变着人民的出行行为、交通模式和交通形态.交通技术的发展对交通方式、效率、安全性及供需关系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次论坛以"未来城市交通及其对未来城市发展影响"为主题,介绍了未来交通科技及发展,说明了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对提高交通规划与管理水平与搭建城市交通智能治理平台的巨大支持作用,探讨了未来运输服务高品质需求的内涵,提出了提升运输服务品质的主要方向,介绍了基于社会学与人因工程学道路安全研究方法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快速推进交通的智能化发展. 新技术、新理念快速改变着人民的出行行为、交通模式和交通形态. 交通技术的发展对交通方式、效率、安全性及供需关系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次论坛以“未来城市交通及其对未来城市发展影响”为主题,介绍了未来交通科技及发展,说明了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对提高交通规划与管理水平与搭建城市交通智能治理平台的巨大支持作用,探讨了未来运输服务高品质需求的内涵,提出了提升运输服务品质的主要方向,介绍了基于社会学与人因工程学道路安全研究方法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伴随城市更新及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老城区城市道路立体交叉系统(以下简称“立交”)面临改造为轨道交通枢纽的新契机。在总结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一般性规划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城市道路立交改造为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主要规划内容。以深圳罗湖雅园枢纽为例,阐述一体化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详细规划的技术方法和主要内容。案例采用交通大数据精准分析城市道路立交交通特征,利用交通模型预测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未来交通需求,进而提出合理的道路立交改造方案,以及枢纽布局、用地规划及枢纽核心区城市设计等一体化的枢纽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6.
面对上海市城市的新一轮发展目标,交通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从独立建设和实验性应用阶段到系统集成和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的转变。上海市综合交通信息中心运用城市交通信息化战略导向下的系统分析方法,在整体设计上以信息资源规划为基础,在组织架构上以组织协同思想作为指导,在技术构成上以标准化、可靠性、先进性、开放性为原则,通过对交通信息化功能领域和应用划分、信息资源共享需求分析、组织体系结构分析和技术体系结构分析等核心技术环节的研究,提出了网络化中心和层次化支持平台构成的组织体系框架和以共用信息平台为核心的技术体系框架。并从领导机制、建设运营模式、数据标准和核心技术等几方面就其建设策略提供了有益建议,提出了分阶段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综合交通及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容量大且冗杂,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与分析极其重要。以Arc GIS为软件技术平台,结合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城市地理空间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在GIS中实现数据获取、空间分析、成果表示三项功能,然后利用基于GIS中网络分析功能,求解路网时间最佳路径和基于网络的公共设施服务水平分析,实现与交通规划基础分析工作的相结合,验证了可以利用Arc GIS整理和分析交通规划中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当下我国城市通病,尤其是大城市,交通拥挤已经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集电子信息技术、传感技术于一体的智能交通系统,在缓解城市交通、提升交通通行方面的优势日渐显现。为此,在概述大数据在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处理平台构建理论,探究了智能交通大数据的构建,为促进智能交通大数据系统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用户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三种互联网思维模式和以人为本理念对政府交通服务平台建设的影响分析,提出分析用户个性需求、开放数据、打造交通服务“生态圈”等运营策略,以科学指导我国政府交通服务平台建设,对我国智慧交通政务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部制改革背景下,城市空间规划被赋予新的内涵,武汉市经过近10年城建跨越式发展,正处于新一轮城市空间格局塑造和发展演变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掌握城市空间发展联系和演变规律。尝试利用出行活动大数据,突破传统空间规划研究相互割裂、注重形态表象的思维局限,以"流空间"的形式刻画阐述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布局和行为,为城市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研究表明,利用大数据能更精准地刻画和研判武汉市空间发展形态,剖析市民交通分布和空间活动规律,可以为交通政策制定、设施规划布局、出行改善与功能品质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