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重载运输的三个指标阐述了重载运输的含义及实现途径,介绍了国外重载运输取得的经济效益,总结了我国铁路运输的现状及全面开展重载运输的有利条件,对我国全面开展重载运输的技术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适时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列车假设为一个离散质量系统,应用列车纵向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对2×3700t 重载组合列车运行于各种线路纵断面条件下的列车纵向力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分析认为,在我国既有铁路上组织开行重载组合列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4.
5.
孙翔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1,4(1):14-20
本文介绍了作者由夭秦铁路万吨列车试验中浙得到的一系列启示,强调,
铁路重载运输是一有庞大的系统工程,提出应建立有别于常规运输方式
的重载运输技术体系。文中并甘重载运输技术装备的发展、运用及其状
态控制,对提高重载运输组织及管理水平;甘于加强统一规划、组织与
领导,努力改善重载列车的工作环境、加强中间试验环节及做好新一代
重载列车技术发展的前期准备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7.
8.
既有铁路开行重载列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成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4,(3):64-67
分析影响既有线开行重载列车诸多因素,结合既有线实际状况,探讨开行重载列车组织模式和重载运输组织方案,研究开行方案模型构建及其解法,为我国既有线重载运输的不断发展和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目标规划在铁路重载运输组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慈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44(3)
用目标规划模型确定重载列车开行方案.根据铁路重载运输实际,目标规划模型中设定4个优先级:第1优先级为规定的运量指标,第2~4优先级分别取决于线路能力、机车和车辆供应数量的约束.以大秦线为例建立目标规划模型,标定模型的各项参数,用单纯形法求解.计算结果是根据实际需要产生的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11.
曹若玉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5,19(1):71-74
以京广、京沪线部分开行5000t重载列车为背景,阐述在牵引定数不同的换重站上,普通列车与重载列车换重作业的条件;并对各种换重作业方案的作业流程及作业时间进行了分析,提出合理的采用条件。 相似文献
12.
1概述近10多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铁路运输生产也有了长足的增长,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2005年国际重载运输协会(IHHA)在巴西年会上对重载运输作出了新的规定:即重载铁路列车牵引重量的标准规定从原来的5000t提高到了8000t; 相似文献
13.
孙竹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1,4(1):1-4
本文分析了我国重载运输的发展现状,提出应以开行整列式重载列车作
为我国重载运输的主要形式。“八五”期间,应进一步积极改进车辆的
制动装置、缓冲器和车钩装置,严密运输组织,正确掌握列车操纵技
术,提高线路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线路维修技术,逐步开行5000~600Ot
重载列车。应积极进行开行第二代重载列车的可行性及关健技术的研究,
努力提高我国重载列车的运行安全性、运输效益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4.
我国铁路的运能与需求长期不匹配,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提高铁路的运输效率,我国开行了铁路重载运输。经过30多年的努力,以大秦线重载铁路为代表的中国重载运输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开行重载运输,提高了铁路运输能力和效率,不仅能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带来了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从多个方面详细论证了铁路重载运输的内部、外部社会效益,证明了在我国发展铁路重载运输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铁路科技现代化的两大重要标志,就是客运高速化和重载运输。我国在实现客运高速化的同时,在重载运输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2008年,大秦铁路实现了全年运量3.4亿吨的目标,再次刷新了世界铁路重载运输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美国等重载运输发达国家的货车缓冲器发展现状介绍,国外第2代单元重载列车的车辆连接与组合方式分析,提出了我国铁路30t以上重量载货车用大容量缓冲器性能参数,评定标准以及我国重型列车车辆连接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神华铁路运输模式及车流组织方式,根据其具有的以列为单位调整以及对线路通过能力要求较高的特点,引入组合站改编能力约束和编组去向数约束,将重载列车开行方案和组合站布局两个问题进行综合协调,以组合时间耗费最小化、通道流量最大化、改编费用和组合站建设投资费用最低为目标,构建综合优化模型。最后,以神华包神铁路集团为背景的运输系统为算例,提出进行组合站优化扩能和运输组织的具体方案,为重载运输的发展起到理论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介绍了国外铁路重载运输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巨大经济效益,以及国外重载运输采用的新技术和新装备,探讨了影响重载运输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国外重载运输发展过程中解决制约因素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对促进我国铁路重载运输相关技术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