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省公路连拱隧道的技术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厚  雷华  陈树汪  谢永利 《公路》2008,(5):220-226
回顾云南公路连拱隧道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云南山区高速公路连拱隧道在设计、施工等方面的特点及不足,并介绍了云南省在公路连拱隧道建设中取得的技术成果及经验。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公路连拱隧道的技术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云南公路连拱隧道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云南山区高速公路连拱隧道在设计、施工等方面的特点及不足,并介绍了云南省在公路连拱隧道建设中取得的技术成果及经验.  相似文献   

3.
介绍连拱隧道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总结了连拱隧道的发展概况,断面型式的变化,施工方法的演变与进步,连拱隧道的作用和研究现状,分析了连拱隧道技术难点,为今后公路连拱隧道设计、施工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软岩地区连拱隧道,开展了公路连拱隧道模型试验研究。通过对连拱隧道的开挖、衬砌过程中围岩压力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围岩压力的松弛范围,探讨了连拱隧道施工过程各工序的相互影响,得出了施作衬砌后与围岩压力回升量相互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大扁山公路连拱隧道采用“荷载-结构”模式,按不同的弹性抗力系数分别进行分析计算。研究了结构内力分布以及结构安全度,对大扁山公路连拱隧道的初步设计参数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依托正在建设中的广(州)贺(州)高速公路四会至怀集段双洞6车道连拱隧道设计情况,介绍了大跨度双连拱公路隧道洞口、结构、施工方案、防排水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公路隧道的发展,连拱隧道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连拱隧道一般应用于中短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由于连拱隧道洞身跨度一般较大,且洞口段地质条件一般较差,围岩松散,强度低,而且大部分存在偏压。因此,隧道洞口边坡的稳定性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连拱隧道监控量测项目中的重中之重。结合实际工程,对连拱隧道洞口边坡的监测内容和布置方法以及监测数据整理、分析,直至报警时间的把握和病害处理给出较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我国中原以北地区公路连拱隧道在运行中越来越突出的衬砌冻胀破坏问题,文中根据隧道在冻胀条件下温度和结构的相应作用,初步探讨了冻胀力的计算方法并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模拟在冰冻环境温度作用下隧道的冻胀过程及持续低温和冻胀作用对隧道衬砌结构的影响,最后在分析公路连拱隧道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抗、防冻措施。  相似文献   

9.
连拱隧道围岩压力的计算与单洞隧道不一样,在《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 D70—2010)的基础上对连拱隧道深浅埋分界判断及围岩压力进行了研究。以象山隧道为具体工程实例,对围岩压力进行了计算,并采用midas数值计算软件对衬砌及中隔墙内力进行了计算,得出内力分布图,对连拱隧道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连拱隧道设计荷载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给连拱隧道的设计计算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以后扩大修建连拱隧道提供支持,提高中国的连拱隧道设计水平,尽可能地减少连拱隧道中隔墙设计的随意性,基于双塌落拱的假定,即认为隧道松动压力的计算值应在半结构宽度与整个开挖宽度相应的松动压力之间取值,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提出了一种新的连拱隧道的荷载确定方法,建立了深、浅埋连拱隧道荷载模式。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云南思小高速公路连拱隧道设计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连拱隧道作为一种特殊的隧道形式广泛应用于公路隧道建设中,文中以南京乌龙山隧道为背景,通过分析现场检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研究不同偏压程度下,浅埋偏压大跨连拱隧道开挖力学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地表坡度对偏压隧道开挖引起的拱顶沉降和拱腰侧向位移有显著影响,且浅埋侧拱腰侧向位移大于深埋侧;中隔墙对连拱隧洞开挖过程中限制围岩变形和边坡稳定性影响显著,这是因为初支和中隔墙形成的整体结构限制了围岩变形并增强了坡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分析连拱隧道的常见病害,指出传统监控量测项目对连拱隧道变形监测的不适用之处,提出连拱隧道中隔墙偏移监控理念,并针对这一理念制定可供现场技术人员具体操作实施的监控量测方法。该方法在博深高速公路杨岗1号、2号隧道中得到实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连拱隧道是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型式,通过近几年的设计、施工研究分析,其建设的关键技术主要为:连拱隧道中墙的设计、施工及洞内外线性的过渡方式等。本文针对不同的连拱隧道中墙型式,从施工安全、结构受力、连拱隧道的过渡方式、防排水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提出了各种中墙型式及其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在Ⅴ级围岩条件下采用中导洞-核心土工艺代替“三导洞”先墙后拱工艺,开挖三车道公路连拱隧道获得成功,条件是按原“三导洞”先墙后拱法设计的支护参数基本不变,隧道侧墙底围岩较好,接近Ⅳ级。这一成功探索对三车道公路连拱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练江连拱隧道的施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保祥  张永康 《公路》2001,(6):122-125
公路连拱隧道,由于断面大、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的开挖方法,是确保隧道施工顺利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会议背景: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分会将于2015年召开2年一次的全国公路隧道综合性学术交流大会,旨在对我国公路隧道近年来在建设、养护、运营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全面的总结和相互交流,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公路隧道技术进步和推广应用。为使本次会议开得成功,并取得良好的学术交流效果,隧道工程分会决定正式出版"2015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其中优秀论文作者还将邀请在大会上做学术交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公路隧道相关行业规范《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公路隧道设计细则》、《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各工作面间的相对距离关系的要求存在差异和不完善的情况,分别对小净距隧道双洞间距和掌子面错开距离、台阶法台阶长度和每循环开挖进尺长度、分部开挖法各导洞间相对距离、连拱隧道双洞距离的控制标准进行详细的总结和探讨,结果可为隧道施工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宛坪高速公路是上海至西安国家重点干线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16座双向6车道、大跨度的双连拱隧道是宛坪高速公路重点控制工程。通过对双连拱隧道设计、开挖、支护方案的比选论证,总结了连拱隧道的受力特点和开挖经验。  相似文献   

19.
连拱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近年来国内连拱隧道施工设计实例,对其设计施工形式、施工监测项目和理论检算及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连拱隧道的适用特点,指出了现行施工设计中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连拱隧道为研究对象,基于Von Mises屈服准则,对连拱隧道静应力分布及静态位移进行了结构分析。根据连拱隧道静应力和静态位移分布特征,确定连拱隧道横断面传感器关键布设位置,最后提出了隧道监测系统关键监测点的辨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