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家庄枢纽汇集了轨道交通5、10、11号线和亦庄线以及地面交通枢纽等多种交通方式,是北京市区东南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北京现阶段最大的枢纽站。同时,上述4条轨道交通线路的车辆基地也设置在此处。宋家庄站要解决好轨道交通之间以及与地面交通枢纽的衔接,保证客流交通与换乘通畅、方便,同时协调轨道交通建设的近、远期关系 ,以及考虑交通基地的综合利用,做到地铁枢纽站、公交枢纽、车辆基地、相关线网、道路市政等总体的最优化。现着重介绍宋家庄站的建设内、客流分析及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2008年4月2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等市领导前往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规划区域,了解虹桥交通枢纽规划情况。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将汇集京沪高速铁路站、城际轨道交通站、虹桥机场新航站楼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足城市综合性换乘中心。  相似文献   

3.
目前.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解决大中城市交通难题的有效措施。在城市的主要客流集散地.尤其是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和机场.必须与轨道交通进行合理的衔接及换乘.以满足客流需求、提高换乘效率、实现以人为本。现以杭州东综合交通枢纽为例.对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形式的换乘设计进行浅析.旨在为国内类似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根据规划,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将建成高速铁路、普通铁路、高速磁浮、城市轨道交通、公交出租、长途客运、航空港等多种交通方式紧密衔接、便捷换乘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在深入分析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对象、服务功能、服务总量和区域开发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对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城市轨道交通局部网络调整方案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体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合理优化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针对天津站交通枢纽是集城际铁路、普速铁路、轨道交通、公交、出租和其它交通方式于一身的超大型综合枢纽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阐明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总的设计思路特点,给相关枢纽项目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研究结果:通过对天津站交通枢纽区域客流预测、规模控制、地理及其功能定位、换乘及交通组织流线、工期安排等众多方面的统筹考虑与规划,使得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更趋向于功能的集中性,枢纽的设计更具有便捷性、高效性、经济性、社会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新建郑州东站是郑州铁路枢纽主要客运站之一,为将郑州东站建成集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实现各种交通系统的无缝对接,最大程度地方便旅客换乘,设计从交通组织、换乘设计、设施布局等方面对客流集散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按“分层布设、立体换乘、分区组织、公交优先、以人为秘的原则研究了郑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7.
对于引入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铁路枢纽站而言,研究综合换乘功能最优的线站位方案是两者衔接的前提和关键。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铁路枢纽站间常见的2种线站位关系和5种衔接方式,以引入4条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重庆东站为案例,基于其枢纽定位、周边规划及现状、线网规划及换乘需求,研究多条城市轨道交通与规划铁路枢纽站衔接的线站位方案。结果表明,两者的衔接应首先考虑换乘便捷,流线组织简单;其次考虑尽量减少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多条城市轨道交通同时引入时,考虑将与国铁换乘需求较大的线路车站置于国铁站房下方,以缩减与国铁换乘走行距离,同时尽量避免国铁站房下方只设置一条城市轨道交通,以更快疏散国铁突发客流,便于客流组织。然后将其余线路车站置于广场下方,以解决周边城市客流需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厦门轨道交通3号线穿越仙岳山方案研究,从客流辐射范围分析、与7号线换乘分析、工程方案比较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结果表明,3号线与7号线间换乘客流量小,换乘必要性不充分,取消3号线与7号线换乘功能后对客流影响较小。华泰路方案在线路长度、车站使用功能、对交通及环境影响、工程实施、土建投资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最终推荐采用华泰路方案。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我国城市的范围和形态已从单一中心城的形式,向城市群以及更大范围的区域性经济体的形式发展。城际轨道交通系统作为介于客运专线与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新形式,能兼顾运量、速度、覆盖面、通达深度等多种运输要求,其优势已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共识。研究城际轨道交通系统与干线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间的换乘协调,对于指导我国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结论:通过对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旅客流线设计及换乘模式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1)同台换乘、阶梯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站外换乘及组合式换乘等六种换乘方式需根据换乘客流量及组织形式、各条线路的建设时序及相互关系、车站周边地面和地下空间的城市规划开发要求及其地形地质条件等一系列相关因素灵活选用;(2)可通过设计实现旅客在不同交通方式间的有效集散和安全便捷换乘;(3)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换乘设计。  相似文献   

10.
结合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苏州新区站(以下简称苏州新区站)的换乘设计过程,统筹该站作为未来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作为设计出发点,以3号线苏州新区站为突破口,串联周边商务办公及住宅开发项目板块,实现与国铁站房、近期6号线及远期9号线、机场线的便捷换乘,同时兼顾与社会停车场、公交站场等服务设施的衔接,保证各分向客流能及时分散。通过苏州新区站的换乘设计,对起终点站结合多线换乘站点进行总结,对于流线、交通、环境、空间、结构、消防、人防等设计思路进行回顾,以期待对后续线路或相关站点的设计有一定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