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引力模型是研究城市经济联系的重要工具。基于2003—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跨界交通调查数据,从时间序列和城市视角两个维度,分析跨界客流和城市引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跨界客流量与城市引力呈现显著的线性关系,且城市引力对跨界客流量的贡献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将引力模型引入跨界客流预测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全面实施对区域交通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大湾区交通高等教育存在总量偏少、层次不高、国际化程度不高、协同性不强等系列问题,难以支撑交通运输行业在湾区协同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因此,有必要从优化制度安排和协同平台设计、组建高水平综合交通运输类高等院校、探索湾区交通类专业集群发展模式、研制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搭建协同创新科技平台等方面推进湾区交通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职业教育和人才高地的建设,在全面分析大湾区三地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探索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法规建设、加大区域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加强过程监管、提升人才质量等建议,以求不断推进现代学徒制建设发展,共同为大湾区产业体系调整升级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效提升大湾区现代产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5.
6.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背景下,中山面临构建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战略机遇。通过分析中山的城市发展与交通需求特征,剖析现阶段中山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思路。在分析外部重大交通设施和对外综合运输通道的基础上,从区域重大交通设施共建共享、综合运输通道扩容和网络一体化衔接等方面提出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大湾区走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有利于大湾区经济的发展.但体制机制壁垒、协同创新理念缺乏以及师资队伍薄弱等因素制约着双创教育的开展.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协同发展需要突破体制机制壁垒、树立新时代协同发展理念、打造高水平的双创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8.
9.
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交通高职教育有承担重塑区域时空发展格局和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使命及服务国家全局发展的战略意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下交通运输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速度较快,而现有交通高职教育缺乏基于专业集群思想来体认以“变”制“变”协同发展质量逻辑的转变,区域专业结构布局散化,行业属性专业占比不足,缺乏区域特色、标准理念,与交通产业转型升级及集群发展相脱节,专业人才供给能力不足,难以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产业转型升级及区域经济一体化需求,亟需从专业结构布局优化、专业内涵发展及专业集群建设等方面加强区域交通高职教育协同发展,增强教育与经济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0.
在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和粤港澳三地"硬链接"日益深化的趋势下,如何解决粤港澳大湾区客运体制机制壁垒问题,进而破解粤港澳三地交通运输服务"软联通"障碍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基于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特色"一票式"联程客运服务体系目标,研究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联程客运服务产业联盟的价值和意义,构思了联盟组织定位,设计了联盟成员选择和运作机制,从联盟目标设立、联盟职责制定、成员权利义务设置入手,系统、准确把握联盟需求和成员诉求协同机制,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票式"联程客运服务产业联盟组织提供方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的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主要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大湾区,创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来说是个新的挑战。如何就大湾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要求做出回应,是大湾区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试图从理念确立、课程构建、师资建设和教育合作等方面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可能途径,以期为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服务大湾区建设大业。  相似文献   

12.
基于快速路实测数据和微观仿真数据,从交通流基本图、交通流状态空间传播、匝道与主线流量关系和车道横向分布特征4个方面对比了匝道合流区与基本路段的交通流特征.结论表明:由于匝道车辆汇入的影响,匝道合流区与基本路段的交通流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别,在城市快速路的规划、设计、管理和控制中都应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3.
通勤交通出行特征是研究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数据基础,如何有效提取通勤出行特征成为研究城市居民通勤出行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手机信令数据特性和通勤出行特征,利用手机信令数据挖掘的相关技术,建立通勤出行特征提取模型并进行实例研究,与传统的居民出行调查分析进行对比,验证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进行通勤出行特征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理想通勤时间对住址选择及职住关系、通勤出行方式选择和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等相关研究有重要意义.以昆明市为案例,研究了理想通勤时间的分布及其与实际通勤时间的差异,并基于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理想通勤时间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理想通勤时间在[10,20)min区间所占比例最大,并不总趋于0,这印证了通勤出行具有一定的正效用.71.3%的通勤者对实际通勤时间不满意,期望缩短通勤时间,仍有8.4%的通勤者的理想通勤时间大于实际通勤时间.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居住区位对理想通勤时间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城市管理者尝试从城市空间规划层面引导交通出行模式的转型,调节供需关系,缓解交通问题,而中心结构识别作为城市空间规划的重要步骤,在分析方法与数据应用等方面仍然受限。本文利用百度位置数据挖掘出的都市圈通勤数据,采用基于网格的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密度聚类算法,识别出我国35个主要都市圈的中心布局,并根据5种通勤模式的理论模型和相应的量化指标对都市圈中心结构进行判别,最后对主要中心结构下影响通勤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虽然不同都市圈的中心布局差异明显,但大部分都市圈表现为非均衡多中心结构。不同中心结构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单中心结构都市圈主要位于中西部城市,而约束扩散结构和均衡多中心结构都市圈大多是由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发展形成。城市规模与通勤时耗的相关性最为显著,职住平衡度对通勤时耗也有较大影响。上述研究结果为针对性地制定不同都市圈的资源配置策略和通勤效率优化策略提供了有效支撑,对都市圈空间规划和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层模型的城市建成环境对通勤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通勤行为的影响,考虑个体社会经济属性和交通小区建成环境属性的跨层次结构,建立多层模型,分别分析了个体社会经济属性层面和交通小区建成环境层面对通勤时间及通勤距离的影响,并利用长春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标定模型参数. 结果表明:多层模型比传统的回归模型拟合效果更好;控制个体社会经济属性特征后,土地利用混合度、交叉口密度及公共交通站点密度对居民通勤出行时间和距离的影响均呈现显著的负效应,而居民居住地到城市中心商务区(CBD)的距离仅对通勤距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通过城市规划优化通勤结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物流园区作为城市实现物流功能的货物集散中心,其货运交通流特性与一般的城市交通流有所不同,传统的交通流分配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于物流园区的货运交通流分配。选取物流园区货运交通流为研究对象,采用精度较高、结构较为简单的交通流用户平衡模型框架,以传统的BPR(Bureau of Public Road)函数为基础,从道路等级、道路混流特性和交通流时间分布不均衡性3个因素对BPR函数进行改进,设计出符合物流园区特性的路阻函数,最后运用TransCAD软件验证模型与函数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城市机非混行交叉口的管理与控制是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信号交叉口设置非机动车等候区的交通组织方式,建立了交叉口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机动车流采用基于经典 NaSch(NS)的改进多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建立了交叉口换道规则,增加主动减速规则;对非机动车流采用具有侧向运动的扩展多值 CA模型.研究了设置等候区的车流状态特性,以及非机动车密度和等候区纵向长度对信号交叉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设置等候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但长度并非越长越好,当长度过长时在一定条件下会增大对机动车流的阻滞,总体上等候区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非机动车密度对机动车流的基本图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城市机非混行交叉口的管理与控制是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信号交叉口设置非机动车等候区的交通组织方式,建立了交叉口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机动车流采用基于经典 NaSch(NS)的改进多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建立了交叉口换道规则,增加主动减速规则;对非机动车流采用具有侧向运动的扩展多值 CA模型.研究了设置等候区的车流状态特性,以及非机动车密度和等候区纵向长度对信号交叉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设置等候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但长度并非越长越好,当长度过长时在一定条件下会增大对机动车流的阻滞,总体上等候区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非机动车密度对机动车流的基本图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