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交通运输发展最重要的前期决策工作之一,交通规划需要统筹考虑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多因素约束。本文以地理空间为分析视角,在回顾我国自然地理特征和区域发展差异的前提下,对国家综合交通网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空间结构和基本思想做出了反思。构建适应我国地理特征和区域发展需要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必将对我国国土空间开发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土空间规划是指国家对国土空间进行综合布局和合理利用的规划活动,交通规划与道路设计是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交通规划与道路设计进行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规划与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并提出优化对策,以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快了城市化建设脚步,同时城市轨道交通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现代人对于交通客运服务礼仪是非常重视的,而如何通过交通服务礼仪培训体系的建立,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广大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礼仪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轨道交通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及其含义进行了阐述,并解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交通规划的变革,通过对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绿色交通规划的发展目标和理念进行分析,探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绿色交通规划实践的有效措施,以明确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绿色交通规划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交通规划模式,融入绿色理念,响应我国相关政策的号召,促进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水平提升,从而加快城市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交通发展规划的内容、程序及方法的现状,针对目前我国交通发展规划存在的不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时期交通发展规划中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些理念及建议,可供交通发展规划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6.
设立国土、交通、建设综合管理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坚  陈和 《综合运输》2006,(1):22-26
本文提出经济活动空间演化与交通运输相互作用的分析框架,以此作为思考管理体制问题的基础。建立什么样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服务的。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特别要求政府能够综合利用规划、政策和法律手段,从土地利用、交通设施规划、工商服务业和房地产开发布局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规划全面管理。为此应当设立统筹管理国土、交通、建设的综合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以新城镇化的建设为目标,构建区域多模式交通系统,充分发挥交通引导功能。目前我国城镇化功能空间分化明显,交通需求多样化导致城乡发展不均衡。文章提出差别化策略,从交通发展、城市空间等方向对石河子综合交通规划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城市与城市群发展的概况,指出目前我国城市群交通规划中普遍存在协调发展机制不健全、规划前期研究不充分的问题。通过对城市群地区运输需求的调研,分析了城市间运输需求的时间与空间分布规律。本文还从规划依据、发展目标、不同方式的功能定位、跨方式衔接、运营规划与补贴以及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等角度阐述了城市群交通规划的关键问题,分析了城市群交通规划不同于一般区域或城市交通规划问题的要点,提出了做好我国城市群交通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郑茹东 《人民交通》2021,(21):30-31
经济不断发展,我国更注重交通行业的运行状态,此时交通工程是提高城市运输性能的核心.进行交通工程建设工作,应注重现场工作,通过对工程材料、人员以及方案的系统性规划,以此提高交通工程质量.确保交通工程的运行效果,同时为城市提供更高效的运输保障,应对交通工程线路进行规划,根据城市的通行压力,适当对道路线路重新规划,这是现场工作重点.综合上述,本文总结交通工程的现场工作内容,总结工作常见突出问题,以此探析工作策略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化步伐带动城市基础设施也在日趋完善。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总结出新形势下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趋势,提出与"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发展思路,以期实现交通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城乡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构建目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多年来开展了大量战略、规划实践,但与建设交通强国系统工程的要求相比,战略规划体系建设工作仍显任重而道远。本文考虑到建设交通强国的时代背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借鉴国外经验与国内实践进行研究,总结了交通运输业战略规划体系现状特点,提出了交通运输业战略规划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新时期、新形势下交通运输战略和规划体系的新要求,阐释构建战略和规划体系的基本原则以及总体思路,提出交通运输战略、规划体系框架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将绿色交通理念融入城区的整体交通规划,对绿色交通理念进行分析,就现阶段绿色交通理念下生态城区交通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就绿色交通理念在生态城区交通规划中的应用原则及具体应用举措进行分析,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更好地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打造生态城市、推动我国交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新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正在快速发展建设,站城融合综合开发模式下的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是未来综合交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其功能布局具有交通隐形化、空间一体化、衔接无缝化、管理集中化、服务智能化等新特点。近年来,虽然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建成,但整体效率不高,各种交通方式由于条块分割等衔接不畅,枢纽功能布局规划理论与方法较为缺乏,不成系统。本文以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为例,结合项目特征分析其布局模式的选取,以交通需求预测为依据进行各功能模块的规模测算,考虑枢纽的复杂度、关联度并构建布局优化模型设计其布局方案,探讨站城融合新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的功能布局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综合交通网规划实施将会带来区域性、结构性的环境影响,环境评价是规划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分析我国综合交通网规划环评的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着眼,探讨了综合交通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目的与重点,论述了公众参与的原则、对象和形式,给出了公众参与的实施框架和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做好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交通规划,先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交通规划的要求,再分析我国空间规划中的交通要素,最后,剖析交通规划转型,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规划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托和方法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今年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一些问题,笔者在《综合运输》第三期中发表过如何做好这项工作的一些看法,是对“十一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一些总体认识和基本要求。本文拟应用知识管理理论,分析和探索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从管理科学中吸取其精华,应用到“十一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同时对应用系统工程的思想进行交通知识的系统管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分三部分,即:“十一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相关分析,知识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于“十一五”规划编制过程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综合交通规划概念及基本框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对综合交通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及对已有交通规划实践发展以及有关理论的总结和评价,本报告提出如下关于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及基本框架体系。1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素和社会公共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的社会属性、政治属性、文化属性、外部性决定了交通运输业由市场完全配置不具有经济性和可行性,因此世界许多国家都把交通运输作为国家管制的对象,由国家通过规划进行运输资源的配置,以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综合交通规划是以有限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配置满足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对交通需要…  相似文献   

18.
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对我国交通一体化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对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的规划非常重视,进行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泛珠三角公路水路交通规划、西部地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建设思路与对策研究、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综合交通网和东北地区区域交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区域综合运输规划。而综合运输枢纽是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立的基础条件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和完善一体化运输系统的关键。因此,区域综合运输枢纽的规划对区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逐步朝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需要做好安全管理,确保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因此以地铁为例,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分类及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风险管控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综合交通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综合开发的要求,要转换发展思路,抓住交通、产业、空间三要素互馈发展的规律,基于交通、产业、城市协同发展来探讨综合交通规划的新思路。以广东省河源市灯塔新城开展的综合交通规划实践为例,探讨了区域综合交通规划的新思路和规划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